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
本文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SAHA 树突状细胞 NF-κB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来源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PBMNC取自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经贴壁处理后培养于含100 ng/ml rh GM-CSF、500 U/ml rh IL-4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中,用脂多糖(LPS)刺激经SAHA处理和未经处理的DC为实验组,并将不经LPS和SAHA处理的细胞设为对照组,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观察各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应用凝胶电泳迁移变动测定法(EMSA)检测各组DC NF-κB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SAHA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DC成熟,主要表现在经SAHA+LPS处理的DC具有未成熟DC的形态学特征;经SAHA+LPS处理组和对照组的DC表面抗原CD80、CD83、HLA-DR的表达量均低于单用LPS组(P0.01);SAHA+LPS处理组和对照组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低于单用LPS刺激组(P0.01);电泳迁移变动检测(EM SA)实验结果提示,SAHA+LPS处理的DC NF-κB活性显著下降。结论:SAHA能够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该作用与SAHA抑制DC 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检验科;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骨科;福建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SAHA 树突状细胞 NF-κB
【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94012) 福建省科技创新项目(2009-CXB-57)
【分类号】:R392.1
【正文快照】: J Exp Hematol 2015;(3):821-825△共同第一作者:符明明,白春洋为共同第一作者.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因具有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目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1]。然而,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影响了病人的存活率[2]。因而,寻找诱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和刚;任玲淑;;大肠癌组织中NF-κB/p 50、Bcl-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孔春芳;丁江华;陈国安;;大蒜素抗癌作用与信号传导通路[J];重庆医学;2013年10期
3 金鑫;刘铁城;张卯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DC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分析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3年11期
4 魏静波;刘辉;谢朝辉;曲银娥;;结直肠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标志物CD1a和CD83的表达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5 郭璐;许丽萍;范晓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药物的研究状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年01期
6 蔡樝;焦顺昌;;前列腺癌疫苗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7 顾玉婷;黄清蓉;张雁云;;表观遗传调控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13年04期
8 汲广全;陈仁琼;郑建仙;;白术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向凤;蝎素组分Ⅲ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张晶;新型疫苗佐剂—硫酸乙酰肝素刺激DCs后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刘羽;HDAC2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余磊;跨膜型TGF-β1基因修饰的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s对小鼠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徐晓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峰;基于微针给药主动靶向APCs的脂质体经皮疫苗递送系统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朱峰;家蚕微孢子虫孢壁蛋白SWP26及其宿主互作蛋白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8 徐歆;紫锥菊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和抗沙门氏菌感染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刘积锋;烟草烟雾提取物及红霉素干预对树突状细胞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7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胡序明;马立克氏病病毒RB1B株感染鸡的蛋白质组、转录组学及天然免疫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枋;慢病毒介导的CARMA1稳定沉默对K56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胡雪莹;黄芪总苷诱导人白血病NB4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3 徐茜;低强度微波对电离辐射造血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卫芬;IL-7R α 干预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王栋;小鼠胸腺对纳米级化学异物与异种细胞的免疫应答[D];山东大学;2013年
6 李燕;RPL8蛋白冲击的DC疫苗抑制黑色素瘤生长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3年
7 张亮;微纳米材料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肖蕊;曲古抑菌素A促进炎症牙龈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安鹏丽;树突状细胞提呈重组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VP4抗原的机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10 葛y泍,
本文编号:1005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0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