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于超薄切片的三维重构技术解析组织精细空间结构
本文关键词:建立基于超薄切片的三维重构技术解析组织精细空间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超薄切片 组织 高分辨 显微镜 抗体标记 三维重构
【摘要】:对生物组织内部精细结构的分析是了解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方法是对组织样品进行三维重构。重构技术涉及的主要步骤有对组织样品的处理,切片,染色、成像、二维拼接和三维重构。目前使用的组织切片主要有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半薄及超薄切片,临床上病理分析主要采用石蜡和冰冻切片,切片较厚,分辨率较低;半薄超薄切片主要用于电镜下组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观察,切片较薄,分辨率远高于石蜡和冰冻切片。对获得的图片进行二维拼接和三维重构可以获得组织内部精细空间结构,但是目前的方法均存在Z轴分辨率较低的缺陷。 传统显微镜在X、Y轴上的分辨率为250nm,Z轴的分辨率是700nm,实际成像分辨率超过1μm。本文建立基于超薄切片方法的高分辨三维成像技术,可显著提高Z轴分辨率,用于组织精细结构的研究。对组织样品处理后,可将组织切成50nm-1000nm的连续半薄或超薄切片,具体切片的厚度即Z轴的分辨率。另外对切片进行染色,或者多重抗体标记,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对连续切片进行成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二维拼接和三维重构,可以获得组织高分辨的三维空间信息。本文所建立的高分辨三维成像技术适用于各种组织内部精细结构研究,,同时超薄切片方法为超高分辨显微成像技术提供Z轴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超薄切片 组织 高分辨 显微镜 抗体标记 三维重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1.2;TP391.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切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0-13
- 1.1.1 石蜡切片10-11
- 1.1.2 冰冻切片11-12
- 1.1.3 半薄/超薄切片12-13
- 1.2 三维重构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3-14
- 1.3 本文的研究和意义14-15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5-24
- 2.1 材料15-16
- 2.1.1 主要仪器15
-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15-16
- 2.2 主要实验方法16-23
- 2.2.1 样品采集16
- 2.2.2 组织固定、脱水和包埋16-19
- 2.2.3 组织超薄/半薄连续切片19-22
- 2.2.4 超薄切片染色22
- 2.2.5 多重抗体标记22
- 2.2.6 自动化成像、图像处理、二维拼接和三维重构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4-42
- 3.1 人正常结肠半薄切片高分辨图像分析24-26
- 3.2 人舌鳞癌半薄切片高分辨图像分析26-35
- 3.2.1 人舌鳞癌半薄切片与石蜡切片对比28-29
- 3.2.2 人舌鳞癌半薄切片异常增生细胞、癌细胞清晰可见29-33
- 3.2.3 人舌鳞癌半薄切片基底膜的变化33-34
- 3.2.4 人舌鳞癌半薄切片中神经的定位34-35
- 3.3 小鼠肝脏组织的半薄切片染色和三维重构35-40
- 3.3.1 小鼠肝脏组织的半薄切片染色35-37
- 3.3.2 小鼠肝脏组织的二维拼接和三维重构37-39
- 3.3.3 小鼠脑组织超薄切片的多重荧光标记和三维空间重构39-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42-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可伟,丁小涛,李锐,孙斌;用图象三维重构技术设计人工髋关节[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6年04期
2 陈瑛!200025,聂生东,顾顺德,章鲁,黄耀德!200025;在微机上实现脑结构三维重构的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12期
3 陈俊强,徐嘉芳,张冠华;连续切片中神经元的计算机辅助三维重构[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5年02期
4 王今著,王秀春;生物组织切片的三维重构及灰度阴影显示[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988年03期
5 杨年峰,王季军,黄昌华,王人成,金德闻;DLT算法中象平面误差对三维重构的影响[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6 毕思文;蒋样明;;数字人体热红外图像特征和人体表面三维重构[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9期
7 郑东;;聚焦离子束电子束系统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上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7年01期
8 余安胜;赵英侠;李西林;严振国;;内关穴的三维图象重构形态学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1996年01期
9 栾杰 ,庄洪兴 ,归来 ,周刚;三维重构和快速成形技术制备个性化人工整形植入物的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S1期
10 方丽丹;贾晓红;罗勇;李小兵;;小腿假肢接受腔-残肢生物机械系统三维重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卫兵;洪健;周雪平;;应用低温电镜及三维重构技术研究二十面体植物病毒的三维结构[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第五卷)[C];2003年
2 于有;刘文斌;詹倩倩;董良;赵毅鑫;;煤岩破坏后工业CT扫描数据的三维重构方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唐丽玉;陈崇成;王钦敏;缪海岚;;基于IDL的地质体真三维重构与可视化研究——以福州市地热田热储结构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李鲲鹏;李晶;叶巧真;张景强;;基于连续超薄切片的线粒体三维重构[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潘锡江;陈勇;隋森芳;;E. coli SecA的单颗粒三维重构[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徐伟;张兴;柯丽华;王冰;郑东;;草鱼出血病病毒的低温电镜术和三维重构[A];第十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Ⅰ)[C];1998年
7 荣晶晶;李七渝;谭立文;张绍祥;;人脑基底节区功能核团三维模型构建[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8 韩明;孙瑞涛;于忠辉;;选区电子衍射测定未知晶体Bravais点阵的新方法[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朱文秀;王钰;;基于人体切片的颞骨三维重构方法探讨[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大;刘越;王涌天;胡晓明;;应用于医学图像处理的六自由度电磁跟踪系统[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磊;让“他”替你吃药挨刀[N];科技日报;2005年
2 钟凌江;三维重构产业链[N];人民邮电;2006年
3 本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粤科宣;病人家属也可操刀“做手术”[N];广东科技报;2011年
4 ;马利庄与他创立的实验室[N];科技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刘艳荣;863科技大展机器人风头出尽[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PK你的传统视界[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7 丁虹;购买液晶电视谨防术语误导[N];福建科技报;2007年
8 方成亮;理性选购:释疑用户五大困惑[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湖南 薛凌云;教你玩转奥运高清[N];电脑报;2008年
10 木子;主流扫描仪冲击“质”与“速”[N];中国企业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康;高分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埃瓦尔德球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李晋江;海量数据点三维重构中一类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山海涛;基于影像序列的目标三维重构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姜大志;计算机视觉中三维重构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5 侯卫萍;基于OpenGL的应力波原木内部腐朽断层图像三维重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杨敏;多视几何和基于未标定图像的三维重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7 梁玉尧;IMIRS软件包研制与在CPV三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山大学;2002年
8 杨铁牛;面向逆工程的原始设计参数还原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
9 方黎勇;基于ICT切片图像的零件内部缺陷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黄琳;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系统中显微图像处理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宋;商品化的反求系统三维重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杨宝林;某型粉末合金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计算机重构[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方志华;MEMS工艺版图三维重构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王娟;基于3参数模型的摄像机标定和三维重构[D];云南大学;2010年
5 沈璐;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三维重构剖分算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玉龙;面向RP应用的三维重构技术[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邓俊峰;大范围的建筑三维重构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屈磊;三维重构理论与算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9 吕春梅;建立基于超薄切片的三维重构技术解析组织精细空间结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汤猛;交通事故现场快速摄影测量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3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2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