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霉素荧光偏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学位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859.84;O657.3
【部分图文】:
图 1-1 荧光偏振检测原理图Fig. 1-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FPIA.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两面性,不合理会产生药物残留,进而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应严格按照其限量进行,并注意休药期。然而现实生活中,在利益的驱使下,超限量使用的情况仍在,这就要求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对抗生素类药物残留的监测力度。所以为了监管部门进对食品中新霉素残留进行快速精准监测,确保食品安全性,为广费者提供健康保障,建立完善的快速高效灵敏的新霉素的检测技术已刻不。在众多检测方法中,微生物法可通过半定量筛选实验对食物中的兽药残留分析,但无法定量;薄层色谱法可分离多种物质、成本低,但其结果易受主素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在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其它调查研究中提供所需要的特和灵敏度,但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快速的酶联免疫在精
算其抑制率 B/B0(B0:新霉素浓度为 0 时的 OD450,B:新霉素其50),以 B/B0的结果为纵坐标,以新霉素质量浓度(ng/mL)的对,绘制新霉素对小鼠多抗血清的抑制曲线,根据绘制的标准曲线推,计算多抗血清对新霉素 50%的抑制浓度(IC50),以其来衡量多度。结果与分析新霉素人工抗原的鉴定结果1)紫外扫描鉴定结果用 U-3000 紫外扫描仪对 BSA、NEO-BSA、OVA、NEO-OVA 进 波长扫描。由图 2-1、图 2-2 可以看出 BSA、OVA 特征吸收峰在 物 NEO-BSA、NEO-OVA 在 268nm 处出现最大吸收峰,与 BSA 最移,初步证明偶联成功。
图 2-2 OVA、NEO-OVA 紫外扫描光谱Fig. 2-2 The UV scanning spectrum of OVA、NEO-OVASDS-PAGE 凝胶电泳鉴定 2-3 可知,NEO-BSA 的泳动速度小于 BSA,而且有较明显 BSA 的分子量小于 NEO-BSA,初步证明 NEO 与 BSA 偶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若宓;;用荧光偏振技术对食用油进行分类的方法探究[J];中国食品;2018年08期
2 王玉玲;柴铭骏;刘红梅;;应用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对出口牛进行布氏杆菌病检测[J];中国动物检疫;2012年05期
3 曾伟成,杨辉,蔡钦榕,罗友华,黄亦琦;虎杖鞣质的荧光偏振分析[J];海峡药学;2002年06期
4 ;荧光偏振法──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种新工具[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年02期
5 张宝棣,王继波,刘玉兰;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素钠荧光寿命的研究[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6 张宝棣,王继波,刘玉兰;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素的荧光寿命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3年06期
7 陆明廉;;荧光偏振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8年04期
8 陈连春,唐树延,徐叙瑢;凝聚相中叶绿素A荧光偏振光谱线型分析[J];发光学报;1989年01期
9 葛兰波,何树庄,朱秀英;应用多用途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测定脑出血患者血清氢可的松水平的观察[J];哈尔滨医药;1989年03期
10 郭金雪;周钧;;荧光偏振法研究胶束增溶现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建设;有机磷农药荧光偏振及多残留免疫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杜金艳;CdTe纳米结构零维/一维间的快速转化及荧光偏振传感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军峰;基于荧光调控的稀土共轭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刘克昌;邻酰氨基苯甲酰肼(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同大分子蛋白的相互亲和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尹斌成;基于功能核酸为敏感元件的分析生物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亓亮;基于纳米粒子的配体—核酸大分子相互作用荧光分析方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军;核酸信号放大技术及G-四链体在生物传感中的研究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莉;宠物大肠杆菌、耶尔森菌和空肠弯曲菌荧光偏振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3 阮萍;金枪鱼罐头中双酚类化合物荧光偏振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4 刘小潜;基于纳米材料和酶信号放大的新型荧光偏振适体传感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智慧;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活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高月;新霉素荧光偏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河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胡文波;荧光偏振免疫分析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李鹏;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在布氏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杨阳;肺癌组织中EGFR 19、21外显子基因突变丰度的荧光偏振检测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10 史文颖;类水滑石作为菠萝蛋白酶的分子容器研究及水滑石层间分子取向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8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7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