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亚抑菌浓度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5 12:30

  本文关键词:亚抑菌浓度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铜绿假单胞菌 亚抑菌浓度 最小抑菌浓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生物膜


【摘要】:目的:研究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ub-MIC)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探讨细菌生物膜形成的调控机制及发现新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临床分离菌株(PA.11、 PA.12、PA.14)和标准菌株(PAO1、ATCC27853)。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IM/CI)、头孢他啶(CAZ)、哌拉西林舒巴坦钠(P/S)、头孢曲松钠(CRO)、头孢噻肟(CTX)、阿莫西林氟氯西林钠(A/F)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别将1/2MIC、1/4MIC、1/8MIC抗生素作用于PA,通过细菌黏附力试验了解抗生素对细菌黏附力的影响。选用1/4MIC抗生素作用于PA.12,通过运动试验、菌落计数法、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Scanning Microscope, CLSM)观察1/4MIC抗生素对PA.12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对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lgC、alg D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细菌黏附力试验结果显示:(1)1/2MIC IM/CI、CAZ、P/S、CRO、CTX能增强PA.11的黏附力,1/2MIC CAZ、CTX能增强PAO1的黏附力,1/2MIC A/F均能增强5株PA的黏附力(p≤0.05)。(2)除1/4MIC CAZ对PA.14黏附力无影响外,其余1/4MIC、1/8 MIC抗生素均能增强PA黏附力(p≤0.05)。2.选取1/4MIC抗生素作用于PA.12,与无药对照组比较:(1)运动试验结果显示:1/4MIC IM/CI、CRO、CTX能增强PA.12的游动能力(p≤0.05);1/4MIC M/CI、CAZ, P/S、CRO、A/F能增强PA.12的群集运动能力(p≤0.05)。(2)菌落计数法结果显示1/4MICIM/CI、P/S、CRO、CTX组PA.12活菌数量明显增多(p≤0.05)。(3)结晶紫染色法显示1/4MICM/CI、P/S、CRO、CTX能诱导PA.12生物膜形成(p≤0.05)。(4)CLSM观察显示1/4MIC IM/CI、P/S、CRO、CTX诱导PA.12生物膜形成增多,厚度增加。(5)RT-PCR结果显示各抗生素均能增强algC基因表达(p≤0.05),IM/CI、P/S诱导algD基因表达增强(p≤0.05)。结论:1/4MIC IM/CI、P/S、CRO、CTX能诱导PA.12生物膜形成,1/4MIC CAZ、A/F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没有影响;1/4MIC IM/CI、CAZ、P/S、CRO、CTX、A/F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78.9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有国;一次成功的生物膜学术研讨会——第八次全国暨2003海内外生物膜学术研讨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2 李学如,贾文祥,杨春;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相关感染与防治[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年01期

3 周廷冲;;生物膜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J];生理科学进展;1978年02期

4 谢晖;生物膜简介[J];医院药学杂志;1981年02期

5 张志鸿;;生物膜在日本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2年04期

6 李鸣宇,刘正,朱彩莲;扫描同聚焦显微镜观察血链菌和粘性放线菌生物膜的形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7 徐蓉蓉,岳松龄,胡涛;生物膜中细菌的代谢特点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年01期

8 马瑞,朱敏,刘正;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血链菌生物膜的作用[J];上海口腔医学;2005年05期

9 黄世杰;;生物膜和抗生素治疗:新释药系统对细菌耐药的抗衡[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1期

10 綦成;张春燕;亓庆国;;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定量分析和形态学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波;;生物膜研究进展[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2 Michael Gittins;;生物膜及其清除[A];中华护理学会第7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大会资料[C];2011年

3 于树云;宋诗铎;;万古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葡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隋森芳;;从分子到细胞——生物膜研究发展的动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陈Oz;;生物膜与后基因组时代[A];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C];2003年

6 吴骏逸;陆维昌;陈邦林;;新型悬浮材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于树云;宋诗铎;;万古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葡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唐梦丹;郑建锋;赵敬军;;曲霉生物膜研究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李剑锋;张红东;邱枫;杨玉良;;离散变分原则在生物膜形变模拟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10 叶树集;马素兰;李红春;;生物膜上胆固醇传输动力学的非线性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琪;顶级专家聚蓉 研讨防治“生物膜”[N];四川日报;2011年

2 记者 盛利;细菌生物膜研究将有效破解细菌抗药性[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常丽君;掌控细胞悄悄话 攻破细菌生物膜[N];科技日报;2012年

4 常丽君;新系统能将生物膜改造成生物材料工厂[N];科技日报;2014年

5 实习生 操秀英;科学家发明细菌膜检测新设备[N];科技日报;2007年

6 田建军;生物膜为污水处理提供新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辽君;生物膜让“老慢支”久治不愈[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生物膜+微孔曝气 净化水体初战告捷[N];中国花卉报;2006年

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构建方法[N];中国渔业报;2013年

10 唐伟;生物膜研究领域的新收获[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静;表面附着、休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形成的影响及滞留菌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培谦;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ifimViiiw)生物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颖;肺癌生物材料植入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关系[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史惠卿;亚-MIC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小燕;气管导管材料表面细菌与真菌混合生物膜形成及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混合生物膜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培培;生防枯草芽胞杆菌NCD-2ko株丰产素合成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陆笑;LuxS/AI-2密度感应信号影响草绿色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祝泽兵;供水管网中的耐氯菌群及其耐氯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梁伊丽;奥奈达希瓦氏菌气液界面生物膜的生长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秦松岩;德国奥德河水中生物膜形态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颖娟;基于生物膜形成的乳酸菌连续接种工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薇;管道特征对实际供水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杨安逸;沼气搅拌式固定床的工艺及其生物膜特性[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4 王娟;抗生素锁技术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实验室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尼逸伦;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6 尹正国;脱管散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7 董丽红;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谢冰涵;低温对MFC产电性能及阳极生物膜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翟振;LEA蛋白特征重复片段对POPE生物膜的干燥保护活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10 戴行楠;污垢对城市原生污水换热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4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54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