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2013-2018年黑龙江兴凯湖地区野鸟禽流感病毒监测与进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2 21:29
   野鸟是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ce Virus,AIV)的自然宿主,在野鸟中可以监测到几乎所有亚型(H1-H16,N1-N9)的禽流感病毒。候鸟,特别是迁徙水禽,在迁徙过程中能够携带并跨国境甚至跨大陆传播禽流感病毒,并且其与迁徙路径上的家禽接触后能够获得家禽源禽流感病毒基因,这加速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扩散与重排、丰富了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在兴凯湖地区开展野鸟禽流感病毒监测研究,能够深入了解候鸟中禽流感病毒基因库的“丰度”,并探究候鸟携带禽流感病毒传播的规律,对于做好禽流感病毒的防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黑龙江兴凯湖地区进行野鸟禽流感病毒的监测研究,一方面调查了解了兴凯湖地区野鸟携带禽流感病毒的亚型分布情况;另一方面对禽流感分离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春季和秋季候鸟迁徙时间段内,在黑龙江兴凯湖地区共采集野生水禽样品3767份,其中新鲜粪便样品3309份,咽肛拭子438份,脏器20份。通过SPF鸡胚进行AIV的分离,对收获的尿囊液用血凝试验初步检测AIV,最后用RT-PCR进行病毒鉴定和亚型测定,检测结果显示有29份样品呈AIV阳性,AIV总体分离率为0.77%。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1株H3N3、1株H3N5、1株H3N8、2株 H4N6、1 株 H5N2、11 株 H5N6、1 株 H6N6、1 株 H5N8、1 株 H10N7 和 9 株H16N3。病毒分离结果显示,秋季禽流感病毒的分离率高于春季;咽肛拭子样品中AIV阳性率远远高于粪便样品和脏器样品。23株分离株的HA裂解位点分析结果表明,11株H5N6分离株和1株H5N8分离株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典型分子特征:另外,3株H16N3分离株HA蛋白发生了G228S的氨基酸突变,这增强了病毒结合α-2,6受体(哺乳动物)的能力,提示它们有感染人的潜质。NA关键氨基酸位点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1株H5N6分离株出现了颈部氨基酸的缺失,这增强了对小鼠的致病性。外部基因的遗传进化结果显示,兴凯湖地区野生水禽中禽流感病毒不同亚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基因重排现象。内部基因的遗传进化结果显示,黑龙江地区野生水禽中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有着丰富的来源,与亚洲、欧洲甚至是北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间的禽流感病毒间有着广泛而频繁的基因交流。本研究分离株大部分基因片段与蒙古、韩国和日本地区的分离株有着十分相近的亲缘关系,这说明在兴凯湖、蒙古、韩国和日本之间的禽流感病毒存在着频繁的基因交流与交换。BG/LX-97/14(H3N3)分离株从已获得的7个基因片段看(未获得NA基因序列),是多来源重组毒株,其PB2基因来源于日本/韩国的野生水禽源毒株,PB1、PA1和H3基因来源于日本/韩国家禽源毒株,而NP、M和NS基因来源于北美洲阿拉斯加野生水禽源毒株,由此推测野生水禽可以携带北美源禽流感病毒跨越白令海峡造成的地理隔离传播至欧亚大陆,禽流感病毒跨大陆传播的现象同样在BG/JHM-133/15(H3N8)的N8基因、3株H16N3分离株的PB2基因上被监测到,阿拉斯加和兴凯湖很可能是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禽流感病毒传播和基因扩散的重要站点。遗传进化分析和系统地理发生学分析结果表明,2016-2017年中国兴凯湖、韩国、日本地区监测到的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具有极为相近的亲缘关系,具有相同的进化来源。结合候鸟卫星跟踪数据,推测兴凯湖地区作为此次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扩散的起源,由野鸟携带传播至韩国和日本。另外,2017-2018年冬季越南地区的家禽中同样监测到了 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其中有一部分毒株也是起源于兴凯湖地区。
【学位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852.65
【部分图文】:

2013-2018年黑龙江兴凯湖地区野鸟禽流感病毒监测与进化分析


图1391??Fig?1-1?Influenza?A?virus?particle?and?replica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宇;;如何面对禽流感?[J];紫光阁;2004年03期

2 何浙生;;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检测方法[J];浙江检验医学;2004年01期

3 魏传芳;李咏梅;;禽流感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的关系[J];莱钢科技;2006年02期

4 王潇;曹琛福;黄超华;林彦星;花群义;贾伟新;;禽流感病毒H5亚型RT-exoRP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学报;2018年12期

5 杨红杰;;禽流感疾病的预防控制思路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年05期

6 曹蓝;马钰;陈艺韵;鲁恩洁;李魁彪;狄飚;;2016年广州市禽类交易市场禽流感病毒监测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年05期

7 李伟;王松;李宁;;我国禽流感的研究进展及成就[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年06期

8 刘秀梵;;加强监测,从源头控制和根除家禽流感病毒[J];北方牧业;2018年15期

9 孙燕;李治;;禽流感病毒 跨越物种传播的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12期

10 王路;惠永华;赵建东;卫陆梅;王伟杰;燕素萍;;不同禽流感病毒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的比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军;圈养野鸟与东北虎重要病毒性传染病调查及虎源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2 王思睿;中国东部鸟类迁徙路线野禽禽流感风险空间分布分析与保护区网络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3 李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禽流感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讨[D];南京大学;2013年

4 梁立滨;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哺乳动物适应性突变PB2蛋白E627K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5 王巧;基于病毒—宿主互作转录组解析STAU2促禽流感病毒复制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刘晶;2014-2015年三个越冬地雁形目水鸟禽流感病毒遗传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郭振东;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感染哺乳动物的致病与传播风险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9年

8 姜慧;人感染H5N1、H7N9和H5N6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

9 璩骁;H5N1禽流感病毒小鼠致病性的分子基础[D];武汉大学;2015年

10 高照;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PA与宿主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D];扬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栢会;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禽流感病毒抗体谱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2 詹晓明;基于时空数据分析的禽流感传播风险评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王蕊;H5N1型禽流感病毒NS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验证[D];辽宁大学;2019年

4 唐国毅;基于马赛克HA序列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初步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9年

5 赖天莹;含H6N2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VSV假病毒制备[D];锦州医科大学;2019年

6 李祥;2013-2018年黑龙江兴凯湖地区野鸟禽流感病毒监测与进化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7 李冰心;2016-2017年广东省水禽中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

8 宋慧;HA基因密码子优化对H5和H9亚型禽流感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9 赵亚飞;禽流感传染病传播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10 李令臣;基于极大倾角石墨烯光纤光栅生物传感器的禽流感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67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67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