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火针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和脊髓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20 19:24

  本文选题:火针 + 脊髓损伤 ; 参考:《针灸临床杂志》2015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火针对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和脊髓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火针治疗组、脊髓损伤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急性SCI模型,经火针治疗后,在不同时段运用Basso-Beattic-Bresnahan行为功能评分(BBB运动评分),取材后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电镜下火针治疗组大鼠脊髓损伤节段超微结构改变较脊髓损伤对照组有所减轻,有神经纤维修复再生。BBB评分提示火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火针治疗组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火针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ire on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defect and the ultrastructure of spinal cord nerve in SCI model rats. 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ham operation group, fire acupuncture group, spinal cord injury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 The acute SCI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modified Allen's method. The Basso-Beattic-Bresnahan behavioral function score and the motor score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samples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Results: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spinal cord injury segment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of nerve fiber repair regeneration. BBB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ire acupuncture group and other groups, and the score of fire acupunctur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pinal cord injury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fire acupuncture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ural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作者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73839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3JCZDJC31800
【分类号】:R245;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岩;程素利;周震;焦召华;陈爽;;火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BDNF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2年06期

2 李岩;周震;程素利;焦召华;陈爽;;火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后血清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3年01期

3 王民;王栋琪;宋焕瑾;;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不同评分标准的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3期

4 李岩,周震,贺小靖,徐卫革,贺普仁;火针治疗痹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年07期

5 孙立明;李岩;周震;倪虹;张品;艾明媚;刘保红;;火针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宏良,由振东,周水淼,李兆基,路长林,严进,王成海,单晋杰;长期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运动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2 杨青峰,范明,万选才;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模式[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程赛宇,阮怀珍,张金海,吴喜贵;几丁质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修复作用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4 张继平;侯剑萍;符名峗;林爱华;王志彬;李蜀光;;补阳还五汤对脊髓损伤大鼠体重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姚健;刘梅;王晓冬;张沛云;丁斐;;Tropic1808基因重组蛋白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6年03期

6 张成钢;董震;孙培龙;;N-乙酰半胱氨酸对受损臂丛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09年08期

7 李陶,陈意生,王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雪旺氏细胞与周围神经再生[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1期

8 赵佳明;高璐;田英;何国金;陈劲宏;金海威;;电镜下大鼠下牙槽神经压榨损伤后半月神经节神经元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周爱清;;以火针疗法为主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年10期

10 于海龙;卢世璧;彭江;;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的研究与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霍布仁;;蒙医温针作用机理的初探[A];第五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瑞超;李岩;徐家淳;赵志恒;张仁倩;王剑歌;;小议火针烧针标准[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雷;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施万样细胞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炳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创伤性反应[D];吉林大学;2011年

3 时素华;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及神经再生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勇;几丁糖/聚乙烯醇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孙菲;ADSCs-复合去细胞动脉导管对大鼠面神经缺损的修复[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6 李伟;不可逆电穿孔(IRE)对细胞、肌肉及神经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7 闫晓东;电刺激促进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8 肖茜;银杏内酯B对胎鼠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9 高春正;FG-NGF胶膜吻合口包埋促进周围神经生长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李旭东;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士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阳丽华;苘麻茎叶生药学及其抗炎镇痛有效部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昱;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脊髓急性损伤后细胞凋亡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鹏;β-TCP/PDLLA复合材料制备及生物学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康;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裴少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兔脊髓冲击伤[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陈保国;端侧吻合中供体神经吻合口的不同处理对于供体神经和受体神经影响的基础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8 程坦;曲淑琴教授应用祛湿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苏夏;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周培;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渝红,,陈晓鸿,冯新亭;碘离子加火针治疗瘢痕疙瘩50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5年12期

2 王俊娟;许华燕;黄波;李赫东;;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年04期

3 李岩;程素利;周震;焦召华;陈爽;;火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及BDNF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2年06期

4 范英昌;华声瑜;李广斌;苏金铃;赵桂峰;;中药干预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心肌再生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8年03期

5 宋焕瑾,刘淼,雷文黎,卢建,王栋琪,杨益民;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2期

6 贺永胜;郭小兵;邓世康;李力燕;;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生长及分化过程中BDNF的作用研究[J];医学综述;2011年20期

7 罗平,魏会东,阮建蓉;火针治疗腱鞘囊肿36例[J];中国针灸;1997年09期

8 盛丽,曲延华,王京喜,姚伟,王可,贺普仁;火针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8年03期

9 吴峻,沈蓉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2年01期

10 吴峻;火针与温针加拔罐对照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娴武;麻士莲;张仲仪;杨崇礼;齐淑玲;刘文会;邢连胜;;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细胞的超微结构[J];天津医药;1981年03期

2 李汝虹,朱培闳;豚鼠食道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组织化学类型特征[J];生理学报;1984年05期

3 章丽椿;;原发性纤毛活动障碍:纤毛超微结构定量分析[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9年02期

4 李继承;;人胎隔腹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研究[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5 刘文杰;谢凤莲;汤建安;王新英;;失血性休克下犬重要器官超微结构的观察(摘要)[J];新疆医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6 谢汉平,张汗承;正常眼及干眼病角膜上皮的超微结构[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1年02期

7 刘文杰,谢凤莲,汤建安,王新英,郭炯,王建中,邱劲,汤文良,王琪,王海燕,彭秀花;失血性休克下犬重要器官超微结构的观察[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8 井建华;电镜制样过程中取材时间对超微结构保存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孙雨,方凤,李慧,满立新,缪东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显示法的改进及意义[J];解剖学报;2003年01期

10 叶世龙;刘爱芹;苏宁;张永斌;;脂汰清颗粒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弓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衍萍;高慧英;崔海庆;石运芝;李伯勤;;研究生“医学超微结构基础”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A];山东解剖学会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常崇艳;张正旺;陈晓端;;褐马鸡羽毛超微结构探讨[A];第二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谢念铭;丁绍卿;周惠民;王鲁平;袁增麟;王济中;张国来;郎淑慧;;某些微生物超微结构的观察[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4 王哲;郝峰涛;杨周岐;商澎;;中强度磁场对细胞力学性能和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王晓蓉;潘景业;周小洁;陈洁;马继红;方周溪;;不同复苏液对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甘雅玲;郭中伟;;溴氰菊脂对蚯蚓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曾奕明;陈晓阳;黄子扬;;模拟睡眠呼吸暂停间断性合对小鼠心、肾超微结构的影响[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薄爱华;夏苓;张竟时;何丁;戴洁;李海峰;祁晓丽;;肺泡Ⅱ型细胞发生过程中超微结构特点[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9 田牛;李向红;罗毅;刘凤英;单毅;;脏器微血管的超微结构[A];海峡两岸电子显微学讨论会论文专集[C];1991年

10 蒋道松;周朴华;李娈;彭晓英;彭尽晖;;盾叶薯蓣四倍体和二倍体叶表皮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及超微结构比较[A];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烟草对牙周成纤维细胞影响的实验观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冰;蛋壳超微结构影响孵化率及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于军桥;益坎胶囊对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裘波音;水稻铬胁迫耐性的遗传分析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缓解铬毒害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霆;骨骼肌在兴奋收缩偶联过程中超微结构形态变化实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刘玉香;二氧化硫对小鼠几种脏器超微结构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年

3 胡杨志;甲状腺素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表面超微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4 樊吉红;大负荷运动及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D];扬州大学;2010年

5 万宗芳;抗癌药物作用后三种肿瘤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晨;脑动静脉畸形和囊性动脉瘤的超微结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7 郭卿;原子力显微镜对氧化应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8 刘明;冷冻干燥法保存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王鑫;游泳运动对大鼠肌细胞中间纤维和超微结构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10 李雪;番茄幼苗耐弱光评价体系的初步建立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9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779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