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汉韩比较句的特征分析与重组

发布时间:2020-06-06 08:09
【摘要】:比较是人类认知领域中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比较句便是这一思维在语言中最为直观的投射。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比较句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容量显著的板块。根据本人作为一个韩国汉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经验与观察,这也是对韩汉语的学习难点之一。语言习得实际上是特征习得。Lardiere提出的二语习得特征重组理论是建立在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的特征对比分析上的,认为能识别的特征都能被习得,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关键在于能否把特征重组到第二语言的相关词项上。两种语言在特征库、特征分布以及特征组合方面的不同,会致使它们彼此之间存在差异。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语言特征重组的过程,而要有效地认识这一过程,首先就必须认识一种语言中具体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如何提取和重组。该理论是对二语习得研究的一种尝试,有可观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把汉语比较范畴中“比”比较句、“有”比较句、“跟”比较句和韩语比较范畴中“(?)”比较句、“(?)”比较句、“(?)”比较句作为研究对象,而以汉韩比较句对比分析为研究基础,以比较句的描写和分析为研究重点。本文在汉语本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韩比较句进行多角度的对比研究,意义在于探讨两种语言比较句的对应关系及条件,揭示其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重点结合“特征重组理论”,对汉韩比较句各自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提取,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汉韩比较句予以特征重组。具体内容呈现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旨在围绕“汉韩比较句的特征分析与重组”,阐明其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并交代本文语料来源,及梳理前人相关研究。第二章结合原型范畴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汉语比较句和韩语比较句的界定和分类问题。基于“语义-句法形式”匹配的思路,本文确定了汉韩比较句的语义类和比较结构形式。“比较”分为平比和差比两大类,又可细分为“等同、近似、胜过、不及、不同”等五小类。汉语比较句形式表现为“比较主体+比较标记+比较客体+比较结果”,韩语比较句形式则表现为“比较主体+比较客体+比较标记+比较结果”。由此确定了典型的汉韩比较句。第三章至第五章着重探讨了汉韩比较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集中围绕汉语“比”比较句、“有”比较句、“跟”比较句和韩语“(?)”比较句、“(?)”比较句、“(?)”比较句展开研究,对其语义和句法的特征予以分析。特征分析主要基于比较项、比较点、比较结果项等基本构成要素展开。运用各种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从不对称性现象、量性特征、主观性特征、比较点隐现问题等几个方面对汉韩比较句进行深入研究。据考察,汉韩比较句在语义和句法特征方面既有相同,亦有不同。整体类似,但具体到每个比较句构成要素所具有的语义和句法形式时,二者不一定全部对应。作为以韩语为母语的研究者,我们意外发现了汉语中存在一组特殊的“比”比较句,尚未受到语言学界的应有关注。本文根据其中不同比较构成要素的特殊化,将这组特殊“比”比较句归为“比较客体的特殊化”、“比较结果的客体化”、“比较值的名词化”三种类型,并对其予以阐释。由此为汉语比较句本体研究提供借鉴,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第六章在汉韩比较句的特征分析基础上,对其予以特征重组。由韩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和中国学习者习得韩语两大角度切入,主要围绕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对其语义和句法的特征组装展开探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其一、汉韩比较句的特征重组呈现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第二语言筛选与第一语言完全相同的特征,组装成相应的功能语类,并映射在第二语言的词项上;二是第二语言筛选少于第一语言的相同特征;三是第二语言筛选与第一语言完全相同的特征,且添加第一语言不具有的特征;四是第二语言筛选部分第一语言实现了的特征,其余特征和第一语言不同。其二、汉韩比较句的语义特征重组表现为四类。首先,汉语“比'”比较句的比较点、“有”比较句的比较项和比较点、“跟”比较句的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的特征重组属于第一类。而韩语“(?)”比较句的比较点、“(?)”比较句的比较项和比较点、“(?)”比较句的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的特征重组同样属于第一类。余下三类分别为:汉语“比”比较句的比较项、韩语“(?)”比较句的比较结果项的特征重组属于第二类;汉语“有”比较句的比较结果项、韩语“(?)”比较句的比较项的特征重组属于第三类;汉语“比”比较句的比较结果项、韩语“(?)”比较句的比较结果项的特征重组属于第四类。其三、汉韩比较句的句法特征重组表现为三类。首先,汉语比较句和韩语比较句的句法特征重组时,第一类并没有出现。其次,汉语“跟”比较句的比较结果项、韩语“(?)”比较句的比较项、“(?)”比较句的比较项、“(?)”比较句的比较项的特征重组属于第二类。此外,汉语“比”比较句的比较项、“有”比较句的比较项、“跟”比较句的比较项、韩语“(?)”比较句的比较结果项的特征重组属于第三类。汉语“比”比较句的语序、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有”比较句的语序、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跟”比较句的语序和比较点的特征重组则属于第四类。同样,韩语“(?)”比较句的语序、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比较句的语序、比较点和比较结果项、“(?)”比较句的语序和比较点的特征重组也属于第四类。第七章结论简要概述本文研究,并指出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46;H55


本文编号:2699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699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