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歧义现象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06:41
歧义现象在自然语言中是很普遍的。这是自然语言所具有的一个共同特点。然而,在语言普遍特征的背后还存在着语言其本身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一些特征。一般来说,每一种语言都具有其特有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在内的语言结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不同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也是各有千秋。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汉泰两种语言中词汇歧义现象大量存在,由同音异形词引起的歧义、同音同形词引起的歧义、多音词引起的歧义、词的多义引起的歧义、词和语素同形或词和短语同形引起的歧义具有很大的共性;由词的多功能词性引起的歧义,汉语中词能做不同词性的类别稍微比泰语少一些。结构歧义现象方面,由层次切分不同,语法关系相同的这类歧义中,它们都有偏正、述宾、主谓关系的歧义形式;由层次切分相同,语法关系不同的这类歧义中,主谓-联合、主谓-同位、主谓-偏正、主谓-述补、主谓-述宾、述宾-同位、述宾-偏正这些关系的歧义,汉泰语中都大量存在,且有很大的相似性,而述宾-联合、偏正-联合关系的歧义汉语中有而泰语中没有;由层次切分不同,语法关系也不同的这类歧义,偏正-联合、述宾-主谓、述宾-述语+双宾、联合-同位型歧义在汉泰两种语言中都大...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汉语歧义现象的本体研究
二、泰语歧义现象的本体研究
三、汉泰歧义现象对比研究
第三节 研究范围、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相关符号的说明
一、研究范围
二、语料来源、研究方法
三、相关符号的说明
第二章 汉泰歧义现象对比
第一节 汉泰词汇歧义对比
一、同音异形词引起的歧义
二、同音同形词引起的歧义
三、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四、词的多义引起的歧义
五、词的不同功能类型引起的歧义
六、词和语素同形或词和短语同形引起的歧义
第二节 汉泰结构歧义的对比
一、层次切分不同,语法关系相同
二、层次切分相同,语法关系不同
三、层次切分不同,语法关系不同
第三节 汉泰语义歧义的对比
一、语义关系不明引起的歧义
二、语义指向不明引起的歧义
三、语义特征引起的歧义
四、参照系不明引起的歧义
五、否定辖域引起的歧义
第三章 歧义现象的消除和利用
第一节 歧义现象的消除
一、结构自身消除
二、人为消除歧义
第二节 歧义现象的利用
一、歧义现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
二、歧义在日常生活,给语言增添新色彩,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
三、歧义的利用,显示出人的智慧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J]. 邵敬敏. 当代修辞学. 2011(03)
[2]“每隔+数量+VP”的语用歧义认知研究[J]. 马明艳. 汉语学习. 2008(02)
[3]“NP1有NP2很AP”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J]. 赵春利,邵敬敏. 语言研究. 2007(02)
[4]施受歧义产生的条件[J]. 王红旗. 语言研究. 2006(04)
[5]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J]. 周明强. 修辞学习. 2006(05)
[6]歧义格式的动态分析[J]. 陈一民. 求索. 2005(02)
[7]歧义格式的歧义指数[J]. 陈一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8]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J]. 周明强. 语言文字应用. 2004(03)
[9]歧义格式及其分类[J]. 陈一民.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歧义度的调查与分析[J]. 尤庆学. 汉语学习. 2000(05)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歧义研究新探[D]. 赵颖.黑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9053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汉语歧义现象的本体研究
二、泰语歧义现象的本体研究
三、汉泰歧义现象对比研究
第三节 研究范围、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相关符号的说明
一、研究范围
二、语料来源、研究方法
三、相关符号的说明
第二章 汉泰歧义现象对比
第一节 汉泰词汇歧义对比
一、同音异形词引起的歧义
二、同音同形词引起的歧义
三、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四、词的多义引起的歧义
五、词的不同功能类型引起的歧义
六、词和语素同形或词和短语同形引起的歧义
第二节 汉泰结构歧义的对比
一、层次切分不同,语法关系相同
二、层次切分相同,语法关系不同
三、层次切分不同,语法关系不同
第三节 汉泰语义歧义的对比
一、语义关系不明引起的歧义
二、语义指向不明引起的歧义
三、语义特征引起的歧义
四、参照系不明引起的歧义
五、否定辖域引起的歧义
第三章 歧义现象的消除和利用
第一节 歧义现象的消除
一、结构自身消除
二、人为消除歧义
第二节 歧义现象的利用
一、歧义现象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产生最佳的艺术效果
二、歧义在日常生活,给语言增添新色彩,表达出不一样的效果
三、歧义的利用,显示出人的智慧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寻求歧义研究的解释力度:从认知视角到社会视角——兼评《现代汉语歧义识别与消解的认知研究》[J]. 邵敬敏. 当代修辞学. 2011(03)
[2]“每隔+数量+VP”的语用歧义认知研究[J]. 马明艳. 汉语学习. 2008(02)
[3]“NP1有NP2很AP”歧义格式的分化规则[J]. 赵春利,邵敬敏. 语言研究. 2007(02)
[4]施受歧义产生的条件[J]. 王红旗. 语言研究. 2006(04)
[5]认知在歧义的辨识与消解中的作用[J]. 周明强. 修辞学习. 2006(05)
[6]歧义格式的动态分析[J]. 陈一民. 求索. 2005(02)
[7]歧义格式的歧义指数[J]. 陈一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8]歧义、歧解和用歧的认知问题[J]. 周明强. 语言文字应用. 2004(03)
[9]歧义格式及其分类[J]. 陈一民.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4)
[10]歧义度的调查与分析[J]. 尤庆学. 汉语学习. 2000(05)
硕士论文
[1]现代汉语歧义研究新探[D]. 赵颖.黑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9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89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