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韩国汉字成语中的中国因素

发布时间:2020-08-03 18:10
【摘要】: 自古以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将这种影响体现得淋漓尽致。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更典型地反映了中韩两个民族不同文化特质下的共通性,即中国因素。中国成语传入并渗透到朝鲜半岛的语言文化中,韩国语吸收了其中的精华丰富发展自己却没有完全照搬,而是自成体系,形成了具有韩国特色的汉字成语。 本论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韩国汉字成语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力求突破以往学者的思维模式,为成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全面探寻中国成语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的时期、途径、形式、历史背景、内因外因以及特点。论文比较清晰、立体地展示了韩国现今使用的汉字成语的发展演变过程,着重挖掘韩国汉字成语中原汁原味的中国因素;追溯历史上中国因素对韩国成语产生影响的同时,分析现在仍然持续发生着影响作用的中国文化因子;探索汉文化在推动韩国成语文化发展方面产生的积极因素。 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第一章是序论部分,分别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现行研究状况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为论文进一步研究铺垫理论基础。 第二章讨论汉字成语在韩国的发展沿革,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中国成语的传入、吸收和使用以及韩国汉字成语的创制。这一章主要分析了中国成语进入朝鲜半岛后被广泛吸收和加以使用的途径、历史背景、内因与外因,对汉字成语在韩国的概况进行大体介绍。 中国成语是通过人员和书籍两种主要载体传入朝鲜半岛的,进入之后,在朝鲜“事大慕华”的政策作用下,诸多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大大推动了中国成语的传播与普及,朝鲜历代学者将这些成语广泛地应用于时调、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并借鉴四字格为主的汉语成语结构创制了具有韩国特色的汉字成语。 第三、四章详细介绍在韩国使用的汉字成语。按照其来源具体分为汉源成语、韩源成语、日源成语三部分加以论述。 汉源成语数量上最多,情况最复杂,因而着墨较多。从形和义两方面进行考察,以中国成语为本体,在强调相同点的同时,主要研究韩国变体与中国本体在形式、意义上产生差异的情况与原因。形的方面,韩国主要通过异素、异序、异数以及融合四种手段对中国成语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变体。义的方面,依据差异程度不同,分为完全相异型、部分相异型;相交型、包含型;韩语小于汉语型、汉语小于韩语型几种。分别是通过词义转移、词义扩大或缩小、色彩变化等方式产生的变体。通过对形义异同的考察,进一步深入探寻了产生这种异同的内在原因,这也是本论文的主旨所在,从定量统计上升到定性分析的高度。笔者以时间为主线,历时地考察了汉源成语在中韩两国文化土壤中各自发生的变化,从国别的角度总结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共时上则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两国的语言特色、民族心理、文化特征,总结了产生差异的语言性原因。 韩源汉字成语是最具韩国特色的,中国没有的汉字成语,是论文的重点,分为使用中国因子产生的汉字成语和使用韩国因子产生的汉字成语两部进行论述。使用中国因子的情况,分为使用中国汉字、组合汉语词组、借用汉语词汇、归纳中国典籍四类;使用韩国因子的情况,分为使用韩国汉字、翻译韩国俗语、诠释韩民族风俗、归纳韩国典籍典故四类。 日源成语数量不多,主要是中国传入日本,日本又转口输入到朝鲜半岛的,还有一小部分为日本原创。论文中按日源成语的最初来源将其划为两部分——日本原创成语和间接汉源成语进行分类介绍。 第五章介绍韩国汉字成语的特点。通过对韩国成语的分析研究,进而推论出韩国汉字成语在格式上、结构上的特点,总结出其产生的内在与外部原因。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是对前文论述的总体性、全面性的总结。 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之处: 1.在研究论证的过程中,采用对比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抓住时间和空间两条线。在时间维度上,采用比较方法对照分析中国成语本体和韩国变体的发展沿革,以时间为线索,描绘出这些成语形式和意义的演变情况,从中揭示中国因素的影响并找出韩国成语自身的特点。在空间维度上,采用对比方法对照分析中韩两种语言在同一时期相对应的成语单位,从形式、意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找出中韩成语的异同。 2.在探索分析的过程中,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定量统计中,笔者分别选取中韩两国权威成语词典为统计资料,通过丰富详实的例证对中韩成语加以比较说明,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在定性分析上,主要深入挖掘韩国汉字成语中的中国因素,探寻中韩成语的异同,产生这些异同点的内因和外因以及韩国成语自身的特点。 3.改变研究视角,在对中韩汉字成语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比较二者差异的同时,着重寻找共同点,尤其是蕴含在相异的外形下的内在的共同点,即韩国汉字成语中的中国因素。 由于笔者水平、精力以及可查阅的资料有限,论文中还有很多漏洞与不足,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扩展,笔者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将对论文中的遗留问题作更加深入的学习与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H55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霞;以中国人为对象的韩国俗语教育[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朴永熙;汉韩常用数词成语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严琦怡;汉韩人体内脏器官熟语的隐喻认知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80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780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3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