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非遗视野下惠山泥人色彩的成因探析及传承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11:12
  惠山泥人,根植于民间、取材于民间,是民间文化和民间工艺的优秀代表。其创作题材丰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惠山泥人因其独具民俗意味的造型与极富江南韵味的色彩而闻名,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艺术特征,并成为南方最典型的民间泥塑代表。惠山泥人由“捏塑”与“彩绘”两部分的工艺组合而成,“以塑为基础,以彩为效果”,“彩”是惠山泥人作品的第一要素,是泥人作品效果的关键。惠山艺人们素有“三分坯子,七分色”、“低坯高画”的说法,可见,色彩在惠山泥人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色彩作为惠山泥人重要的构成元素,是惠山艺人对自身观念意识的主观反映,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写照。本文以惠山泥人色彩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对惠山泥人丰富多元且呈阶段性发展的色彩面貌成因进行探析,旨在从非遗视野下探析惠山泥人色彩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并探讨其传承价值与创新应用方法。首先简述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和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惠山泥人的历史发展沿革与艺术形式,并采用实地调研法,先后多次前往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惠山泥人厂、无锡博物院等地进行泥人作品的统计整理。采用纵向研究的方式,结合图文对惠山泥...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课题研究方法
        1.5.2 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惠山泥人各时期阶段性色彩分析
    2.1 惠山泥人概述
        2.1.1 惠山泥人的历史沿革
        2.1.2 惠山泥人的艺术形式
    2.2 早期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2.1 早期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2.2 早期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3 清末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3.1 清末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3.2 清末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4 民国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4.1 民国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4.2 民国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5 建国后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5.1 建国后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5.2 建国后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2.6 二十一世纪后惠山泥人的色彩分析
        2.6.1 二十一世纪后惠山泥人色彩概况
        2.6.2 二十一世纪后惠山泥人的用色特点
第三章 惠山泥人彩绘代表性传承人王南仙作品色彩艺术解析
    3.1 王南仙从艺经历
        3.1.1 学艺之初—朝乾夕惕
        3.1.2 从艺之路—精益求精
        3.1.3 传艺之任—诲人不倦
    3.2 王南仙作品色彩特征分析
        3.2.1 王南仙作品色彩概况
        3.2.2 王南仙作品色彩构成
        3.2.3 王南仙作品色彩艺术特征
    3.3 王南仙作品色彩演变成因探析
        3.3.1 传统用色风格及理论的沿袭
        3.3.2 现代教育及个人风格的总结
第四章 惠山泥人色彩的阶段性成因探析
    4.1 经济发展的推动
        4.1.1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4.1.2 交通繁荣的商业环境
    4.2 传统文化的蕴育
        4.2.1 吴风锡韵,兼容并蓄—吴地文化
        4.2.2 庙宇祠堂,敬祖尊贤—祠堂文化
        4.2.3 梨园情韵,文雅富丽—戏曲文化
        4.2.4 江南民俗,祈福狂欢—民俗文化
    4.3 外来文化的影响
        4.3.1 外来风格的吸收
        4.3.2 工艺技术的创新
        4.3.3 艺术理论的影响
    4.4 政府政策的扶持与现代艺术教育的改革
        4.4.1 政府政策的扶持
        4.4.2 现代艺术教育的改革
第五章 惠山泥人的传承借鉴价值与色彩的创新应用
    5.1 惠山泥人的传承现状
        5.1.1 产品类型丰富多样
        5.1.2 市场产业环境繁荣
        5.1.3 传承人才学习创新
        5.1.4 民众消费需求改变
        5.1.5 国家政府政策扶持
    5.2 惠山泥人色彩传承对非遗的借鉴价值分析
    5.3 惠山泥人色彩传承与创新应用
        5.3.1 惠山泥人色彩应用领域与原则分析
        5.3.2 惠山泥人色彩设计应用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附录2 :色彩标准化潘通色号对照表
附录3 :王南仙惠山泥人作品服饰色彩统计
附录4 :王南仙及师承采访记录整理
附录5 :惠山泥人作品的配色色卡设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的传承与创新[J]. 张毅.  文化遗产. 2020(01)
[2]民俗类非遗在当代的保护与传承[J]. 李荣启.  艺术百家. 2018(06)
[3]桃花坞与凤翔木版门神画色彩特征比较研究[J]. 杜杰,王雅雯.  装饰. 2018(10)
[4]多重语境下无锡惠山泥人的传承与变迁[J]. 徐协.  文化艺术研究. 2017(03)
[5]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何建良.  学理论. 2017(06)
[6]丝绸面料组织与褶皱结构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J]. 李飞跃,胡小燕.  丝绸. 2016(11)
[7]基于不同旅游资源的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策略研究[J]. 张家祺,张田雨,张璇.  设计. 2016(08)
[8]产品色彩的设计研究[J]. 李小丽.  包装工程. 2016(06)
[9]地域性服饰色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梁惠娥,沈天琦.  服装学报. 2016(01)
[10]非遗生产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以惠山泥人为例[J]. 王红,杨武生.  美术大观. 2015(12)

博士论文
[1]戏泥呈巧儿—江南民间泥玩具研究[D]. 张文珺.苏州大学 2017
[2]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 王志平.南昌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创意产业视角下的非遗保护与利用研究[D]. 郑洁.武汉科技大学 2019
[2]徽州非物质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杜金玲.天津工业大学 2018
[3]福文化在淮阳非遗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张琼元.广西师范大学 2017
[4]社会变迁视野下的非遗传承及影响因素研究[D]. 高海东.辽宁大学 2015
[5]无锡惠山泥人的艺术风格研究[D]. 孙青.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
[6]建国以来江苏手工艺经济发展研究(1949-2010)[D]. 臧晴.南京艺术学院 2012
[7]惠山泥人产业发展研究[D]. 王文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8]惠山彩塑的服饰色彩规律研究[D]. 李敏.江南大学 2009
[9]惠山泥塑女艺人研究[D]. 周佳.清华大学 2007
[10]惠山泥人与昆曲—论手捏戏文的艺术特征[D]. 张文珺.东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02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02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