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812.6
【部分图文】:
图 2-1 香柱菌属内生真菌生活史(引自 Johnson et al., 2013)Figure 2-2 Asexual and sexual lifecycle of epichloae fungal endophytes (Cited from Johnson eal., 2013)2.2.2 内生真菌提高禾草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已连续召开了九届国际禾草内生真菌大会,会议均将抗逆性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内生真菌提高禾草抗逆性、促进宿主禾草生长的特
试验地Sites经纬度Logitude and latitude海拔(m)Altitude (m)草原湿润度指数(K)Grassland moisture index (K)夏河 102°33′ E, 35°11′ N 2896 2.00榆中 104°39′ E, 35°89′ N 1653 0.64.2.1.2 大田试验试验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进行(104°39′ E, 35°89′ N),建立 12 个小区,每区面积为 4.8×4 m2,前茬作物为垂穗披碱草。小区间有深度为 1 m 的水泥墙,避免土壤水分相互影响。播前人工深翻 70 cm 内土层,采用 5 点法收集 0m 深度土壤样品,混匀、保存用做土壤基况测定。将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人能温室育好的 EI/EF 醉马草幼苗移栽入平整好的小区之内,每个小区内种植 8 行,EI/EF 幼苗各 4 行,每行种植 9 株,株距 40 cm,播种方式见图 3-1。后按需浇水确保幼苗成活。
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EF (P<0.05),而在 50-70 cm 土层显著小于 EF (P<0.05),且二者的根表面积随土层深度由浅入深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表面积最大值也均出现在10-30 cm 土层;水分充盈处理下,EI 植株根表面积在 30-50 cm 土层显著大于 EF(P<0.05),而在 10-30 cm、50-70 cm 土层显著小于 EF (P<0.05),EI 植株根表面积随着土层深度由浅入深逐渐减少,根表面积最大值出现在 0-10 cm 土层,而 EF植株根表面积随土层深度由浅入深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表面积最大值出现在 10-30 cm 土层(图 3-3B)。AB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振江;魏学凯;曹莹;田沛;赵晓静;李春杰;;禾草内生真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7年07期
2 贾彤;任安芝;魏茂英;尹立佳;高玉葆;;不同传播方式的内生真菌感染对羽茅的生理生态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5年01期
3 汪学军;闵长莉;刘文博;薄翠英;;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动态分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刘明志;;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年04期
5 M.R.Siegel;;禾草内生真菌[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8年03期
6 南志标;;禾草内生真菌(续)[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8年04期
7 师茜;田沛;南志标;;基于Web of Sciences数据库的我国禾草内生真菌学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草业学报;2018年07期
8 陈娟;孟志霞;邢咏梅;郭顺星;;5种兰科药用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多样性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7年04期
9 郑雪;徐慧超;李伟;郑春英;;东北膜荚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活性代谢物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7年12期
10 韦艳梅;周雅琴;李力;谭小明;;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超;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对干旱胁迫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8年
2 李小聪;红豆杉小孢拟盘多毛孢次生代谢产物及其赤霉素协同增效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徐庆妍;两株红树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王松;两种海洋生物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5 张翼;两株海藻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6 汪业春;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遗传转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孙剑秋;我国北方常见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与生态分布[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李冬利;黄槿内生真菌赤散囊菌及红海榄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易晓华;除虫菊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晓彬;五株内生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毛泡桐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菌株KLBMP-Pt686代谢产物的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雪;甘草内生真菌的产地多样性、发酵产物及在甘草干燥过程的变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年
3 赵俊文;雷公藤内生真菌Talaromyces wortmannii LGT-4及钩藤内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GT-7化学成分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4 魏永威;藿香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5 郭艳娥;磷、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对多年生黑麦草离蠕孢叶斑病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6 郭晓璐;刺五加内生真菌CWJ2活性代谢物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崔文霞;紫花地丁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抑菌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8 周宁;甘蔗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D];广西大学;2017年
9 娄海霞;一株地衣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10 乔珂;夹竹桃内生真菌R22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3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288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