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不同穴位后心肌和肝脏组织的相关变化
本文关键词:针刺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不同穴位后心肌和肝脏组织的相关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针刺 针刺穴位 抗氧化剂 疲劳 实验动物 心肺及血管损伤的动物模型 针灸 运动疲劳 穴位 抗氧化 心肌 肝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摘要】:背景:中医针灸研究发现刺激某些穴位对运动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确有一定的影响,而穴位不同配伍对机体的影响有所不同。目的:对大鼠力竭游泳后不同组合的相关穴位进行针刺,探索不同的穴位配伍刺激方案对提高心肌及肝脏组织抗氧化能力的效果,筛选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最有效的穴位组合。方法:选取雄性健康成年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n=15)、三阴交+后三里组(n=15)、肾俞+后三里组(n=15)和大椎+后三里组(n=15)。后4组大鼠通过为期10 d的游泳训练(在4 d的适应性游泳训练后)建立力竭模型。三阴交+后三里组、肾俞+后三里组和大椎+后三里组大鼠,每次训练结束休息15 min后,分别对其三阴交+后三里、肾俞+后三里和大椎+后三里进行穴位针刺。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大椎+后三里组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肾俞+后三里组大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三阴交+后三里组和大椎+后三里组大鼠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三阴交+后三里组大鼠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提示不同穴位组合针刺对大鼠心肌、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有不同的影响,穴位针刺对提高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针刺大椎加后三里效果最明显,而对于肝脏组织抗氧化能力,针刺肾俞加后三里和三阴交加后三里有一定的特异性效果。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
【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资助课题编号为:13490503700~~
【分类号】:R245;R-332
【正文快照】: 0引言Introduction材料: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体质量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运动性疲劳可能与能量大量消耗、(200±30)g,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代谢物堆积、内环境紊乱、自由基产生等有关[1-3]。Dillard可证号为SCXK(沪)2004-00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利,池健,相子春,王宁,宋纯理;对有氧运动(游泳)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一)——游泳对不同月龄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冯炜权;运动疲劳及过度训练的生化诊断——运动生物化学动态之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侯春丽,闫守扶,孙红梅;运动性疲劳的细胞机制及研究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伏育平;运动性疲劳状态下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MDA及磷脂酶A-2的变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王颖,任宝琴;针刺三阴交对脉管炎之微循环皮肤温度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04期
6 王文信,丁树哲,许豪文;耗竭性游泳对大鼠心肌线粒体膜功能的影响[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4年02期
7 张艳红;刘军;李晓峰;贾春生;;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与思考(英文)[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0年02期
8 郑毓春,吴瑛;穴位刺激消除肌肉急性疲劳的效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周艳,吴瑛,杨小波,郑澜;穴位刺激对短跑运动员大强度速度耐力训练后血尿素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马海峰,吴瑛,杨华元;穴位和非穴位刺激对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忠和;朱道立;田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比目鱼肌和内侧腓肠肌内ATP·ADP及AMP含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2 姜振;张林;刘鹏程;赵秀斌;;高压氧对急性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Fas-mRNA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3 刘志国;赵文亚;;菱角壳粗多糖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2期
4 黄建军;;对网球运动中“低重心准备”的多角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金宏,高兰兴,许志勤,章光远,王先远,赵稳兴,王宗印;支链氨基酸对运动大鼠氨基酸代谢和运动能力的影响[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年03期
6 魏智清,张振汉,于洪川,杜国栋;牛磺酸对小鼠耐力影响的研究[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1期
7 齐阳;蔡东联;;抗运动性疲劳剂作用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1年04期
8 李宏强;;浅析足球运动员的疲劳恢复与运动营养[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严隽陶,张宏,徐俊,吴信忠;静力推拿功法训练对最大摄氧量的影响[J];按摩与导引;2002年03期
10 宋述雄;;不同科类大学生体质健康特点的分析研究——以安徽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云峰;;最大摄氧量测定方法综述[A];2009全国运动生理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婷婷;闵一建;;基于COMSOL研究肌纤维被动收缩有限元振动模型[A];第二届西安-上海两地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何沙沙;文利新;;原花青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饲料上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杨伟宁;李志同;解秸萍;;针灸与微循环[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张海峰;孙国杰;赵琛;朱慧华;吴蓓玲;;艾灸抗衰老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刘建华;常波;;过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的影响[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7 苑廷刚;王向东;张戈;;肌电测量方法及其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孙彪;李忠鹏;翟东;吴笛;逯显羽;;基因重组人源Cu,Zn-SOD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SOD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卢峻;陈英松;阿古拉;图娅;;蒙医温针对大鼠疲劳模型肝脏MDA、GSH、GSH-PX和SOD含量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10 姜富学;竞花兰;陈玉川;欧桂生;廖信彪;张宜骏;余彦耿;金洪年;;家兔限制性体位窒息模型中的LDH/CHE活性变化[A];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虹霖;“百会透太阳”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茂叶;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范新六;基于突触可塑性的加味四逆散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调控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史冀鹏;离心运动对骨骼肌生肌调节因子的影响及针刺干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王忠山;武术套路运动员体能技能的年龄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曾兆晖;经筋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胡友樾;不同耳穴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范春;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旭鑫;不同时相力竭运动对大鼠心肌EGR-1、CYR61及CTGF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丽;中药“赛宝”对武术运动员体能与免疫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黄春旭;应激诱导肉仔鸡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青;Caveolin-3在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程的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祝素平;文蛤提取液清除自由基对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光柱;红芪及其复方对肉鸡生长、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林子路;中国舞、拉丁舞、健美操对青春期前期(9-13岁)女生身心发育影响的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洪文;有氧训练提高飞行学员速度耐力的探索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季玉珍;大学生BMI与体成分和部分素质指标的关系[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竹;对吹枪运动比赛成绩决定因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健;刘春丽;李平;张念志;;110例老年脾虚证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朱兆洪,丁柱,汤希孟,丁克祥;单穴与多穴针刺对肾虚动物多脏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张问礼;传统穴位针刺对运动应激后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与运动能力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5 曹建民,冯炜权;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运动时物质代谢机能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6 王安利,池健,相子春,王宁,宋纯理;对有氧运动(游泳)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一)——游泳对不同月龄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续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王瑞元,苑玉和,冯炜权;一次力竭性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actin基因表达及针刺对其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梁飞,罗东林,侯远峰,张杰;针灸对消除大强度运动性疲劳的效果观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禾,王国祥;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性激素水平和性腺结构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刘晓锋;王蕴红;洪峰;赵明华;张露芬;;针刺足三里对运动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涛;;中医膝关节穴位针刺配合手法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3年10期
2 辜祖谦;陈卫民;叶平;周诗毅;;应用红外热像仪观察穴位针刺前后的温度变化初步报告[J];针刺研究;1989年Z1期
3 戴开宇;常见危险穴位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要点[J];解剖学研究;2000年01期
4 戴开宇 ,初国良;常见危险穴位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要点[J];上海针灸杂志;2004年09期
5 樊莉,符文彬,蒙昌荣,朱晓平,米建平,李伟雄,文幸;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正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8期
6 刘建平;朱家壁;陈盛君;赵鑫;;穴位经皮给药评价指标——药物传输系数研究[J];中国针灸;2006年07期
7 靳占永;;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穴位针刺组与对照组随机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09期
8 司马蕾;王旭;;针刺治疗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年01期
9 ;穴位针刺对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J];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04期
10 林茂樟;;针灸作用生理学原理的探讨(三)关于穴位结构与功能的特征[J];医药科技资料;197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斌;申琴;;穴位用药与生物全息效应[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徐书君;符文彬;梁兆晖;;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临床试验[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3 白爱莲;冯霞;;针刺手足穴位中西医结合抢救重症患儿的体会[A];中国特种针法应用与针灸临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惠敏;王兰兰;;脊针穴位针刺治疗腰腹部病症625例疗效分析[A];中国针灸学会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暨针灸学科发展与建设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马红利;孙立虹;;眼周穴位针刺手法简介[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卢君艳;蒋松鹤;郑余银;李劲民;郝赤子;;不同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肌痉挛的影响[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张泽全;;手针疗法[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小军;;砭石疗法与穴位针刺治疗失眠症的对比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戴居云;;针灸结合辟谷减肥的方法与思考[A];中国针灸学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云祥;穴位植药祛风湿[N];健康报;2008年
2 本版撰文 李佳庆 王爱华;小小银针祛大病[N];健康时报;2003年
3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 沈中秋 衣晓峰 李华妍 整理;为遗尿患儿拧紧“阀门”[N];健康报;2011年
4 时仲省 高思敏 温廷勇;针药结合治结石[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肾内科 孙成力;内关穴改善心绞痛、心律失常[N];上海中医药报;2014年
6 衣晓峰邋通讯员 李华妍;针灸+按摩+理疗三管齐下治骨病[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泽斌;穴位针刺预处理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3年
2 颜培宇;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俊海;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姜庆军;穴位针刺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真穴、假穴和触觉刺激的对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5 黄伟;超早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任晓暄;电针不同穴位对实验性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婧伟;大鼠不同部位穴位的形态学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2 丁玉龙;电针中毼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穴位特异性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3 康建华;不同电针频率和穴位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干预效应规律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杨联胜;穴位电磁疗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浦婧婧;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穴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林强;聚焦超声穴位照射的安全剂量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蒋红芝;针刺对穴位及靶器官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强;穴位电针对功能矫治下大鼠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张静;穴位量化检测及针刺对几个常用穴位Cx43表达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1年
10 黄晓娜;针刺对躁狂型大鼠GLU/GABA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3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2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