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血管阻塞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发布时间:2017-10-17 19:48
本文关键词:改良血管阻塞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摘要】:背景经典的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采用双极电凝阻塞椎动脉,四天后再灌法;实验仪器费用高、耗时、成功率低及操作复杂。 目的讨论一种新的椎动脉阻塞法建立大鼠四血管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自制烧灼器阻塞椎动脉法建立大鼠四血管全脑缺血模型的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8只、传统模型组(T组)及改良模型组(I组)各30只。传统组采用三步制模法:第一步暴露第一颈椎双翼孔,在显微镜下磨钻暴露椎动脉后用双极电凝器烧闭双侧椎动脉;第二步游离双侧颈总动脉,放入线扣;第三步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组在第一步用自制改良电烙铁直接插入翼孔将椎动脉烧闭,其余步骤同传统组;假手术组不凝闭椎动脉和不夹闭颈总动脉。观察改良组和传统组模型制作耗费时间、成功率、操作复杂度、设备费用。比较改良组、传统组与假手术组在行为学和病理学上的差异。 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①模型制作时间明显减少(P0.05);②成功率明显提高;③设备费用大幅减少。HE染色及Morris水迷宫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病理学和行为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改良组与传统组均成功制模,改良后的制作方法成功率高,制模时间短,无需特殊设备,方法简便可靠。
【关键词】:全脑缺血模型 四血管阻塞法 椎动脉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3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第1章 材料与方法7-10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7
- 1.2 实验仪器设备7
- 1.3 模型制作过程7-8
- 1.4 实验条件8
- 1.5 观察指标8-9
- 1.6 统计学分析9-10
- 第2章 实验结果10-12
- 2.1 制模成功率的比较10
- 2.2 制模时间的比较10
- 2.3 制模费用的比较10
- 2.4 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比较10
- 2.5 HE染色比较10-12
- 第3章 讨论12-14
- 3.1 经典模型12
- 3.2 研究意义及结果讨论12-14
- 结论14-15
- 参考文献15-16
- 文献综述16-33
- 综述参考文献29-3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3-34
- 致谢34-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鹤惃,谢群,陈前芬;颈动脉分流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动物模型[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张华,任朝胜;大鼠四血管脑缺血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进[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3 曹霞,曹秉振,郭述苏;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时间梗死体积相关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4 何明利,陈曼娥,王景周;鼠脑缺血性损伤程度与缺血时间的关系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5 陈玲,陈海滨,吴莹,许海雄,刘兴材;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的方法与体会[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范圣登,王琛,谢红;Pulsinelli四血管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制作的改进[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4期
7 孙亚新,徐岩,韩秀文,贺杰,郭英惠,付秀清;心肺复苏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3期
8 潘登;谭军;孙兆印;;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钙含量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边杰芳;杨振东;宁莫凡;葛进;陈敏;乔宏庆;刘宪珍;王西玲;;犬后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6年06期
10 徐立新,袁芳;改良的大鼠脑局部缺血模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050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507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