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阿糖胞苷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中的纯化方法
本文关键词:探讨阿糖胞苷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中的纯化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阿糖胞苷(Ara-C)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早期纯化培养中的优化方法。方法新生1d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48 h后,不同浓度(0、2.5、5.0、7.5、10 mmol/L)Ara-C处理0、6、12、24 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检测细胞活性,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神经元纯度,筛选出最优纯化浓度与时间;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进一步检测神经元纯度,台盼蓝染色分析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48 h,5 mmol/L Ara-C处理24 h得到的神经元纯度及活性最佳;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ra-C处理组神经元纯度为(74.28±10.13)%,显著高于对照组(34.82±8.15)%(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a-C处理组MAP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台盼蓝染色显示Ara-C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无差异,分别为(93.2±3.82)%和(95.6±2.37)%(P=0.109)。结论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早期培养过程中,5 mmol/L Ara-C处理24 h得到的海马神经元的纯度与活性最佳。
【作者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222;30900725;8117068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A030313333)
【分类号】:R338
【正文快照】: 神经元极性是指在绝大多数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生出有且只有一根轴突及多根树突。神经元极性的建立分为五个阶段[1],神经元贴壁后立即形成板状伪足延展开来(阶段1);6~12 h这些板状伪足发展成四到五根长度约为15~20 mm短小的不成熟突起,在此阶段这些突起无明显差异,无轴突与树突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金宝;常全忠;韩宇东;;新生大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及鉴定[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甘娜;尹飞;彭镜;吴丽文;何芳;陈晨;;一种简单的原代神经元培养及转染方法[J];广西医学;2015年03期
2 郭琼;李甜;冯树梅;王磊;;建立一种简便的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4年02期
3 马万;袁文俊;焦英甫;王春生;陈桂英;孟尽海;;一种稳定高效的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5年04期
4 焦聚;马融;;细胞育龄期对建造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细胞模型成功率的影响[J];中医儿科杂志;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茹金;BDNF对人胚胎脊髓发育的影响及其与Wnt信号通路之间的Crosstalk[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曾可斌,胡长林,陈阳美;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与鉴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5期
2 赵秀鹤;迟兆富;尚伟;迟令懿;;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体外原代培养[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3期
3 ;Role of chloride channels in nitric oxide-induced rat hippocampal neuronal apoptosis in vitro[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0年09期
4 潘永英;彭书;赵一凡;王寿平;;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无血清培养及鉴定[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娟;李廷玉;刘友学;陈洁;瞿平;魏小平;;视黄酸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鄂晓;姜爽;张英鸽;;海马神经元之间膜性连接的初步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5期
3 何悦;董兆君;蔡颖;邓有才;赵吉清;;持续低氧对海马神经元凋亡及蛋白表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11期
4 崔越;周敏;周静文;黄子芮;谢远龙;;海马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3期
5 尹广大;陈惟昌;;海马神经元长程增强效应电子电路模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2年S1期
6 亓晓丽;林文娟;;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海马神经元可塑性中的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3期
7 胡旺平,严进,路长林;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应激大鼠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的影响[J];咸宁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8 陈啸春,盛超,郑筱祥;N-硝基精氨酸抑制海马神经元兴奋机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9 汪溪洁,程宏,程洁,高蓉,肖杭;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分离和膜片钳方法的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4年03期
10 林龙年;;海马神经元簇编码情景记忆信息[J];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蓓蓓;潘昊;陈娣;谢学猛;杨光田;;外源性硫化氢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缺失/恢复损伤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周敏;崔越;周静文;黄子芮;谢远龙;;海马神经元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卫;郭华;郑建全;刘振伟;刘传缋;;苯环壬酯对烟碱诱发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抑制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刘卫;郭华;郑建全;刘振伟;刘传缋;;苯环壬酯对烟碱诱发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抑制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5 蒋霞;朱传凤;江雅新;孙岚;张英鸽;;海马神经元的原子力显微成像[A];全国第七届扫描隧道显微学学术会议(STM'7)论文集(一)[C];2002年
6 叶伟;裘燕;刘富鑫;钟伟霞;罗建红;;咪唑安定对小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模式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7 石素琴;蔡志平;霍东升;石岩;贾建新;;海马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8 蔡志平;霍东升;石素琴;李朝晖;贾建新;方刚;张明;;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体外培养[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9 张明;蒋莉;郭艺;;大鼠海马神经元无血清原代培养及膜电位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胡祁生;陈静芳;王勇;汤剑青;万曙霞;魏劲波;;川芎嗪对海马神经元电活动的调制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马神经元损伤及保护的纳米级三维构像变化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玮;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SGK1信号途径在海马神经元保护的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静;氧糖剥夺后海马神经元中AP4M1表达变化及其对AMPA受体运输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4年
3 芮妍芳;β-淀粉样蛋白对海马神经元的急性损伤及其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4 沈逸;白细胞介素-2对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功能以及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发育、突触发生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5 姚健;高气压对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6 吴蓓;海马神经元中的突触发育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秦海宏;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锌内稳态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8 马夫翠;17β-群勃龙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徐建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分析[D];复旦大学;2001年
10 赵以林;异氟烷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电生理及兴奋性神经毒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馥镇;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敏;胆红素致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毒性损害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高延伦;线粒体Rho蛋白1对无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马宁田;枸杞多糖对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明;外源性CCK-8对甲基苯丙胺诱导小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成伟;脑神康胶囊对高糖乏氧环境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15年
7 盛蕾;纳米氧化钛引起海马神经元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刘靓靓;槲皮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雌激素样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9 鄂晓;海马神经元之间的大分子通讯[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10 李林芳;双苯氟嗪对铅致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4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25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