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

鸭FTH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及其转录调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9 03:33

  本文关键词:鸭FTH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及其转录调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FTH1基因 启动子 分子克隆 转录调控


【摘要】:大量研究证实铁蛋白(FTH1)表达变化与肝炎密切相关。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也发现,FTH1为雏鸭肝炎病毒侵染过程中表达下调的关键候选基因,对FTH1基因编码区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该基因的编码区在雏鸭肝炎病毒(DHV-1)感染发病、未发病和对照组不同个体间仅发现有一处同义突变,其余未发生任何有义突变、缺失或重排。为了进一步揭示鸭FTH1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运用基因组步移扩增,成功获得了duFTH1基因ATG上游-1110 bp,并通过在线预测5'侧翼序列含有一个典型的CpG岛,同时还发现duFTH1基因的转录起始点附近存在Sp-1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反式作用元件,且这些反式作用元件还位于CG二核苷酸位点上。BSP检测结果显示,鸭血液、脾脏组织中duFTH1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处于低甲基化状态,且发现DHV-1病毒感染后发病、未发病和对照组血液duFTH1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均处于低甲基化状态。2.通过制备一系列启动子缺失突变体:pGL3-Basic-M1(+145~-765)、pGL3-Basic-M2 (+145~486)、pGL3-Basic-M3(+145~-265)、GL3-Basic-M4(+145~-144)、pGL3-Basic-M5 (+145~-35)、pGL3-Basic-M6(+145~-11)和pGL3-Basic-M7(+145~+50),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在表达载体pGL3-M4和pGL3-M5(-144 bp/-35 bp)之间存在重要的作用元件,对启动子活性具有影响。对DHV-1病毒感染后发病、未发病组duFTH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区(-144 bp/-35 bp)序列进行了SNP筛查,发现在DHV-1不同处理组间仅存在1处碱基突变(-54 CT),alibaba2和jaspar软件在线预测该突变位点还影响到转录因子NRF1结合。3.为证实该SNP位点(-54 CT)的作用机制,对duFTH1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可能存在的转录因子NRF1结合位点进行了定点突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突变重组质粒(-54 T)荧光素酶活性极显著高于未突变重组质粒(-54 C)(P0.01)。为进一步验证该位点的作用,继续开展了凝胶电泳阻滞迁移分析(EMSA),结果显示:转录因子NRF1与duFTH1基因启动子区序列能够结合,而位点-54 CT突变明显减弱了结合条带,竞争性实验及超凝胶阻滞实验更进一步证实了结合的特异性。由上可知,duFTH1基因转录不受其启动子区甲基修饰调控,而受核心启动子区-144bp/-35 bp内的-54 CT突变影响。
【关键词】: FTH1基因 启动子 分子克隆 转录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78;S8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符号说明8-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7
  • 1 FTH1的结构与功能9-12
  • 1.1 FTH1的结构概述9-10
  • 1.2 FTH1的抗氧化应激功能10-11
  • 1.3 FTH1的免疫防御功能11-12
  • 2 FTH1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12-14
  • 2.1 真核生物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12-13
  • 2.2 FTH1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进展13-14
  • 3 FTH1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14-16
  • 3.1 真核生物的表观遗传修饰14-15
  • 3.2 FTH1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研究进展15-16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7
  • 第二章 鸭FTH1基因启动子区克隆与DNA甲基化分析17-27
  • 1 材料与方法17-23
  • 1.1 材料与试剂17-18
  • 1.1.1 实验动物17
  • 1.1.2 实验试剂17-18
  • 1.1.3 实验仪器18
  • 1.2 方法18-23
  • 1.2.1 基因组步移PCR扩增及测序18-20
  • 1.2.2 序列分析20-21
  • 1.2.3 甲基化分析21-23
  • 2 结果与分析23-25
  • 2.1 基因组步移PCR扩增与克隆测序23
  • 2.2 鸭FTH1基因5'侧翼CpG岛预测23-24
  • 2.3 鸭FT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结果24-25
  • 3 讨论25-27
  • 第三章 鸭FTH1基因启动子调控活性分析与转录因子鉴定27-46
  • 1 材料与方法27-38
  • 1.1 材料与试剂27-28
  • 1.1.1 实验材料27
  • 1.1.2 实验试剂27-28
  • 1.1.3 实验仪器28
  • 1.2 方法28-38
  • 1.2.1 启动子系列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28-30
  • 1.2.2 细胞培养与瞬时转染30
  • 1.2.3 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检测30-31
  • 1.2.4 定点突变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活性检测31-32
  • 1.2.5 鸭FTH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区SNP检测与序列分析32
  • 1.2.6 EMSA实验32-38
  • 1.2.7 统计学处理38
  • 2 结果与分析38-44
  • 2.1 鸭FTH1基因启动子区系列缺失表达载体的酶切鉴定38-39
  • 2.2 鸭FTH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检测39-40
  • 2.3 鸭FTH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区SNP检测40
  • 2.4 -54C>T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40-41
  • 2.5 定点突变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活性检测41-42
  • 2.6 EMSA结果42-44
  • 2.6.1 提取DF1细胞的核蛋白浓度42-43
  • 2.6.2 EMSA凝胶迁移结果43-44
  • 3 讨论44-46
  • 全文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5
  • 附录55-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友强;马翠卿;陶飞;许平;;细菌启动子识别及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2 朱守林;李光田;郭旭丽;马瑛;李国辉;胡朝阳;陈克平;姚勤;;昆虫及其病毒基因启动子的研究及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2年04期

3 孙晓红,陈明杰,潘迎捷;启动子克隆概述[J];食用菌学报;2002年03期

4 陈卫;苏踊跃;梁光萍;陈建;张曼辉;罗向东;;β_1整合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与鉴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5 刘正伟;李慧敏;黄妙容;郭凯;王建丽;李延鹏;陈瑞爱;;不同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活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02期

6 张龙;黄真池;欧阳乐军;朱苗;陈信波;曾富华;;植物人工启动子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7 路静,赵华燕,何奕昆,宋艳茹;高等植物启动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8期

8 夏江东,夏平;高等植物启动子功能和结构研究进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夏江东;程在全;吴渝生;季鹏章;;高等植物启动子功能和结构研究进展[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莹;韩烈保;曾会明;;高等植物启动子克隆方法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燕;熊承良;;uPA基因启动子的研究与展望[A];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桂英;孙红光;朱迅;杜柏榕;;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蛋白检测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LN中L-plastin启动子的活性[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黄蕤;马晓娟;李素平;牟达;曾浩;匡安仁;;Survivin启动子特异性调控hNIS基因表达介导~(131)I和~(99m)TcO_4~-对肿瘤治疗和显像[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中桥;FAS启动子 肿瘤细胞的探测器[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大豆根系特异启动子GmPRP2p和GmTIPp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马卉;水稻PHD-finger家族低温诱导基因的鉴定与启动子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3 叶荣建;水稻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的分离克隆、功能分析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左永春;基于多类特征融合的基因启动子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杨青杰;黄龙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卫东;缺氧/辐射双敏感性启动子的构建与肺癌放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汤绍辉;人肝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启动子结构与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彭楠;硫化叶菌阿拉伯糖启动子转录调控及其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蔡萌;病原诱导启动子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熊杰;新型嵌合启动子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丹丹;病原物诱导启动子GST1响应柑橘溃疡病诱导的功能结构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敬帆;蜡梅CpAGL6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3 赵小琴;三个油菜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结构和功能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邓恩泽;基于序列物理化学特征的启动子预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曾小红;花生果皮丰富表达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胡倩;牛α-actin基因启动子的改造及其功能验证[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周文波;PUB19启动子的结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芳;棉花种子特异表达的α球蛋白A基因启动子的表达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李楠楠;黄瓜CsFBXL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黄瓜生长发育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内参基因筛选[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胡艳平;木薯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基因MeCWINV1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5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dongwuyixue/75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