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合院式住宅建筑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23:56

  本文选题:合院式住宅 + 现代城市 ; 参考:《山东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建筑受“国际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在实现功能化、现代化、简约化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解决问题的方法太随机,对建筑的历史文脉结合考虑甚少,有些设计缺乏对原有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的保护尊重,忽视原有的城市机理,生硬地安排设计一些与原有城市风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使整个城市肌理遭到破坏等。这样使得很多原有的城市特色在日新月异的建设中被稀释,甚至被破坏消失,大量出现了建筑的趋同现象,而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特色危机。芒福德曾说:“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能使它的居民同传统文化浑然一体”。由此可见,新的住宅设计与发展应与传统的文化与文物保护相互联系起来。而在我国的传统住宅中,合院式住宅建筑是中国分布最广的住宅类型,它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改良与尝试后所产生的最适合我们日常生活、地域环境、传统文化等民族形态的住宅模式,同时也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建筑、园林、规划等设计与美学理念,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艺术、气候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合院式住宅所独有的庭院式结构设计使得传统住宅空间可以很好的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合院式住宅多层次的内部庭院空间不仅蕴含着对自然环境利用与改造的智慧,还体现着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的哲理。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能使得这一优秀的住宅形式在现代城市空间中得以继承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继承与发展并不是相对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承、相互影响的,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将那些有重要价值的地域性住宅建筑进行保留,还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的文化元素与内涵,并结合新科技新手段,从而使现代的住宅空间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在对国外传统住宅建筑和国内合院式住宅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法规和优秀案例进行分析以后,试图对中国合院式住宅进行“形”和“意”两方面的概括,探索其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融合与应用,并探讨“庭院”这一重要设计要素在现代的商品住宅中的传承与改良,从而使传统住宅形式在现代城市中可以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modernist architecture", but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in the realization of function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For example,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s too random,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building is seldom considered, some designs lack respect for the original natur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neglect the original urban mechanism. To design some modern buildings which are not in harmony with the original urban style and features, so that the whole city texture has been destroyed and so on. In this way, many of the original urban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iluted or even destroy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converging phenomena of buildings have appear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spac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cri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Munford once said,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able to integrate its inhabitant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Thus, the new hous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linked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 of our country,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of courtyard type is the most widely distributed residential type in China. It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our daily life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produced by the forefath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improvement and tri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national forms of housing model, but also condensed the excellent Chinese architecture, garden, planning and other design and aesthetic concepts, is a region of history, culture, art,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The unique courtyar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courtyard house enables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space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nature and society very well. The multi-level courtyard space of these courtyard houses not only contains the wisdom of us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ut also embodies the philosophy of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man and the existence of the void and reality. Therefore, how to make this excellent housing form inherit and develop in modern urban spa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oday's globa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re not opposed to each other,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ffect each other. It requires us not only to retain those reg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at are of great value, but also to fully tap the cultural elements and connot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o combine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with new ones. In order to make the modern residential space with national, local. After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utstanding cases about the protection, re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domestic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China, the author tries to generalize the "shape" and "meaning" of the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modern residential design, and probes into the inherit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mportant design element of "courtyard" in modern commercial housing, so that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form can be better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in modern cities.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241;TU984.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葵菲;翟晓清;;住宅建筑:我们需要怎样的风格[J];房地产导刊;2004年16期

2 张欣;住宅建筑功能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4期

3 晓枫;;谁来为农民住宅建筑把关?[J];中华建设;2006年02期

4 ;白皇帝中心区高层复合住宅建筑[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10期

5 沈丹;董波;;英国乡村传统住宅建筑的文化意蕴[J];住宅科技;2007年06期

6 ;住宅建筑[J];世界建筑导报;2008年01期

7 赵琪;;浅谈住宅建筑的空间创新[J];硅谷;2008年12期

8 李天铭;;论桂林住宅建筑的美学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罗大为;刘玉超;;初探未来住宅建筑发展方向[J];民营科技;2010年02期

10 刘江;;试论住宅建筑的节能[J];科技风;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玮;龙惟定;刘仲英;;上海未来住宅建筑能源需求预测分析[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金志强;芝效林;梅刚;;太原近代住宅建筑及其发展过程[A];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第七辑)——中国民居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3 卢楠;朱能;徐友浩;;亚洲若干城市住宅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比较[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军;金骞;;上海市既有住宅建筑适老化功能提升技术措施研究[A];2013年既有建筑功能提升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5 倪德良;;着力推进住宅建筑设备节能[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6 陈淑琴;李念平;关军;潘尤贵;吉野博;;长沙市住宅建筑夏季能耗调查的统计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7 张春枝;翁维安;;可再生能源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分析[A];《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淑琴;沈恒根;李念平;关军;;住宅建筑能量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延美;;住宅建筑绿色生态设计的探讨[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6)[C];2011年

10 刘伟;王恒伟;;远传仪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健;住宅建筑新规 刚性有余柔性不足?[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润山石;“能源之星”住宅建筑标准受欢迎[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记者 王逍君;不规范住宅建筑遭遇“见光死”[N];中华建筑报;2005年

4 吴林 编译;美国:住宅建筑用后评估[N];中国房地产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曦;未来住宅建筑功能尺度的可能性[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孙林;住宅建筑的集中供冷不可能节能[N];广东建设报;2006年

7 记者 李瑞娟;我市住宅建筑近半节能[N];银川晚报;2010年

8 记者 吴宏雄;住宅建筑层高不宜小于2.8米[N];福建日报;2007年

9 贺明峰;“安尔发钢结构复合三板住宅建筑体系”试点工程通过论证[N];中国冶金报;2001年

10 佛瑞斯特研究院首席顾问 恩里克·莫诺 教授 王庄林 译;欧美建筑师畅想未来世界住宅建筑[N];建筑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淑琴;基于统计学理论的城市住宅建筑能耗特征分析与节能评价[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卫华;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指标分级标准体系的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3 喻伟;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运成;住宅建筑中健康环保理论体系及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代语;夏热冬冷地区中庭式住宅建筑室内自然通风设计策略[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璐;合院式住宅建筑在现代城市空间中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林翔;日本住宅建筑的西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毛英丽;中东铁路住宅建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峙;住宅建筑改扩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张小贝;绿色住宅建筑节地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张琼莉;既有住宅建筑的估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9 胡勇;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晓莉;细节中的住宅建筑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63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063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