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松嫩平原西部土地整理区景观格局及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20:57
   土地整理是采用一系列行政、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和改造的过程,其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及生态过程造成影响,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选取松嫩平原西部的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区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土地整理区土地利用方式及景观格局变化、盐渍化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对应关系,并提出了盐渍化地区土地整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了研究区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地和盐碱地是研究区土地整理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5.39%和51.94%;土地整理后,耕地面积比例增加到80.88%,盐碱地面积比例则下降到7.54%;同时林地、草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湿地面积增加。由于人为干扰影响,土地整理前后研究区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破碎化程度变大,且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结构组成复杂性也呈减小趋势。(2)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土壤属性的基本统计特征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为中度碱化土壤;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符合土壤肥力四级和二级标准;研究区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与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土地整理人为干扰等随机性因素对其影响较大。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电导率、p H值、有机质等多数土壤属性具有中等或强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在554~2203 m之间。各土壤属性具有较规律的空间分布,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整理生物工程措施等因素有关。(3)研究了土壤属性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0~20和20~40 cm土层上,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总体高于盐碱地,但仍低于原地貌耕地。典范对应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土壤属性具有显著的空间对应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由盐碱地向新增耕地的变化是土壤盐碱性降低、肥力增加的过程,也是HCO3-、CO32-和Na+等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主要影响离子的含量降低的过程。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151.9;P90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进展
        1.3.1 土地整理的内涵与发展
        1.3.2 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效应
        1.3.3 景观格局与土壤生态过程
    1.4 研究内容
        1.4.1 土地整理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1.4.2 土地整理区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
        1.4.3 土地利用与土壤属性的典范对应分析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项目区概况
        2.1.1 位置与范围
        2.1.2 自然条件
        2.1.3 社会经济条件
    2.2 土地整理方式
        2.2.1 工程措施
        2.2.2 土壤改良
        2.2.3 湿地系统
        2.2.4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
第3章 数据获取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获取
        3.1.1 数据准备
        3.1.2 样点设置及采样
        3.1.3 土壤化学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经典统计分析
        3.2.2 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3.2.3 地统计学方法
        3.2.4 典范对应分析
第4章 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4.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2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4.3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第5章 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5.1 土壤属性基本统计特征
    5.2 土壤属性空间结构特征
        5.2.1 半变异函数模型选择
        5.2.2 土壤属性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5.3 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
第6章 典范对应分析的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解释
    6.1 数据预处理
    6.2 不同样地土壤理化性质统计分析
        6.2.1 土地整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6.2.2 土地整理对土壤离子含量的影响
        6.2.3 土地整理对土壤碱化度和pH值的影响
        6.2.4 土地整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6.3 土壤理化性质与样地类型的CCA分析
        6.3.1 土壤盐渍化、肥力指标与样地类型的CCA分析
        6.3.2 土壤离子组成与样地类型的CCA分析
    6.4 盐渍化地区土地整理的建议
        6.4.1 基本思路
        6.4.2 具体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术魁;土地整理的兴起及其规范推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4期

2 李秀霞;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邵景安,刘秀华;证券化在土地整理筹资中的运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4 ;立足海岛实际 做好土地整理[J];浙江国土资源;2002年02期

5 彭立芹,冯文钊,曾志远;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6 王军,余莉,罗明,翟刚;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7 龚健,刘艳芳,黄中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8 张景明;“四制”促进土地整理再上新台阶——韶山市如意土地整理项目新举措[J];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9 泥巴;土地整理先整理观念[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3期

10 丁松,罗昀,黄贤金,濮励杰,彭补拙;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钰霞;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西南大学;2012年

3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继道;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柱;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霍亚涛;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兴忠;潍坊市滨海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盛利;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科;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浩;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测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唐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益评价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炼军;土地整理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黄文妍;重庆市土地整理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贾芳芳;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5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75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