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0:27
本文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出处:《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CT造影
【摘要】:背景与目的: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的脂肪组织内,当冠状动脉节段性走行于心肌纤维之间时,这一段被覆盖的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表面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MB-MCA”是一复合体,临床常称之为“MB”。近年来,随着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研究的深入,其临床意义已经明确: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存在可以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等。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的扩展,使得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复合体的无创检查及明确诊断成为可能,,而早期发现肌桥的存在及冠状动脉存在的粥样硬化性狭窄,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意义重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探讨壁冠状动脉的检出率、好发部位;评估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心肌桥及其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325例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病例,其中男155例,女170例,年龄25~88岁,平均63.1岁。使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重建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或二维图,对壁冠状动脉的数目及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并将壁冠状动脉与粥样硬化斑块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以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1.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检出率为18.7%,壁冠状动脉最常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约占75%),其次是第一对角支远段(约占6.9%),然后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段和中间支近段(约占3.4%),最后是前降支近段、第一对角支中段、中间支中远段及回旋支中远段(约为1.7%)。 2.冠状动脉软斑块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约23%),其次是前降支中段(约16%),然后是右冠主干近段(约11%);冠状动脉硬斑块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约24%),其次是右冠主干近段(约13%),然后是左冠前降支中段和回旋支近段(均约11%)。 3.壁冠状动脉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有相关性(P0.0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心肌桥的发生与该动脉近段发生粥样硬化斑块有相关性(P0.05)。 结论: 1.冠状动脉CT造影能相对准确的检出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存在,明确的诊断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性质。 2.壁冠状动脉的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与其近段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具有相关性。 3.影像学检查对临床上心肌桥的诊断和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2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逄利博;胡连源;岳勇;程流泉;张海滨;姜一;;MSCTA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年07期
2 马隆佰;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3年09期
3 张挽时,徐家兴;冠心病影像诊断的新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6期
4 张国辉,葛均波,王克强,张红旗,贾建国;心肌桥对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和粥样硬化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4期
5 董敏;钱菊英;;冠状动脉心肌桥研究现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5期
6 郭丽君,谭婷婷,毛节明;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和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7期
7 杨立;赵林芬;李颖;王新疆;赵锡海;赵绍宏;赵红;吴坚;刘新;蔡祖龙;;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40期
本文编号:1328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3280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