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脊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本文选题:多发性硬化 切入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出处:《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研究背景: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s system, CNS)的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上以病变部位及发病次数的多发性为特点。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中局灶性脱髓鞘和不同程度的炎性病变轴突损伤和胶质瘢痕的形成为特征。虽然多发性硬化的标志性病理改变是脱髓鞘,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轴突的病理改变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业已存在。脊髓病变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广泛存在,而且研究表明因轴突丧失而引起的脊髓萎缩与多发性硬化患者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轴突损伤的病理机制知之甚少,且没有任何一种有效的治疗能够阻止轴突的损伤。因而寻找一种新的有效手段用于研究轴突损伤的潜在病理机制并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精确的监测是迫切而必要的。 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技术广泛用于多发性硬化的研究,然而传统的MR技术并不具有病理特异性。近年来诸如弥散张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 spectroscopy,1H-MRS)、磁化传递成像(Magnetization Transfer Imaging, MTI)等等一些具有相对病理特异性的MR新技术被用于MS病理机制的研究。特别是DTI技术能有效检测轴突损伤并与脱髓鞘病变相区别。为MS病理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对人体而言,活捡和尸检是研究MS病理机制的两种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只能获得MS病程中的间断性数据,这些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建立有效的MS动物模型是必要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被认为是MS的首选动物模型。人们对MS病理机制及治疗的认识部分来源于EAE模型。啮齿类动物被广泛应用于EAE模型的建立。遗憾的是,由于啮齿类动物较小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体积,其EAE模型并不适合于核磁共振研究。即使使用高场微型磁共振系统(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microimaging scanner),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少量研究使用灵长类动物模型进行MR研究,然而由于灵长类动物获取困难且价格昂贵,因而难以进行大规模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猪是一种较适合建立EAE模型的大型动物。 研究目的: 1.(1)建立可靠的适合MRI成像的猪EAE模型。 (2)对EAE模型脊髓病变的病理机制进行研究。 2.(1)评估3T临床MRI系统用于猪脊髓轴位DTI成像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 (2)定量分析DTI参数脊髓病理改变和EAE临床分数的相关性。 (3)评估DTI参数监测EAE发病及疾病进展的能力。 材料与方法: 1.应用牛脊髓匀浆( spinal cord homogenate ,SCH)、福氏佐剂和结核杆菌免疫雌性45-50kg的商品猪,耳静脉注射百日咳杆菌,诱发猪EAE动物模型。 2.应用组织病理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EAE的病理机制,具体包括: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染色显示炎性浸润,LFB(Luxol fast blue)染色显示脱髓鞘病变,Glees银染显示轴突丧失,淀粉样前体蛋白(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急性轴突损伤。 3. 5头正常雌性45-50kg的商品猪用于评估3T临床MRI系统进行猪脊髓DTI成像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3T临床MRI系统对猪脊髓进行常规T1WI、T2WI及DTI成像,DTI扫描采用基于平行采集技术(Integrated 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s , iPAT )的平面回波( Echo Plane Imaging,EPI)脉冲序列。定量测量C2/C3平面脊髓轴位白质四个不同感兴趣区(前柱,左侧柱,右侧柱和后柱)的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 AD )、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 ,RD)、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测量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yngo MRB13图像分析软件平台。用Bland Altman法对DTI各参数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统计软件采用MedCalc V7.5。 4. 8头急性猪EAE模型(P1-P8)用于定量分析DTI参数脊髓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分别于不同病程阶段(两头在进展期,临床分数分别为1和3;两头在峰值期,临床分数均为5;两头在缓解期,临床分数分别为4和2;两头在完全缓解期,临床分数为0)行MR扫描。于MR扫描后立即处死取脊髓标本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对DTI和定量病理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14。 5. 2头急性猪EAE模型(EB、EC)用于评估DTI参数监测EAE发病及疾病进展的能力。在EAE疾病的全程,每日评估动物的临床分数,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行MRI扫描并定量测量DTI参数值。用Spearman秩相关对DTI和临床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软件采用SPSS14。 结果: 1.通过后腿皮内多点注射牛脊髓匀浆、福氏佐剂和结核杆菌,耳静脉注射百日咳疫苗的方法,成功建立了急性猪EAE模型。病程表现为急性单向完全缓解型。 2.急性猪EAE模型的脊髓病理改变以炎性细胞浸润和急性轴突损伤为主。仅在疾病峰值期可见少量脱髓鞘改变。在缓解期可见少量轴突丧失且在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后少量轴突丧失持续存在。 3.采用基于iPAT技术的EPI脉冲序列,3T临床MRI系统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猪脊髓DTI图像。Bland Altman法评估显示脊髓DTI参数值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AD, RD, FA,和ADC的正常值分别为1.81×10~(-3) (±0.06) mm~2/s, 0.32×10~(-3) (±0.02) mm~2/s, 0.72×10~(-3) (±0.08)和0.95×10~(-3) (±0.11) mm~2/s。这些DTI参数值与正常人脊髓的DTI参数值基本相符。 4. AD值随急性轴突损伤的增加而下降,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 = -0.84, P 0.001), FA与急性轴突损伤虽然也有负相关的趋势但相关性不强(r = -0.31, P0.05)。 5. AD与临床分数间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两只动物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 P0.001;r=-0.92, p0.001)。 结论: 1.牛脊髓匀浆能有效诱导急性单向完全缓解型猪EAE模型。静脉注射百日咳疫苗、高剂量结核杆菌、皮内注射可能是促进EAE发病的有利因素。 2.急性猪EAE的脊髓病理改变以炎性浸润和急性轴突损伤为主。伴有少量的脱髓鞘病变。急性轴突损伤可能独立于脱髓鞘病变而单独存在。绝大多数急性轴突损伤是可逆的。急性轴突损伤可能是引起猪EAE临床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 3.采用基于iPAT技术的EPI脉冲序列,3T临床MRI系统能获得较好的猪脊髓DTI图像且能进行DTI参数的轴位定量测量。猪EAE模型是进行MRI研究的较好动物模型。 4. AD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能反映脊髓轴突的急性损伤,AD是检测脊髓轴突损伤的特异性参数。 5. AD是监测脊髓轴突损伤的敏感参数,AD可能是研究MS和EAE模型轴突损伤的病理机制并且进行轴突损伤治疗效果监测的敏感指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45.2;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敏;;怎样与多发性硬化和平相处——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刘晓加教授[J];家庭药师;2011年08期
2 夏君慧;翁益云;李佳;张旭;;重组人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6期
3 ;继续教育思考题[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7期
4 李冠宇;王松;季晓辉;金庆文;;AMD3100、CXCR7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脊髓和脾细胞SDF1α、CXCR4、CXCR7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5 李海峰;隋庆兰;;MRI在多发性硬化临床中应用的建议[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3期
6 高靓;叶好好;张旭;;多发性硬化的预后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5期
7 陆婉杏;;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程晓娟;赵玉武;;我国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现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4期
9 杨智;闻公灵;;多发性硬化患者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3期
10 殷旭华;;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伶君;周红雨;赵代弟;;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及血清MOG抗体的检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林挺;;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治疗多发性硬化验案分析[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砺;梁战华;王恺悦;赵航;;多发性硬化复发与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关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庄立;;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预测指标及治疗[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陆正齐;朱灿胜;刘然义;谢发君;胡学强;;质粒pAAV-MCS转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导向的CNTF基因靶向性治疗慢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玲玲;;视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A];200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曾红梅;张志钧;;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多发性硬化12例[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欧阳建;徐运;倪秀石;陈兵;许景艳;杨永公;周荣富;邵晓雁;徐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疗效及长期随访[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刘江涛;戴艳芳;董会卿;李坤成;;多发性硬化颅内静脉窦与颈内静脉形态的增强MRV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亚欧;Helmut Butzueken;Scott Kolbe;Peter Mitchell;Gary Egan;李坤成;;多发性硬化脑内Gd-DTPA强化病灶出现前5个月表现正常脑组织区域的DTI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施慧芬;多发性硬化de中医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2 记者 仇逸;专家呼吁关爱多发性硬化患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王雪飞;我国将建8个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基地[N];健康报;2010年
4 靖九江;卫生部医政司与默克雪兰诺合作开展“中国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项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邱爽;多发性硬化易致残[N];保健时报;2010年
6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张华;多发性硬化极易误诊[N];光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颖;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的神经病[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徐亚静;中西医结合治多发性硬化优势明显[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乔蕤琳 陈英云 记者 赵宇清;多发性硬化致病“元凶”被发现[N];黑龙江日报;2011年
10 乔蕤琳 陈英云;哈医大专家发现多发性硬化致病新机制[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财军;多发性硬化从内毒论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殷红兵;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3 赵红如;MCI-186干预治疗EAE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蒋天裕;多发性硬化康复评定及康复体操方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5 宋峰;猪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及其脊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6 曾彦英;青藤碱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7 郑能aF;多发性硬化的蛋白质组学和病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8 任晓暾;Kv1.3钾离子通道作为多发性硬化治疗新靶点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林艾羽;Sp3基因结构及其与多发性硬化遗传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初曙光;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菊蓉;趋化因子受体5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2 林海谅;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3 张增强;非清髓性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EAE大鼠疗效观察[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4 冯雪梅;多发性硬化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域蛋白-3(Tim3)阳性T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肖丽华;多发性硬化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袁蕾蕾;MR氢质子波谱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初步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7年
7 段圣杰;辛伐他汀对大鼠EAE的防治作用及IL-10表达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8 易锦;电针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脑组织IFN-γ、IL-4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田作军;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和IL-16的ELISA定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10 徐玉;胸腺五肽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0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590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