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不同草地土壤结构及分形特征
发布时间:2024-06-05 19:45
以喀斯特区域不同草地生态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代法对喀斯特山区耕地、退耕还草地、草地、林草间作地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微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分形维数进行研究,并分析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石漠化恢复过程中,粗粒径微团聚体、团聚体含量随生态的不断恢复而增加,细粒径含量降低,但土壤机械组成与之相反。0~10 cm土层土壤微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表现为林草间作地、草地>耕地>退耕还草地,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别比林草间作地、草地、耕地低0.15、0.15和0.11 mm;团聚状况在10~20 cm下均表现为草地>林草间作地>耕地>退耕还草地,其中退耕还草地显著低于林草间作地和草地,分别低8.26%和13.18%;土壤结构特征表明退耕还草地结构最弱。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团聚体和团聚体的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退耕还草地>耕地>林草间作地>草地,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草间作地>耕地>退耕还草地,表明喀斯特山区土壤结构随生态恢复而逐渐变好,土壤分形维数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喀斯特石...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89852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由图1可知,同一土层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均有差异,且其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0~10cm土层下耕地>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为18.82%(最小值),显著小于其他草地类型,分别比林草间作地、退耕还草地和草地低22.12%、14.96%和18.97%,同时随着....
本文编号:3989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39898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