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湿热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24 12:27

  本文关键词:湿热证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湿热证哮喘 大鼠模型 评价


【摘要】:目的:多因素干预造模方法建立湿热证哮喘大鼠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多因素干预造模方法:湿热环境、高脂饲料饮食、大肠杆菌灌胃、哮喘激发建立湿热证哮喘大鼠模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饮食量较少。常温环境饲养下,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快(P0.05)。进入湿热环境后,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肛温显著升高(P0.01),饮食量、饮水量减少(P0.01)。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IL-4、IL-5、IL-6显著升高(P0.01),IL-2、IFN-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多因素干预建立湿热证哮喘模型为湿热证哮喘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模型。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湿热证哮喘 大鼠模型 评价
【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1-045)
【分类号】:R-332;R256.12
【正文快照】: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由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表现为咳喘、痰壅伴倦怠乏力、不欲饮食、大便黏滞不爽或便秘、舌质红、苔厚腻等的湿热证哮喘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泽;阎小萍;赵铁;;风湿病湿热证的实质研究辨析[J];中医研究;2011年11期

2 王峥;谢桂权;;抗炎因子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中的表达规律研究[J];新中医;2011年11期

3 王峥;谢桂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抗炎因子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年01期

4 余浩;;从湿衣服看湿热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20期

5 殷婷婷;赵春杰;张英泽;李平;陆进;张相林;阎小萍;王国春;祖宁;赵铁;;风湿性疾病湿热证实质的脂质组学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1期

6 陶俊;湿热证的模型设计及数学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7 杨家才;;湿热证兼阴虚、阳虚的治疗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8 王志斌;;湿热证治举隅[J];山西中医;1985年01期

9 陶汉华;;湿热证治概要[J];山东中医杂志;1986年01期

10 刘庆田;;湿热证误治病案简析[J];湖南中医杂志;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文若;李宿根;;湿热证治体会[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2 李妮矫;王君;姚树坤;;湿热证与肝脏炎症的关联性研究[A];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玲霞;;湿热合剂治疗湿热证举隅[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敏;朱章志;戴莲仪;吴仕九;;消渴病湿热证探析[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赛美;李易崇;李伟华;;糖尿病湿热证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探讨——附1000例临床资料分析[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雪功;王辉;周雪梅;;唾液微炎症因子变化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万强;刘越洋;;寒湿热证存在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泄泻病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李春庆;孙伟;周栋;;慢性肾病湿热证实验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亿平;茅燕萍;曹恩泽;方琦;胡顺金;张莉;;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干预作用[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陈寿菲;;杨春波治疗脾胃病湿热证验案3则[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中医学院 裴晋云 冯文全;湿热证治各有别[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河南中医学院 郭淑云邋鲁嵬;李振华治疗湿热证临床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陶春祥;慢性胃病多湿热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陶春祥 陶钧;慢性胃病的湿热证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王有奎;非典病机是“湿热蕴毒”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云良;湿热因素对PNS临床病情的影响及肾综湿热证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王峥;PNS湿热证抗炎因子水平及黄葵胶囊的干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黄欣杰(Ng Shin Kiat, Clement);糖尿病湿热证的辨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唐芸;HLA基因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群湿热证候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张艺平;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仔;湿热证患者证素特征及其与部分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杜丽荣;糖尿病湿热证的证候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孙小兵;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李慧勇;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湿热证与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5 林铮;Ⅱ型糖尿病湿热证型的相关指标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1年

6 毛睿睿;2型糖尿病湿热证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关系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朱洁;基于代谢组学的慢加急(亚急)性乙肝肝衰竭湿热证的证候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尚鹏鑫;温阳清热法治疗阳虚湿热证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徐文汶;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湿疹(湿热证)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刘巧斌;湿热证、血瘀证前列腺痛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变化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088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088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a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