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钠对HUV-EC细胞凋亡,MMP,ROS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文选题:亚砷酸钠 切入点:线粒体膜电位(MMP) 出处:《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饮水型地砷病,是由于人们长期暴露于含砷量过高的生活饮用水而引起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该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病,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对其发病机制仍未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砷暴露生物效应敏感标志物的研究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阐明砷对血管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发现新的砷敏感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利用人血管内皮HUV-EC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模型,在较低水平剂量范围,系统研究了亚砷酸钠对细胞凋亡、活性氧化物ROS的产生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并对相关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结果显示: 首次在人血管内皮细胞发现,亚砷酸钠在所研究的剂量范围即可引起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和细胞凋亡的增加,而且两者均与亚砷酸钠浓度呈明确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则随亚砷酸钠剂量呈典型的双相剂量-效应关系,即在低水平亚砷酸钠作用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降低,而在较高剂量,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随亚砷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砷诱导的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活性氧化物水平的改变在砷中毒早期血管损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低水平亚砷酸钠显著地增加了SOD2和NQO1基因的表达量,表明这些氧化还原酶在降低细胞ROS含量,保护细胞免遭砷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提示SOD2和NQO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作为新的砷敏感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Abstract]:Drinking water type arsenic disease is a biogeochemical disease caused by people's long-term exposure to drinking water containing too much arsenic. It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azard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I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in-depth research from governments and academia. However, its pathogenesis has not been properly explained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still lacking. In order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 of arsenic on vascular injury and discover new arsenic sensitive biomarkers,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cultured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HUV-EC cells in vitro was used in this study. In the lower dose range, the effects of sodium arsenite on cell apoptosis, production of active oxide ROS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genes was analyzed,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action was discussed. It was first found in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that sodium arsenite could induce the decrease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the increase of apoptosis in the studied dose range. Both of them showed a linear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rsenite, while the conten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 cells showed a typical biphasic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dose of sodium arsenite. That is to say, the content of reactive oxygen in cells decreased under the action of low level sodium arsenite, bu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arsenite at a higher dos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rsenic induces apoptosis of cells. The changes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cellular active oxide leve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arly vascular injury effect of arsenic poisoning. This study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low levels of sodium arseni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SOD2 and NQO1 genes. These redox enzym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ROS and protecting cells from arsenic injury, suggesting that the changes of SOD2 and NQO1 gene expression may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arsenic sensitivit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冰;李昕;张新玉;朱博;刘丹;邢晓越;王欣;马莹;孙贵范;;无机砷对Chang肝细胞核转录因子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J];卫生研究;2011年04期
2 李冰;李昕;刘丹;邢晓越;王欣;孙贵范;;无机砷对红系相关因子-2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年04期
3 马智峰;张晶;李云云;李勇;徐文超;田凤洁;高怡;秦秀军;闻建华;裴秋玲;;亚砷酸钠对大鼠红细胞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干预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4 颜俊文;苗加伟;何海洋;时京珍;吴芹;刘杰;石京山;;万胜化风丹、雄黄和朱砂的急性肝肾毒性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5 吴军;杨晓燕;姜平;张杰;郑玉建;;不同价态无机砷染毒大鼠肝脏砷形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7期
6 李韬;韦耀东;罗义雄;温晶;赵超群;梁开才;吕坤;;砷中毒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年04期
7 李羡筠;陈晓琴;梁恒秋;梁少华;郑艳艳;凌健安;潘瑞辉;;大鼠亚急性染砷及预防性排砷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学;2011年09期
8 张晶;马智峰;李云云;李勇;徐文超;田凤洁;高怡;秦秀军;闻建华;裴秋玲;;低浓度砷染毒大鼠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J];毒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9 Anisur Rahman Khuda-Bukhsh;Arnab De;Durba Das;Suman Dutta;Naoual Boujedaini;;高度稀释的葡萄糖溶液提高含亚砷酸盐培养基中大肠埃希氏杆菌的葡萄糖摄取(英文)[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年08期
10 李冰;李昕;朱博;;无机砷对Chang肝细胞株血红素单加氧酶-1 mRNA和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敏;刘起展;;miR-21在低水平亚砷酸钠所致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朴;潘光强;蔡文侠;薛阿利;;亚砷酸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远;申璐;刘起展;;NF-κB通过mot-2抑制p53在低水平亚砷酸钠所致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怡;裴秋玲;李国星;韩光;田凤洁;秦秀军;;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的变化[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吴顺华;姚芹;郑玉建;汤红英;;亚砷酸钠对小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远;王国强;徐辉;李忠;王守林;周建伟;刘起展;;NF-κB介导HSPA9B与P53相互作用参与亚砷酸钠致瘤过程[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袁志强;彭毅志;李晓鲁;黄跃生;杨宗城;;亚砷酸钠诱导HSP70对大鼠烫伤早期肠粘膜损害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杨萍;李爱萍;刘起展;周建伟;;亚砷酸钠所致兴奋性效应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芝芳;郭雄;;亚硒酸钠和氟化钠拮抗亚砷酸钠诱导A375细胞周期和凋亡作用[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国星;裴秋玲;;砷对大鼠肝脏功能及肝细胞膜转运蛋白MRP2影响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董云平;安全生产大检查问题不少[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副理事长 李孙荣;除草手段多 作物受害少[N];农民日报;2001年
3 ;烟草禁用哪些农药[N];云南科技报;2004年
4 长沙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廖一民;砷和镉就这样不知不觉进入人体[N];大众卫生报;2001年
5 ;除草剂作用增大 负面影响减小[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6 郑万里;欧盟环保大棒抡向木制品[N];国际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艳芬;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董雪;亚砷酸钠血管效应及诱导EMT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富景奇;亚砷酸钠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孙鲜策;亚砷酸钠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袁晓华;砷对卵巢颗粒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席淑华;饮水砷暴露对仔代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王毅;香烟烟气溶液和砷联合作用对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8 赵锐;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在砷诱导的人类HaCaT细胞抗氧化反应和细胞毒性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董金堂;砷的致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年
10 张江林;砷剂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P53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艳芬;亚砷酸钠对HUV-EC细胞凋亡,MMP,,ROS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8年
2 吕慧;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海亭;无机砷及其代谢产物对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甲基化酶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吴顺华;亚砷酸钠对皮肤细胞损伤的细胞生物学探讨[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5 赵和芳;氟化钠、亚砷酸钠对大鼠肝细胞BRL-3A的联合毒性作用[D];南华大学;2012年
6 高怡;MRP2及MRP2-GSH共转运体系对肝脏砷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7 赵文韬;亚砷酸钠、羟基喜树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SGC-7901的联合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8 李昕;三种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差异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张杰;氟砷联合作用对正常人淋巴细胞生物学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肖(王乐);高砷饮水所致小鼠肝脏毒性及氧化性损害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90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59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