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大鼠肾炎湿热证血尿模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1 23:32

  本文关键词: 血尿 湿热证 动物模型 肾脏病 系膜增生性肾炎 出处:《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不同造模方法的血尿模型,比较其相关指标,希望找到更符合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且价格低廉的肾炎血尿动物模型。 方法: 选择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口服并定时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基础上给予不同的干预,建立具有系膜增生性改变的湿热证大鼠血尿模型。随机分为5组:①正常组;②模一组,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不加环境和饮食因素的对照模型组;③模二组,注射SEB,施加环境和饮食湿热因素的改良模型组;④模三组,不注射SEB,施加环境和饮食湿热因素组;⑤模四组,不注射SEB,施加两次环境和饮食湿热因素组。观察动物至十二周末,处死动物。利用生物学方法、放射免疫法、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体温、体重变化,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血脂四项以及血清中IL-6的含量。 结果: 1.一般情况 各模型组大鼠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发热、嗜卧、行动呆滞、耸毛、饮水少、食欲不振、肛门红肿充血、大便烂、尿少色深,舌质暗红,有的舌苔稍白腻,模二和模四组部分出现眼眵、腹泻、皮下水肿等表现,且皮下水肿、尿少色深等情况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模三、四组体重较其他组显著增加,至实验结束。增加湿热因素的模型组体温净增值均较对照模型组(模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尿红细胞及尿蛋白测定 2.1尿红细胞:第5周末至12周末,各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明显增多,并持续至实验结束,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周末,模二组尿红细胞数最多,与其他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三、模四组红细胞数少于模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模四组尿红细胞数较模三组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尿蛋白:12周末,各模型组尿蛋白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二组尿蛋白最多,但较模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三组、模四组较模一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四组尿蛋白量较模三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肾功能测定 3.1血尿素氮水平(BUN):各模型组BUN水平较正常组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一组BUN水平最高,但与模二、模三,模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四组BUN水平较模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血肌酐水平(Scr):各模型组Scr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二组Scr水平最高,与模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三、模四组Scr水平较模一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四组Scr水平较模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血脂水平测定 4.1血清总胆固醇(CHOL):各模型组CHOL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二组CHOL水平最高,与模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三CHOL水平较模一组低、模四组CHOL水平较模一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四组的CHOL水平较模三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2血清甘油三酯(TG):各模型组TG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模二组TG水平最高,与模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三组TG水平较模一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四组TG水平较模一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四组TG水平较模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组实验大鼠血清HDL-C和LDL-C水平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定:各模型血清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二组血清IL-6水平最高,与模一组比较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三、模四组血清IL-6水平低于模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四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模三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6.病理组织学观察 6.1光镜组织学变化:光镜下,正常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无增生,毛细血管襻开放,肾小管结构规则,间质无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各模型组大鼠可见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区增宽,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部分肾小球萎缩,个别肾小球呈分叶状,肾小囊轻度扩张,肾小管间质有炎细胞浸润。尤其是模二组病理改变最为显著,模型一组与二组差异不明显;模三、模四组病理改变与模一、二组相似,但没有上述两组显著,模三与模四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我们根据中医有关湿热证的病因病理学理论,利用综合因素,成功制成了具有湿热证改变的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血尿模型。与传统造摸方法比较,施加饮食、环境湿热因素后,能升高大鼠的体温,加重大鼠血尿、水肿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IL-6、血肌酐水平,使其湿热表现更为突出。该模型无论从证的表现到病的特征,从发病条件到微观指标,都与人类肾炎湿热证型近似,是“病证结合”较好的肾炎湿热证血尿动物模型。而不注射SEB,仅增加饮食、环境湿热因素所制成的肾炎血尿模型,是病理改变典型且价格低廉的肾炎湿热证血尿动物模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32;R27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顺金;曹恩泽;张敏;刘小平;王亿平;张桃艳;;康肾止血颗粒剂对IgA肾病模型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6期

2 阎翔,郭明阳;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舌的病理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沈庆法;肾脏病湿热证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张桂菊,沈颖;儿童单纯性血尿105例病理分析[J];北京医学;2004年04期

5 章友康,王海燕;肝脏与IgA肾病的关系及其机制的探讨[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6 郭明阳,阎翔;温病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徐大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析[J];福建中医药;1999年01期

8 刘德传,吴仕九,杨运高,吴忠,林敬明;微量元素、抗氧化剂与湿热证的相关性的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年02期

9 叶文玲;肾小球肾炎转归与细胞凋亡[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1998年01期

10 陆鸿滨;原发性肾小球病湿热证100例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本文编号:1452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52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