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分泌途径及其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疟原虫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分泌途径及其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出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疟疾 芯片 信号通路 分泌
【摘要】: 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抗药虫株的出现以及尚无有效的疫苗,目前疟疾的防治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迄今为止,疟疾病理机制、疟原虫逃逸宿主免疫攻击机制等方面仍有大量疑问尚未解决,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人们对疟原虫生物学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所致。本实验室前期分别鉴定了两种来源于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恶性疟原虫PfMIF(Plasmodium falciparum MIF)和约氏疟原虫PyMIF(Plasmodiumyoelii MIF),并且证明疟原虫MIF分子具有MIF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和生物学活性,并建立了特异检测技术。本论文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疟原虫MIF分子的分泌途径和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以及诱导的免疫效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实验结果显示,在转染的哺乳动物细胞系中PfMIF分子的分泌仅被抑制剂Glyburide显著抑制,提示PfMIF的分泌通过非经典分泌途径ABC转运家族成员ABCA1实现,与高等动物MIF分子的分泌途径一致。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中,Methylamine显著抑制PfMIF分泌,而Glyburide没有明显效应,提示在感染红细胞中PfMIF的分泌可能是通过内吞小泡系统实现。另外,应用三种以real-time PCR技术为基础的第二代芯片,证实PyMIF和宿主小鼠MuMIF能够调节多种免疫效应分子和信号通路分子的转录,其中PyMIF对多种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等均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同时为了验证芯片实验的结果,本论文工作同时将部分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实验一致。 本论文工作初步揭示了疟原虫来源MIF分子的分泌途径,并证实其能够调节宿主细胞多种炎症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基因的转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疟原虫生物学本质,并为下一步继续揭示疟原虫MIF分子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重要提示。
[Abstract]:Malaria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and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vaccines, the control of malaria is still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questions about the immune attack mechanism of malaria parasite escape hos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biology of Plasmodium. Two kinds of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s from Plasmodium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our laboratory.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PfMIF(Plasmodium falciparum MIF and Plasmodium yoelii PyMIF. Plasmodiumyoelii MIF. It is proved that the MIF molecule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has the typic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IF family, and a specific detection technique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secretory pathway and signal pathway of Plasmodium MIF molecule and its induced immune effec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cretion of PfMIF molecules in transfected mammalian cell line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only by the inhibitor Glyburid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cretion of PfMIF is realized by ABCA1 of ABC transporter family through non-classical secretory pathwa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cretory pathway of MIF molecules in higher animals, Methylami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secretion of PfMIF in erythrocytes infected with Plasmodium falciparum in vitro. However, Glyburide has no obvious effect, suggesting that the secretion of PfMIF in infected red blood cells may be realized by endocytosis vesicle system. Using three kinds of second generation chips based on real-time PCR technology, it was proved that PyMIF and host mouse MuMIF could 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 of various immune effector molecules and signal pathway molecules. PyMIF has a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 on many chemokines and their receptor genes, oncogenes, apoptosis-related genes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some genes were verified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d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ip experiments. In this paper, the secretory pathway of MIF derived from Plasmodium has been preliminarily revealed, and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t can regulate the transcription of many inflammatory ge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 genes in host cells. 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nature of Plasmodium and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next step to reveal the role of Plasmodium MIF molecules in the process of inf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琳;黄复生;;红内期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英文)[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彭小红;黄复生;;红外期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英文)[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郭海强;丁海龙;曲波;孙高;;1988-2010年全国疟疾发病率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4 李佳;;刚果(布)地区应用隔姜灸治疗疟疾42例[J];中国针灸;2011年06期
5 王国华;章旭;曹娟;印荻;;急性肾衰竭 贫血 高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06期
6 张丽;Gally Djaboutou;;蒿甲醚与奎宁治疗小儿恶性疟疾112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鲁少平;龙妍娇;;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调查报告[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1年03期
8 樊桂福;罗继全;温勇康;;1996~2010年上林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9 陈远东;;1996~2010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疟疾监测[J];中国热带医学;2011年08期
10 吕娜;李玉香;王峰;;长春市输入性疟疾9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杨新;聂为民;姜天俊;秦恩强;李文刚;赵鹏;张昕;陈威薇;周治平;赵敏;;北京地区50例疟疾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黄宝定;;温岭市消除疟疾目标现状与对策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海英;鲍万国;王峰;;21例疟疾患者基本状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尔康;;71例输入性疟疾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谢杨新;聂为民;姜天俊;秦恩强;李文刚;赵鹏;张昕;陈威巍;周志平;赵敏;;北京地区50例疟疾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邓成义;;疟疾78例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徐颖;;一例疟疾患儿的护理[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桂爱芳;黄光全;左胜利;裴速建;胡乐群;陈国英;余品红;;湖北省疟疾发病漏报抽样调查及疫情评估[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第九次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王善青;;海南省疟疾现状及控制恶性疟措施[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晏维;蒋诗国;李继银;;重庆市疟疾发病的动态模型[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吕辉;疟疾项目覆盖我省40万农村贫困家庭[N];云南日报;2008年
2 ;疟疾从此不再猖獗[N];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苏民 实习生 张斯思 通讯员 林少川;我省连续4年无疟疾死亡病例[N];海南日报;2009年
4 欣文;疟疾易与哪些疾病混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郑灵巧;我国力争2020年消除疟疾[N];健康报;2009年
6 云南省卫生厅疾病预防控制局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携手联防联控 降低疟疾危害[N];云南科技报;2009年
7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寄生虫病防治与消毒所副所长 刘洪斌;蚊虫肆虐,谨防疟疾[N];河北科技报;2009年
8 记者 刘金霞;六省市成为消除疟疾试点地区[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记者 张昊华;消除疟疾试点在六省市启动[N];健康报;2009年
10 记者 陈云芬;发病率同比下降27.03%[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丁丁;疟原虫表达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同源分子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温亮;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方法及基于GIS的疟疾监测预警系统的初步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泰克森;疟疾死亡风险的生存分析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周洪昌;恶性疟原虫动力素相似蛋白1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高宇辉;恶性疟原虫候选抗原PfMAg-1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钟翔;约氏疟原虫来源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同源分子的功能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袁捷;双氢青蒿复方配伍抗疟的优越性及其作用机理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8 王东;鼠疟红内期动力素蛋白亚单位、核酸疫苗与细胞颗粒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9 杨松;斯氏按蚊差异表达蛋白与约氏疟原虫卵囊黑化关系及信号调控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10 彭桂英;多表位恶性疟人工抗原M.RCAg-1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山;疟原虫源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的分泌途径及其对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江晓玲;疟疾荧光定量PCR诊断技术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3 高春玉;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及气象因素对疟疾发病影响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4 苏永强;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海南省疟疾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5 王旭;年产2000吨75% DDT WP 生产装置的工程设计[D];天津大学;2003年
6 伍艳芳;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功能及信号传导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邓培渊;冈比亚按蚊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gOBP48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李艳;RACE法扩增早期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相关基因(MIF)的全长及其克隆、验证[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韩翰;人参多糖及胶陀螺多糖在小鼠体内抑制以及预防疟疾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淑梅;以恶性疟原虫MSP1和AMA1为基础的疫苗组合免疫诱导保护性免疫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12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1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