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相关研究及其心理干预
发布时间:2017-10-19 07:29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相关研究及其心理干预
更多相关文章: 内隐自杀态度 外显自杀态度 认知行为治疗 自杀倾向 抑郁症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外显自杀态度、内隐自杀态度的特点,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对内隐、外显自杀态度的影响。 方法:研究一以101名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被试的内隐自杀态度、外显自杀态度、自杀倾向、抑郁程度等指标,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探究内隐自杀态度与外显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自杀倾向的预测作用。研究二以伴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态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1.对自杀的外显态度上,抑郁症患者的性别与婚姻变量主效应均显著,两者无交互作用。男性比女性更支持自杀;未婚、离异、寡居者比已婚者更支持自杀;2.在对自杀的内隐态度上,抑郁症患者总体上对自杀持否定态度。但是有自杀意念组比无自杀意念组对自杀的态度相对“积极”;3.内隐自杀态度与外显自杀态度呈分离状态;4.内隐和外显自杀态度对自杀倾向有预测作用。内隐自杀态度的预测能力略强于外显自杀态度;5.12周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与单一药物治疗相比,,对外显自杀态度的改变明显,主效应显著;对内隐自杀态度有影响,主效应不显著,但交互效应显著,存在辅助效应。 研究结论:1.对自杀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呈分离状态,支持双重态度模型理论;2.自杀态度能预测自杀倾向;3.认知行为治疗能影响被试的内隐认知态度。
【关键词】:内隐自杀态度 外显自杀态度 认知行为治疗 自杀倾向 抑郁症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6;R749.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前言10-11
- 2 文献综述11-30
- 2.1 自杀相关的文献研究11-14
- 2.1.1 自杀的概念与危害11-12
- 2.1.2 抑郁症与自杀12
- 2.1.3 抑郁症伴发自杀的影响因素12-14
- 2.2 态度相关的文献研究14-20
- 2.2.1 态度的概念14-15
- 2.2.2 内隐态度的概念15-16
- 2.2.3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16-18
- 2.2.4 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对行为的预测18
- 2.2.5 内隐态度的测量18-20
- 2.3 自杀态度与自杀行为20-23
- 2.3.1 外显态度与自杀20-21
- 2.3.2 内隐态度与自杀21-23
- 2.4 抑郁症的治疗23-27
- 2.4.1 药物治疗 vs 心理治疗23-24
- 2.4.2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24-26
- 2.4.3 认知行为治疗与内隐认知26-27
- 2.5 问题的提出27-30
- 2.5.1 以往研究的不足27-29
- 2.5.2 本研究的意义29
- 2.5.3 研究假设29-30
- 3 研究一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的相关研究30-46
- 3.1 研究目的30
- 3.2 研究方法和对象30
- 3.2.1 研究对象30
- 3.3 研究工具30-36
- 3.3.1 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30-32
- 3.3.2 Beck 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 BSICV)32-33
- 3.3.3 贝克抑郁量表第 2 版(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BDI-II )33
- 3.3.4 IAT 程序测量内隐自杀态度33-36
- 3.4 结果36-40
- 3.4.1 抑郁症患者外显自杀态度36-38
- 3.4.2 抑郁症患者内隐自杀态度的研究38-39
- 3.4.3 自杀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相关39-40
- 3.4.4 内隐自杀态度、外显自杀态度对自杀倾向的预测40
- 3.5 分析与讨论40-44
- 3.5.1 抑郁症患者外显自杀态度的特点40-41
- 3.5.2 抑郁症患者内隐自杀态度的特点41-43
- 3.5.3 内隐自杀态度与外显自杀态度的关系43-44
- 3.5.4 自杀态度对自杀行为的预测44
- 3.6 结论44-46
- 4 研究二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的影响46-54
- 4.1 研究目的46
- 4.2 研究对象和方法46
- 4.3 结果46-51
- 4.3.1 心理干预对外显自杀态度的影响47-48
- 4.3.2 心理干预对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48-49
- 4.3.3 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状的影响49-50
- 4.3.4 干预对自杀倾向的影响50-51
- 4.4 分析与讨论51-53
- 4.4.1 认知行为治疗 vs 药物治疗51-53
- 4.4.2 内隐认知与认知行为治疗53
- 4.5 结论53-54
- 5 研究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6
- 附录66-71
- 后记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水源;自杀危险性的临床评估[J];中国医师杂志;2001年02期
2 杨玲;樊召锋;;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分析——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与危机干预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3 刘培毅,刘协和;心理治疗在单相重性抑郁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4 詹晓慧,郭文斌;抑郁症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学说[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4期
5 张浚哲;陈冲;刘铁桥;;自杀意念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6 刘俊升;桑标;;内隐-外显态度的关系及其行为预测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翟书涛;21世纪自杀和自杀预防研究展望[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8 王玲,路仕容;大学生自杀态度、抑郁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9 梁瑛楠;杨丽珠;;自杀可能性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10 徐雪;贾树华;;大学生内隐、外显自杀态度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1059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598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