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AM树状化合物作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疫苗递送载体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DNA疫苗载体 PAMAM树状化合物 细胞毒性 免疫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DNA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其制造成本低廉,易于储存及运输。但是,裸DNA疫苗在体内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酶水解,不能引起足够的免疫原性,很难达到好的免疫保护效果。DNA递送载体能够保护DNA分子不被酶水解。本课题选取聚酰胺-胺(PAMAM)树状化合物作为基因疫苗递送载体,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及细胞凋亡实验研究了PAMAM G4及PAMAM G5在多种细胞系中的毒性,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该树状化合物作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基因疫苗载体的在动物模型上应用。 选取多个不同的电荷(N/P)比,制备PAMAM/DNA复合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PAMAM G4及PAMAM G5都能够与DNA形成复合物。酶切保护实验结果表明,形成复合物后,DNA不被核酸酶降解,即PAMAM能够有效保护所携带的DNA分子不被降解。为进一步探索PAMAM的细胞毒性,分别选取了HEK293细胞、HepG2细胞、U251细胞及A549细胞进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种细胞系PAMAM G5的细胞毒性高于PAMAM G4的细胞毒性。PAMAMG4 48 h的半抑制率在0.1μg/μL,而PAMAM G5 48 h的半抑制率在0.05μg/μL。对于同一种PAMAM载体,随着浓度的增加毒性增大,细胞毒性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PAMAM在加入24 h后能够导致一些细胞坏死或晚期凋亡,早期凋亡现象不明显,同时,细胞坏死或晚期凋亡程度也呈现剂量依赖性,与MTT检测结果一致。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选取N/P比为10:1作为免疫小鼠实验制备PAMAM/DNA复合物的标准。小鼠免疫实验初步结果表明经腿部肌肉注射PAMAM/DNA复合物,小鼠产生相应抗体。
[Abstract]:DNA vaccine can stimulate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ity, which is low cost, easy to store and transport. However, the naked DNA vaccine is easy to be hydrolyzed by enzyme during its transport in vivo. Can't cause enough immunogenicity.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immuno-protective effect. DNA delivery vector can protect DNA molecule from hydrolysis by enzyme. In this study, polyamide-amine PamAm dendrimer was selected as gene vaccine delivery vector. The cytotoxicity of PAMAM G4 and PAMAM G5 in various cell lines was studied by cytotoxicity test and apoptosis test. On this basis, the dendritic compound was preliminarily explored as a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of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he application of RSV-based gene vaccine vector in animal models. PAMAM/DNA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charge N / P ratios. The results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N- / P-. Both PAMAM G4 and PAMAM G5 could form complexes with DNA.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ytotoxicity of PAMAM, HEK293 cell line HepG2 cells were selected. The toxicity of U251 cells and A549 cells was tested.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same cell line PAMAM G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MAMG4. The half inhibition rate of PAMAMG4 for 48 h was 0.1 渭 g / 渭 L. The semi-inhibition rate of PAMAM G548 h was 0.05 渭 g / 渭 L. for the same PAMAM carrier, the toxicit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The results of apoptosis assay showed that PAMAM could lead to necrosis or late apoptosis of some cells after 24 h, but the early apoptosis was not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ee of cell necrosis or late apoptosis was also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MTT. The N- / P ratio of 10: 1 was selected as the standar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AMAM/DNA complexes in mice.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mouse immunological tests showed that the PAMAM/DNA complexes were injected intramuscularly through the legs. The corresponding antibody was produced in mice.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娜;刘丛丛;王大伟;张X;杨凤英;齐林双;王永健;;两亲性树枝状大分子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美琳;王晓宏;梁小龙;;三苯胺-PAMAM树枝分子的单/双光子荧光性质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磊;谢立本;杨生;冯海兰;;扩散系统中谷氨酸修饰PAMAM对磷酸钙形成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刘昊霖;李承刚;孙阳;王洪亮;郭峰;刘晓琴;许海燕;王恒;蒋澄宇;;纳米材料造成急性肺损伤的分子病理机理[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施泽华;吴斌;陆焕钧;潘实;谌东中;;光响应性的PAMAM树枝状高分子液晶的合成、相行为及自组织结构演变[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许云;岳学海;郭庆杰;;纳米结构超支化大分子PAMAM的应用研究进展[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周绣棣;曲涛;慕宏杰;魏俊花;陈大全;孙考祥;;聚乙二醇-聚酰胺-胺的合成、表征及其人角膜上皮细胞毒性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杨惠;;PAMAM基超支化两亲大分子的聚集行为及其在油水界面的作用机制[A];“国际化学年在中国”——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龙刚;张娟;林伟锋;王震;陈圣福;;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朱全刚;武鑫;李沛文;王晓宇;刘继勇;高申;;A10适体修饰聚酰胺-胺基因载体的构建及体外评价[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冰冰;李风煜;贾欣茹;吉岩;李武松;宋延林;江雷;危岩;;PAMAM树枝状高分子的可逆双重响应性行为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小燕;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抗菌作用研究及其机理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2 杨瑾;PAMAM-D纳米颗粒介导双自杀基因抑制人Tenon's 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杨惠;PAMAM基树状分子的制备及其在溶液中聚集与界面的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胡小艳;以PAMAM为间隔臂的仿生物特异性免疫吸附材料的点击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孙阳;纳米材料PAMAM毒性机理研究和H5N1型禽流感病毒致急性呼吸损伤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李智铭;RGD偶联PAMAM树形分子—金纳米棒探针基础上的恶性黑素瘤在体靶向和光热治疗[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张伟禄;靶向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合成及其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朱赛杰;整合素α_vβ_3介导的阿霉素—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肿瘤靶向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包霆威;PAMAM树状分子复合rhBMP-2基因活性基质的构建及其骨再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韩巧荣;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和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晨霄;PAMAM树状化合物作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基因疫苗递送载体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彭庆宇;PAMAM层对铝/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增强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毅;PAMAM包覆葛根素脂质体眼部释药系统的构建及初步评价[D];烟台大学;2010年
4 范杰;硅胶基超支化PAMAM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姚文军;树枝状高聚物聚酰胺—胺—葛根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角膜影响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6 孙芳荣;基于CdS-PAMAM量子点薄膜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D];苏州大学;2012年
7 武鑫;PSMA靶向的纳米主动靶向给药系统构建及其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8 刘鑫;基于树状聚合物纳米载体的分子设计、合成与表征[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钟亮;基于PAMAM的两亲性“分子刷—树枝状”嵌段共聚物以及温度响应型树枝化聚合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迟瑞娟;改性聚酰胺—胺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74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7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