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探究汉画像巾舞的身体言说

发布时间:2021-11-10 06:21
  汉画像作为汉代历史的载体,承载着汉代社会直观可感的历史形象。巾舞作为汉代俗乐舞中的一类道具舞,因其优美华丽的舞姿、纷繁复杂的技巧深受汉代人的喜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乐舞艺术的发展。而今,虽然巾舞的舞蹈实体已不存在,但汉画像的存在为我们留存了直观可感的舞蹈形象,我们可以通过舞蹈图像以及相关文献记载探寻巾舞的身体表达。因此,本文根据图像中巾舞形象的身体语言,辅以图像学以及文献古籍资料,对巾舞的身体语言进行剖析,具体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巾舞身体语言的语境为巾舞的发生提供了存在场域,使我们明确巾舞“跳在哪里”;第二,在限定语境条件的基础上,巾舞的语形便是在众多乐舞艺术中可辨识的外在条件,使我们清楚巾舞“由谁跳,如何跳”;第三,具有了可辨识的语形条件后,进入巾舞的语义表达,在这一层面主要展现的是巾舞“跳什么”,其后蕴含着何种意义表达;第四,巾舞的身体语言是在汉代人们观赏自娱的“交流”中得以发展,并实现功能表达的。因此,语用层面强调舞蹈功能的实现需要在社会间进行“交流”。由此,试图弥补对汉画像巾舞舞蹈身体语言的研究之失,为实现汉画像巾舞由二维图像转化为四维舞蹈作品提供身体语言层面的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探究汉画像巾舞的身体言说


邹城孟庙藏的汉画像局部拓片图)

画像,东平,拓片,山东省


12(图2:山东省东平县的汉画像局部拓片图)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正是因为汉代的政策稳定了国家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的大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族及其周边民族的交流沟通,使汉代的文化艺术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支撑。2、思想文化汉代综合国力的提升,民族大融合的政策,为汉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画像石的出现与发展,与汉代社会特定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首先,汉画像文化作为一种墓葬文化,是一种祭祀性的传统丧葬文化,是汉代社会思想影响下最直接的丧葬艺术体现。在汉代初期,整个汉代社会推崇黄老之学,一方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力求创造较宽裕的政治环境,使国家民生能够休养生息;另一方面对汉代人的思想、信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汉代人的思想观念被道家、道教思想占据主导。古代道家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流派,主张道法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充满了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不止的渴望。东汉后期逐渐形成的道教文化,以“道”为信仰,追求修炼成仙,实现永生永存仙界。在其影响下,汉代人的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对生命的珍重,对现实生活的留恋,对长生不老、获劝不死仙丹”成道成仙的渴望。由此,我们可知汉画像砖石中刻画的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羽人、乐舞中的盘鼓舞等主题形象的存在语境。例如汉画像中身生双翼、体生毛、臂生翼的鸟首人身或人首鸟身的,具有人与鸟的身体共性的神仙形象。1不仅有飞天成仙的外在条件——翅膀,还具有人的一些基础样态,巧妙地将汉代人思想中对自我能够成道成仙,取得生命延续的追求展现在汉画像砖石中。另外从汉画像的构图上看,羽人形象常常被刻画在图像上层的仙界空间,或侍奉西王母(如图3),或以仙草饲凤(如

山东,儒家思想,画像,砖石


13图4),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了汉代人对仙界的渴望、对生命延续的向往。又如汉画像乐舞中的执巾盘鼓舞(如图5),将代表日月星辰的“七盘”放置于地面,象征将天界搬到人间,舞者踏盘起舞,犹如起舞在天界,实现飞天成仙的追求。(图3:山东嘉祥宋山的“羽人侍奉”图)(图4:山东微山县的“羽人饲凤”图)(图5:山东沂南的执巾“七盘舞”图)其次,汉代初期,统治者虽推崇黄老之学以无为而治,但同时也用儒家思想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文化成为正统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其中“仁孝”作为核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丧葬文化的发展,体现“仁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厚葬父母。汉画像石作为墓葬文化的承载体,同样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由匠人们将儒家思想中仁、义、礼、忠、孝等思想转化成一幅幅画像呈现在砖石上,使得逝者在地下也可以享受伦理道德规范有序的世界,以此获得生命的永恒。由此,我们在汉画像砖石中可看到关于体现儒家思想的题材,例如“孔子见老师”、“荆轲刺秦王”等彰显忠、义、礼的图像。除上述儒家、道家文化影响外,汉代的文化艺术更多的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1可见楚地民族对巫鬼的执着态度,形成了楚地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作用在汉画像砖石上,主要表现在画像石中女娲、伏羲、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话形象1杜湖湘、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载《湖北工业大学学报》,90页,2010(06)


本文编号:3486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486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e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