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19:39
   随减抗、无抗时代的来临,更多的抗生素替代品在动物饲料中大量应用,目前,日粮采用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加工时,由于抗生素替代品的热敏特性,损失率较高,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无法解决畜禽饲料糊化度与热敏性饲料原料保留率这一矛盾,因此,提出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该工艺首先将大料混合料制成熟化粉状饲料,提高淀粉糊化度,再进行低温制粒,降低热敏性饲料原料损失。本研究主要进行大宗原料调质效果和低温制粒工段加工参数研究,及该工艺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大宗原料调质效果的影响研究:主要进行双层调质器、三层调质器、调质保持器及长效型熟化对大宗原料调质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效型熟化调质器调质后物料糊化度为25.90%,显著高于双层调质器组(18.79%)(P0.05),与调质保持器组及三层调质器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调质后熟化料RVA曲线可知,长效型熟化调质器调质后粉料最终粘度较低,表明样品具有较高淀粉糊化度。结论:调质器对大宗原料的调质效果为:三层调质器长效型熟化调质器调质保持器双层调质器,综合考虑4种调质器的能耗、操作使用的方便性和大料的熟化程度,建议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中高效调质器选用长效型熟化调质器。(2)低温制粒加工参数对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以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为对照,研究低温制粒调质温度(50、55、60及65℃)与模孔长径比(6:1、8:1及10:1)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加工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孔长径比为6:1时,对照组淀粉糊化度及颗粒硬度显著低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低温制粒调质温度50℃组乳酸菌保留率73.65%,显著高于对照组(45.76%)(P0.05);当模孔长径比为8:1时,对照组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乳酸菌保留率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模孔长径比为10:1时,对照组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低温制粒组(P0.05),50℃组乳酸菌保留率33.77%,显著高于对照组(28.52%)(P0.05)。由双因素结果分析可得,模孔长径比为6:1时,乳酸菌保留率显著高于8:1及10:1组(P0.05),吨料电耗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大料熟化后低温制粒颗粒饲料加工质量与普通工艺饲料加工质量无显著差异,满足饲料加工质量要求,颗粒成形率均96%以上,颗粒耐久性指数均大于95%,乳酸菌保留率59.42%以上,建议大料熟化后低温制粒调质温度为55~60℃,模孔长径比推荐为6:1。(3)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以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为对照,配方中添加正常剂量复合维生素A(生长期350 mg/kg,育肥期200mg/kg),试验组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维生素添加量分别为A、B(生长期280 mg/kg,育肥期160 mg/kg)及C(生长期210 mg/kg,育肥期120 mg/kg),研究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颗粒硬度及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普通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粗蛋白质、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普通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生长猪末重高于普通工艺组,料重比略低于普通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育肥猪末重高于普通工艺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维生素添加量为B时,生长期日粮粗蛋白及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及C组(P0.05),维生素不同添加量各处理组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日粮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加工,减少配方中维生素20%添加量,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无显著差异,且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4)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及乳酸菌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对照组采用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试验组采用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试验日粮在基础日粮配方基础上添加乳酸菌,添加量分别为(0 mg/kg;100 mg/kg),研究不同饲料加工工艺及乳酸菌添加量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日粮中乳酸菌保留率显著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末重(P0.05),降低料重比(P0.05);生长育肥期内,乳酸菌添加量为100 mg/kg时,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普通工艺组(P0.05),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组胃食糜中乳酸菌菌落数显著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加工生长育肥猪颗粒饲料淀粉糊化度及乳酸菌保留率优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日粮饲喂生长育肥猪平均日增重(708g)显著高于普通工艺组(616 g),提高14.88%,料重比(2.69)显著低于普通工艺组(3.05),降低11.8%,且对肠道菌群及滴水损失具有改善趋势。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满足畜禽饲料加工质量要求,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可有效提高配方中热敏性原料(乳酸菌)保留率,提高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28.5
【部分图文】:

畜禽饲料,调质,制粒,生产新工艺


图 1-1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Fig. The high-efficiency condition and low-temperature pelleted processing technology该工艺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高熟化、低损失,同时成本较低的畜禽饲料生产新工艺。其包括原料接收、清理、粉碎、第一次配料、混合、调质、添加组分进行二次配料、混合、制粒成形、成品打包工序。首先将不含微量组分和热敏性成分的第一次配料的混合原料粉料采用高效调质器进行高效调质,制成熟化粉状料;其次,将经过高效调质的熟化粉状料打散,冷却后再添加微量组分和热敏性成分,进行二次配料、混合,其中,将高温高湿粉料经粉料冷却器冷却到常温(不高于环境温度 5℃)和安全水分(根据不同饲料确定安全水分,通常水分含量在 13%为安全水分)。根据需要,冷却后的粉料既可经粉碎后再进入二次配料混合工序,也可直接进入二次配料混合工序;最后,将二次配料混合好的物料在低于 65 ℃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调质,然后低温制粒成形,以减少热敏性成分的损失。完整的加工工艺流程:原料接收→清理→粉碎→一次配料→一次混合→高效调质→打散→冷却→添加微量组分二次配料→二次混合→低温调质→制粒成形→冷却→成品打包。该工艺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相比,增加了粉料调质熟化、冷却工序和二次配料混合工序,饲料中的大宗成分(大料混合料)经高效调质,使饲料高熟化(生产出淀粉糊化度达到 40%以上的熟化粉状料),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效率,并杀死饲料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卵,提高了饲料的卫生安全性;其次,饲料中的微量组分、热敏性成分等在二次配料混合时添加,不经高温热

曲线图,淀粉糊化,调质器,曲线图


表 2-3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Table 2-3 Effect of conditioners on the starch gelatinization degree of macro materials调质器类型Conditioner types双层调质器Double-layerconditioner调质保持器Conditioner+retentioner长效型熟化调质器Long-actingconditioner三层调质器Third-layerconditioner淀粉糊化度Starch gelatinization degree/%18.79±0.89a23.36±1.94ab25.9±8.55ab30.32±0.66bNote: 肩注不同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下同。Footnote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are 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with thefollowing.2.2.2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曲线的影响由表 2-4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曲线及图 1 熟化大宗原料 RVA 淀粉糊化曲线可知,大宗原料熟化前最终粘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大宗原料糊化度越高,最终粘度值越低。表 2-4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曲线的影响Table 2-4 Effect of conditioners on the viscosity curve of macro materials样品 Sample混合后大宗原料Mixing macromaterials双层调质器Double-layerconditioner调质保持器Conditioner+retentioner长效型熟化调质器Long-actingconditioner三层调质器Third-layerconditioner最终粘度Final viscidity/CP1869.67±26.50e1024.67±8.14d441.00±22.61c274.00±10.44b199.33±3.06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黎标;;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研究进展[J];湖南饲料;2018年06期

2 唐黎标;;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2018年07期

3 唐黎标;;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研究进展[J];饲料广角;2018年08期

4 王琤韡;王仁华;;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06期

5 杨君;罗细芽;;现代饲料加工工艺及其装备的研究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6年11期

6 陶琳丽;杨秀娟;邓君明;张曦;;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理论-场景”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年01期

7 程秀花;林淼;陈燕凌;;动科专业“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体系优化设计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年08期

8 程秀花;;实践教学中推行8S管理的思考与探索——以《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实践教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4期

9 张昌吉;;《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4年13期

10 杨欣;姚军虎;龚月生;杨小军;杨明明;;《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家畜生态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段海涛;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婷婷;金顶侧耳菌菇多糖提取与菌渣蛋白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梁克红;饲料加工工艺对大豆转基因成分影响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李松云;大型虾蟹饲料厂工艺设计探讨[D];江南大学;2009年

4 徐炜;加酶饲料预消化技术及生产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高剑锋;颗粒机智能控制模型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55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55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