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游离病原体的HIV与TB共感染动力学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考虑游离病原体的HIV与TB共感染动力学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结核杆菌 HIV病毒 免疫系统 动力学模型 未感染与感染平衡点 稳定性 基本再生数 后向分支
【摘要】: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MTB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感染人体免疫细胞的慢病毒。它主要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进而严重威胁人的生命。人类对HIV和TB普遍易感,可以先后或同时被感染,造成HIV与TB双重感染。HIV-TB共感染问题产生了1+12的严重后果。伴有免疫抑制的HIV感染阳性者,容易发生诊断延误和不规范治疗,从而导致HIV感染者中耐药结核病的传播。HIV感染者一旦感染了TB,会迅速发展为AIDS并快速恶化至死亡。HIV/AIDS和TB的共感染问题是全球结核病控制的最严峻挑战。 本文借助传染病动力学的建模思想,根据HIV和MTB感染后人体的免疫机理,充分考虑外周血、淋巴结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别建立了MTB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HI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以及HIV与TB共感染动力学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稳定性理论以及分支理论对所建立的三个模型的渐近性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病原体(MTB,HIV)未感染平衡点及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和局部渐近稳定性,确定了决定病原体灭绝与否的阈值即模型中病原体的基本再生数的表达式。 在第二章,利用微分方程分支理论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MTB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模型存在向后分支,并确定了后向分支的分支点。在第三章,通过构造适当的Liapunov函数证明了HI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模型的未感染平衡点和感染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在第四章,对HIV与MTB共感染模型,分别讨论了未感染平衡点、单一抗原感染平衡点和两抗原共存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另外,我们还对HI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其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而且定量的展示了HIV病毒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结核杆菌 HIV病毒 免疫系统 动力学模型 未感染与感染平衡点 稳定性 基本再生数 后向分支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91;R378.911;O17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3
- 1.1 HIV-TB共感染的研究意义9-10
- 1.2 HIV-TB共感染的研究方法10-11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1-13
- 第2章 一类结核杆菌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13-24
- 2.1 模型的建立13-14
- 2.2 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14-21
- 2.2.1 平衡点的存在性14-18
- 2.2.2 平衡点的稳定性18-21
- 2.3 本章小结21-24
- 第3章 一类HIV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24-35
- 3.1 引言24
- 3.2 模型的建立24-26
- 3.3 系统(3.2)的全局动力学性态26-32
- 3.3.1 HIV未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局部稳定性稳定性26-27
- 3.3.2 HIV未感染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27-29
- 3.3.3 HIV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局部稳定性稳定性29-31
- 3.3.4 HIV感染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31-32
- 3.4 数值模拟32-33
- 3.5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一类HIV-TB共感染的动力学模型35-53
- 4.1 引言35
- 4.2 模型的建立35-37
- 4.3 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37-51
- 4.3.1 抗原未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37-38
- 4.3.2 只结核杆菌存活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38-40
- 4.3.3 只HIV存活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40-43
- 4.3.4 HIV与MTB持续存活感染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性43-51
- 4.4 本章小结51-53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和;刘杰;陆荣健;;以CXCR4为靶点的抗HIV药物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2年02期
2 王峰,张娟,马知恩;具有线性免疫响应的HIV-TB共感染模型[J];工程数学学报;2003年06期
3 李兴芳;;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机制研究[J];甘肃医药;2010年05期
4 林定文;;HIV/TB双重感染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10年08期
5 黎梅新;叶海平;;一类带有治愈率的HIV感染CD4~+T细胞的分数阶微分方程模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姚翠梅;孙长江;雷连城;韩文瑜;;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王战伟;王彩霞;;具有CTL免疫反应的HIV模型的性态分析[J];河南科学;2008年12期
8 王开发,梁正东;免疫系统中HIV感染模型的动力学分析[J];免疫学杂志;2000年02期
9 郝朝洋;蒋继发;;HIV体内感染的动力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王晓燕;杨俊元;;具有Logistic增长和年龄结构的SIS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拉娣;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及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2 王开发;病毒感染动力学模型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美玲;具免疫应答的时滞HIV感染模型动力学性质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84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8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