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基因comE对肺炎链球菌转化率影响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7 11:52

  本文选题:肺炎链球菌 + comE ; 参考:《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转化是细菌基因重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转化的结果可使细菌的染色体整合上外源DNA,从而使其某些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化,并能代代遗传。大量研究证明细菌的转化与其进化、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等生物学性状的表达密切相关。同时转化也成为实验室对细菌进行基因改造的一个简便而重要工具。 肺炎链球菌可以在自然生长状态下产生感受态而发生转化,即自然转化;其感受态也可通过感受态刺激因子(competence-stimulating peptide,CSP)诱导产生,即诱导转化。目前调控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基本分子网络已清楚,但肺炎链球菌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浓度CSP诱导时的转化率差别很大,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操纵子comCDE是调控肺炎链球菌转化发生的关键基因,其中comE为该操纵子发挥作用的效应蛋白,细菌不同转化率的发生是否就是该基因表达变化的直接结果呢?我们的研究思路是:首先缺陷基因comE,以验证基因comE在细菌转化中的关键作用,然后分别探讨CSP诱导转化和自然转化中不同转化率的发生与该基因的相关性,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初步探索其调控机制。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comE基因对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影响。构建comE基因缺陷菌株,比较野生菌株和缺陷菌株的自然转化率及CSP诱导转化率,结果显示comE基因缺陷菌株的自然转化率和CSP诱导转化率为0,提示基因comE为细菌自然转化和CSP诱导转化所必需。 2.探讨肺炎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时间的自然转化率与comE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omE基因在细菌不同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对应的细菌转化率。结果显示细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只有一个转化率高峰,约在菌密度为A550=0.3左右;而基因comE的mRNA表达则有2~3个高峰期,与细菌不同转化率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r0.3),提示可能存在基因comE以外的其他因子与细菌的自然转化率直接相关。 3.探讨不同浓度CSP诱导细菌发生的不同转化率与comE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omE基因在不同浓度CSP诱导时、不同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对应的细菌转化率。结果显示(1)comE的mRNA表达水平在100μg/L CSP诱导后10min显著上升,之后迅速下降,其转化率与其comE的基础表达显著相关(r0.99),提示在该CSP浓度下,细菌的不同转化率发生与comE的基础表达量相关。(2)10μg/L、100μg/L和1000μg/L的CSP诱导转化时,细菌的转化率没有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omE只在100μg/L的CSP诱导时表达量增加,表明细菌不同转化率发生及comE的诱导表达量变化与CSP不存在明显浓度依赖性,提示存在CSP以外的其他因子调控基因comE的表达及细菌的转化,且可能存在基因comE以外的其他因子与细菌的转化率直接相关。 为了探寻细菌转化可能的调控机制,我们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MS)对肺炎链球菌感受态发生到关闭这一时间段内表达的蛋白质进行比较,从蛋白水平分析了其发生不同转化率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细菌在发生不同转化率时期的蛋白表达谱有一定差异,具体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
[Abstract]:Transform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ways of bacterial gene recombination , and the results of transformation can make the chromosome of bacteria integrate exogenous DNA , so that som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can be changed , and the inheritance can be replaced .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cter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biological characters such as evolution , virulence factors and drug resistance .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an be induced by inductive stimulation ( CSP ) , which is the key gene for regul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 . pneumoniae . The research thought is : firstly , the gene comE is the key gene for regul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1 . The effect of comE gen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was constructed . The natural conversion and CSP induced transformation rate of comE gene were compar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rate and CSP induced transformation rate of comE gene deficient strains were 0 , suggesting that comE was necessary for bacterial na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CSP induced transformation .


2 .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atural convers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at different growth tim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mE gene .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comE gen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bacteria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peak of transformation in the whole growth process ,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gene com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bacteria ( r0.3 ) .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re might be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ther factors besides comE and the natural conversion rate of bacteria .


3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omE mRNA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SP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o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10 min after induction of 100 渭g / L CS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omE and comE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the induction of 100 渭g / L CSP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bacterial transformation , we compared the proteins expres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closing this time period by using the proteomic technique ( two -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combined with MALDI - TOF - MS ) .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different conversion rate was analyzed from the protein level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expression profiles of the bacteria in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 periods were different , and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still needed further study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78.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涛;袁春雷;李冬秀;;中山市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苑怡;武娜;朱宝利;陈蕾;朱玉琢;;快速检测NDM-1基因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的建立与评价[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3 钟女奇;赵勇;洪迅;黄芝瑛;;实验动物细菌检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与预防[J];实验动物科学;2011年03期

4 赵柏松;杜娟;王金固;李尚伟;;九香虫血淋巴的抗菌活性初步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5 李健;关欣兰;;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J];蛇志;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媛媛;王一雯;孙胜利;贺建平;;耐青霉素性肺炎链球菌致急性化脓性脑膜炎1例[A];第九届西北五省(区)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徐丽慧;王贤军;王敏敏;董晓勤;;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erm、mef的检测[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晓彦;;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及基因分型[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4 胡惠丽;胡翼云;何乐健;沈叙庄;高薇;杨永弘;;肺炎链球菌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病例中致病地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瑾;胡大康;俞莲花;孙灵芬;陶柳萍;吴苏苏;李淑芬;杨锦红;李向阳;;肺炎链球菌对THP-1细胞分泌ICAM-1影响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李耘;富田芳治;肖永红;刘健;薛峰;池康嘉;;erm(B)和mef(E)介导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分子特性研究[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忠华;刘华;喻华;;69株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活性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高薇;姚开虎;俞桑洁;杨永弘;;2000~2005年分离自北京儿童鼻咽部的19群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9 崔瑾;董杰;姜慧;周爱娥;董珊珊;何於娟;张雪梅;尹一兵;王虹;;肺炎链球菌dnaJ基因缺陷菌株的构建及毒力变化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施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丹;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指南发布[N];健康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颖;肺炎链球菌遇流感病毒危害更大[N];科技日报;2010年

3 王黎;WHO呼吁将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郑灵巧;流感继发肺炎链球菌疾病危害大[N];健康报;2010年

5 记者 毛黎;遨游天宇的特殊客[N];科技日报;2007年

6 记者 吴伟农;美科学家绘制出肺炎链球菌基因图谱[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北京儿童医院微生物免疫室 姚开虎;接种哪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好[N];健康报;2007年

8 陈乐蓉;肺炎[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万同己;肺炎链球菌耐红霉素原因何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姚文;接种哪种肺炎疫苗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巧;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陈蓉;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肺炎链球菌耐药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张雪梅;肺炎链球菌转化对细菌毒力和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马千里;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基因工程疫苗优势抗原筛选[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牛司强;一种肺炎链球菌溶菌酶样假想蛋白质SP0987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涛;儿童肺炎流行特征、病原体诊断方法评价和肺炎链球菌多重PCR分型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闵迅;肺炎链球菌Gts、PotD及SrtA蛋白联合免疫对其感染的保护作用及肺炎链球菌外膜蛋白SPD1741和SPD0280的初步晶体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刘心洁;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幼鼠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9 孟江萍;应用启动子诱捕策略筛选并初步鉴定肺炎链球菌宿主体内诱导基因[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10 胥文春;DFI体内筛选肺炎链球菌致脑膜炎相关基因[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兴华;基因comE对肺炎链球菌转化率影响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姚成;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3 陈保德;肺炎链球菌自杀性荧光报告质粒的构建与评价[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邹莎莎;猕猴源肺炎链球菌分离和鉴定及FQ-PCR建立和在阐明其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曾宪飞;肺炎链球菌LicC蛋白在致病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吴凯峰;三种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联合诱导的特异性IgG抗体介导的免疫保护[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7 杨晓亮;肺炎链球菌假想蛋白SPD0873功能分析及对细菌毒力影响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罗进勇;基因comE、comX、cinA、dnaK在肺炎链球菌感受态形成中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薛新娜;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基因和溶血素基因的融合及高效表达[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周华;肺炎链球菌DHBPs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3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763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