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对小鼠部分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排泄-分泌抗原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CD~(4+)T细胞 NK细胞 凋亡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人畜共患细胞内寄生原虫。免疫功能正常机体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但孕妇、婴幼儿和免疫抑制者感染后,则可能导致流产、畸胎或急性获得性弓形虫病,死亡率甚高,危害严重。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弓形虫RH株感染能够引起孕鼠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下降,凋亡率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怀孕免疫耐受状态维持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提示感染引起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在弓形虫感染致流产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原虫,虫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细胞内大量繁殖,排泄分泌大量抗原性物质,即弓形虫ESA(excreted-secreted antigens),参与引起宿主损伤和免疫反应。然而目前为止有关这些虫源性物质对机体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还不深入。目前在小鼠模型上的研究发现,ESA同样可以导致孕鼠流产,引起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下降。这些研究表明,ESA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与弓形虫感染所致的影响相似。那么弓形虫ESA所致的孕鼠流产是否也和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有关?ESA对正常机体的免疫细胞有何影响?结合上述资料和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ESA致孕鼠流产过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所发挥的作用,观察ESA对正常小鼠体内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变化机制,为今后弓形虫病的免疫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首先建立刚地弓形虫感染孕鼠模型和ESA处理孕鼠模型,通过尾静脉过继CD~(4+)CD~(25+)调节性T细胞,观察各组孕鼠流产率的变化。之后,建立ESA处理正常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数量比例变化。采用3H-TdR掺入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处理组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抑制功能;同时采用ELISA检测正常CD~(4+)CD25-T细胞与不同处理组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共培养后其细胞因子(IFN-γ、IL-4)的分泌水平;采用LDH法检测NK细胞的杀伤功能变化;然后应用AnnexinV和7-AAD联合标记染色法检测小鼠脾脏中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凋亡率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Fas和caspase3 mRNA在脾脏CD~(4+)T细胞中表达水平。最后采用AnnexinV和7-AAD联合标记染色法检测ESA体外在不同培养体系下对CD~(4+)T细胞的凋亡率的变化。 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 1.体内过继正常孕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能使ESA所致孕鼠的流产率下降我们发现,与正常孕鼠相比,ESA处理孕鼠流产发生率显著增加,ESA处理后6天(孕14天),所有胚胎和胎盘均发生出血、坏死及吸收,流产率为100%,而过继孕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后,部分胚胎存活,流产率下降为60%。然而,过继孕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却不能有效降低弓形虫感染所致的流产。 2. ESA处理小鼠脾脏CD~(4+)T细胞数量减少,NK细胞数量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剂量ESA处理小鼠,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均下降,尤其以注射100μl ESA下降最明显,因此,接下来我们采用100μl ESA注射小鼠建立小鼠模型,观察各细胞亚群变化。流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比例在第2天开始下降,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注射后第4天,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到了注射后第6天,比例进一步降低,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与CD~(4+)T细胞的变化相一致,CD~(4+)CD~(25+)Foxp3+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也随着ESA处理时间呈下降趋势。ESA各处理组小鼠脾脏CD8+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虽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ESA处理小鼠脾脏NK占脾细胞的比例在ESA处理后第4天和第6天则明显升高。 3. ESA处理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减弱3H-TDR掺入法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发现,在抗CD3的刺激下,ESA处理2天组小鼠脾脏CD~(4+)CD~(25+)T细胞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第4天下降更明显,第6天组则与第4天组持平。ELISA结果显示,ESA注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正常CD~(4+)CD25-T细胞共培养后IFN-γ分泌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并随着ESA注射时间延长,共培养后IFN-γ分泌水平不断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由此显示,在实验观察期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ESA注射天数的延长,抑制能力不断下降。 4. ESA处理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功能增强,NK细胞体外与ESA共培养后,其杀伤功能也增强LDH法检测结果显示,ESA处理组小鼠脾脏NK细胞杀伤靶细胞YAC-1的功能在处理第2天开始增强,第4天继续增强,到第6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体外NK细胞与ESA共培养,其杀伤靶细胞YAC-1的功能也增强。 5. ESA处理小鼠脾脏CD~(4+)T细胞发生凋亡,CD~(4+)T细胞中FAS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SA注射小鼠第2天组脾脏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升高,到第4天凋亡率开始明显升高,而第6天继续上升;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也随着ESA注射时间延长呈不断上升趋势。ESA处理小鼠脾脏NK细胞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脾脏CD~(4+)T细胞中Fas mRNA表达水平,在ESA处理后第2天和第4天都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到处理后第6天,其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明显升高;脾脏CD~(4+)T细胞中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在ESA处理后第2天开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到第4天继续升高,至处理后第6天,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 6. ESA体外与混合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其CD~(4+)T细胞凋亡率增加; ESA体外单独与CD~(4+)T细胞共培养,不能引起CD~(4+)T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当弓形虫ESA与脾淋巴细胞共培养时,其中CD~(4+)T细胞的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加,而当弓形虫ESA单独与CD~(4+)T细胞共培养时,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本实验采用尾静脉过继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ESA处理鼠体内,发现ESA处理孕鼠在过继Treg后其流产率显著降低,以此为研究线索,建立ESA处理小鼠模型研究ESA体内对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的影响,发现ESA处理小鼠脾脏CD~(4+)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亚群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功能减弱,而CD~(4+)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Fas、caspase3介导的相关凋亡通路激活有关。与之相反,ESA处理小鼠脾脏NK细胞数量增加,功能增强。进一步体外实验发现,ESA只有与混合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时才能引起CD~(4+)T细胞的凋亡,其单独与CD~(4+)T细胞培养并不能引起CD~(4+)T细胞的凋亡。以上研究结果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在ESA致孕鼠流产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ESA并不是直接的对CD~(4+)T细胞(包括CD~(4+)CD~(25+)调节性T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而是可能通过其他途径间接诱导CD~(4+)T细胞的凋亡;ESA具有增强NK细胞功能的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人类肿瘤病毒利用外来体进行细胞间交流[J];微生物与感染;2011年02期
2 徐波;张瑛;;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中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J];辽宁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3 陈文吟;易学瑞;袁有成;苏蔚;张峰;孔祥平;;Bay41-4109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4 赵莎莎;陈兆祥;蔺新英;赵妍;姚苹;郭冬梅;;有机碘和无机碘对人甲状腺细胞分泌功能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4期
5 孙逸辉;;瘦素可调节食欲[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11期
6 江锦琦;;从空腹饮酒引起低血糖说起[J];食品与健康;2001年12期
7 石永平;王金达;王倩;于海涛;黄正明;汪海;;灵芝和虫草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和2.2.15细胞分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1年04期
8 李青;路丽明;周光炎;;IL-9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9 李媛;王久君;高珊;刘娜;郝友华;丁红晖;杨东亮;赵西平;;HBV感染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分析[J];肝脏;2011年04期
10 芮泽;张宁;胡志毅;殷国勇;;持续性压力促进成骨细胞分泌VEGF的机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夏仁云;;二磷酸盐对关节磨屑刺激单核细胞分泌IL-1β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谭映霞;俞康;胡永仙;章圣辉;韩义香;高申孟;吴建波;;基因修饰CD20-scFv-IgGFc-CD28-ζ T细胞靶向杀伤Raji细胞凋亡的研究[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海英;曹振环;田亚坤;彭巧丽;陈新月;吴昊;;HIV-1/AIDS患者Gag特异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增殖功能的特征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郑峻松;彭代智;黄文华;罗高兴;黄辉;刘敬;周新;;细胞信号转导调控剂对严重烧伤后小鼠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周专;;细胞内的Ca~(2+)平衡和细胞分泌[A];中国生理学会2002年生理学新进展研讨会和计算机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讲习班资料汇编[C];2002年
6 冯林;郑峻松;刁庆春;;MRL/lps小鼠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B细胞影响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黄怡;黄琴;李卫芬;余东游;周绪霞;;鼠李糖乳杆菌对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单保恩;杨兴肖;马鸣;刘丽华;艾军;赵连梅;张小芳;;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刘景华;周凡;窦立萍;王莉莉;王立新;于力;;α-GalCer通过使供鼠T细胞向Th2极化而减轻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王薇;叶林柏;吴正辉;佘应龙;郜金荣;;SARS-CoV Spike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分泌炎症相关因子的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必成;肺部患癌 肺外报警[N];健康报;2006年
2 章必成;肺部患癌 肺外报警[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刘晴 施建蓉 杨颖;上海探明二仙汤作用机制[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 张萌 汪永平;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盟核能发展(二)[N];中国能源报;2011年
5 邵成明;春天护肤“六要”[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蔡天智;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简介[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7 唐风;微型陀螺仪将用于癌症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李瑞星;八种人不宜饮茶[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赵立巍;月经是如何来潮的[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王振坤;人体的肠道防线[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奚炜炜;kit基因和CD4~+细胞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姝;OTUB1和OTUB2对细胞抗病毒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红;α-galactosylceramide活化NKT细胞在宿主抗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白春艳;AD7c-NTP在AD诊断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宋银宏;肿瘤肽特异性的同种CD4~+ T细胞的诱导及其对荷瘤裸鼠抗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芳芳;SPR传感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宋银宏;肿瘤肽特异性的同种CD4~+T细胞的诱导及其对荷瘤裸鼠抗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姚韵靓;Qa-1限制性CD8调节性T细胞对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泽宋;家蚕30K基因对CHO细胞抗凋亡和促进目的产物表达的作用及其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10 项靖楠;棕榈酸对βTC6细胞PANDER表达的影响及Exendin-4的保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黎;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对小鼠部分免疫细胞亚群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邹林林;缺氧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renalase蛋白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朋飞;羧胺三唑在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中的抗炎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胡静平;抗人B7-2单链抗体基因在Tn5细胞、家蚕及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史晓佾;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巨噬细胞活化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7介导的抗病毒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6 沈濂;Fcα/μR介导补体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杀伤[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7 汤龙;调节性γδT细胞的体外诱导及体外扩增的γδT细胞趋化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8 赫建帅;CD4~+CD25~+调节T细胞、CD40~+细胞和CD40L~+T细胞在肝移植受者免疫调控中的作用[D];青岛大学;2010年
9 阎娟娟;TLR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Bewo细胞抗HBV感染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10 马敬伟;B7-H1/PD-1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98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49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