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

发布时间:2018-01-16 03:04

  本文关键词:一种新型致真菌性足菌肿的马杜拉分支菌TMMU3956的表型及分子特征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杜拉分支菌 足菌肿 新菌种


【摘要】: 足菌肿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疾病,该病的世界分布极其不均,南纬15?和北纬30?之间的区域为足菌肿高发区,尤以南亚的印度、非洲的苏丹和南美的墨西哥发病率为最高。据苏丹喀土穆中心医院的保守统计,足菌肿的就诊率大约在300~400人/年度。而地处温带和寒带的国家发病率较低,罕见于中国。据不完全统计,1960~2009这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共有足菌肿的报道18例,发病率不足1人/年度。 足菌肿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其中以足部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手、四肢、肩背、臀部、会阴。一些罕见部位如胸腹壁、睾丸、女阴、腭部、眼睑、眶内、鼻旁窦、脑、肺、脊柱、胆囊、手术切口处也有报道。头颈部足菌肿的发生率为3.75%,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是:发生在头面部的足菌肿,80%由放线菌引起,仅有不足20%由真菌引起。尽管头颈部足菌肿发病率低,但后果严重且非常难以治疗。 根据致病菌种类的不同,足菌肿分为真菌性足菌肿和放线菌性足菌肿两种。马杜拉分支菌是真菌性足菌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已知的致病菌种有两种: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同质的,不存在多态现象。但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的异质现象非常明显,很有可能存在其它菌种。系统进化分析甚至显示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的进化距离很远,极大可能不属于一个种属。 本课题报道了重庆地区一例罕见的发生在下颌部的真菌性足菌肿,研究该病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和地域的罕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从患者下颌部黑色颗粒中分离到一株国内罕见的暗色真菌,常规真菌学无法判知其种属。经ITS区测序发现,该真菌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有最大的相似性,但相似性小于95%,极大可能是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菌种,菌株编号为TMMU3956。 鉴于马杜拉分支菌混乱的分类学范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TMMU3956详尽的形态学、理化特性、药物敏感性、动物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为证明它是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菌种提供证据,并对马杜拉分支菌的进化起源和分类学进行探讨。 我们以TMMU3956为研究对象,将菌株接种在沙堡氏培养基(SDA)、马铃薯培养基(PDA)、脑心浸膏培养基(BHIA)、察氏培养基(CDA)和玉米培养基(CMA)上行平皿培养和玻片培养,8周后观察菌落宏观形态和光镜、扫描电镜下微观形态。行温度试验、同化试验观察其理化特性。采用改良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38A方案对TMMU3956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测试药物包括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和伏立康唑。玻璃珠-盐析法提取TMMU3956的DNA,使用通用引物和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的ITS1、ITS2、D1/D2、18S和ITS1+2区,测序后进行BLAST,并选取有代表性的40种真菌性足菌肿致病菌行系统进化分析。最后用TMMU3956感染免疫正常的和免疫抑制的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观察动物致病性。 结果显示:光镜与电镜下,该真菌至少观察到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瓶梗产孢和孢子囊孢子产孢。最佳生长温度为37℃,最高耐热温度为42℃。能同化葡萄糖、阿拉伯糖、木糖、纤维二糖、麦芽糖、海藻糖。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高度敏感,特比萘芬中度敏感,对氟胞嘧啶和氟康唑耐药。未检测到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白兔致病性。18S和ITS1+2区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的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3%,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特异性探针无法扩增TMMMU3956。系统进化分析显示TMMU3956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遗传距离最近,同属于子囊菌门核菌纲;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属于子囊菌门腔菌纲,与TMMU3956相去甚远。 根据TMMU3956的形态学、理化特性、rDNA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我们认为该菌株有别于足菌肿马杜拉分支菌和灰色马杜拉分支菌,支持该菌株为马杜拉分支菌属一新的致病菌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孔维云;王宇飞;陆晓涛;;放线菌足菌肿一例[J];海南医学;2007年11期

2 钱坚革,沈异,余爱如,孙建方,吕桂霞;奴卡氏菌性足菌肿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05期

3 梁洁;杨慧兰;刘仲荣;吴燕虹;林挺;樊建勇;;星形诺卡菌性足菌肿[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10期

4 张品南;足菌肿2例[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6年01期

5 刘玲,郑曼妮,周俊,温生贵;骨盆马杜拉病一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4年09期

6 夏修蛟,许爱娥,李若瑜,王端礼,PadhylA.A;镰形支顶孢所致的足菌肿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6期

7 李厚敏,刘伟,李若瑜;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3年版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简介[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8 金辉;左壮;刘阳;;巴西奴卡氏菌致足菌肿1例[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8期



本文编号:1431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31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2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