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固沙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0-12-17 02:13
  【目的】植物固沙作为重要的防沙治沙手段,在中国北方沙区生态重建与恢复工作中应用已60余年。了解不同固沙植被的景观格局动态及影响因子,可以为沙区的植被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通过中国植被图数据,选取了以蒿属(褐沙蒿和黑沙蒿为主)、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为主)、榆树和樟子松为优势种的典型植被,在四大沙地(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和呼伦贝尔沙地)内的分布区域,采用景观脆弱度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其在1990—2015年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蒿属和锦鸡儿属灌丛总体呈扩张趋势且逐渐稳定,景观格局主要受年降水量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0.31、0.41),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表现出衰退趋势,其主要影响因子分别是土地覆盖(贡献率为0.34)和生长季气温(贡献率为0.24)。【结论】在未来可能的气候条件下,蒿属灌丛和锦鸡儿属灌丛能够稳定存在并继续发挥其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榆树疏林和人工樟子松林可能会发生进一步退化,在植被建设工程中需要根据沙区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并加强管理。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年04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分异特征[J]. 梁佳欣,李新举.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2]基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机制的营林方案[J]. 宋立宁,朱教君,郑晓.  生态学杂志. 2017(11)
[3]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4]中国干旱沙区的生态重建与恢复:沙坡头站60年重要研究进展综述[J]. 李新荣,周海燕,王新平,刘立超,张景光,陈国雄,张志山,刘玉冰,谭会娟,高艳红.  中国沙漠. 2016(02)
[5]基于像元二分法的沙地植被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分析[J]. 王新军,赵成义,杨瑞红,贾宏涛.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3)
[6]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生长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J]. 刘新平,何玉惠,魏水莲,赵学勇,张铜会,岳祥飞.  中国沙漠. 2016(01)
[7]银川盆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脆弱性的影响[J]. 任志远,张晗.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1)
[8]辽宁省人工林樟子松径向生长对水热梯度变化的响应[J]. 李露露,李丽光,陈振举,周永斌,张先亮,白学平,常永兴,肖建强.  生态学报. 2015(13)
[9]Dryland Expansion in Northern China from 1948 to 2008[J]. LI Yue,HUANG Jianping,JI Mingxia,RAN Jinji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5(06)
[10]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彭建,党威雄,刘焱序,宗敏丽,胡晓旭.  地理学报. 2015(04)

博士论文
[1]中国四大沙地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邵艳莹.北京林业大学 2018
[2]松嫩平原榆树疏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的研究[D]. 刘利.东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21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21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