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抗白介素-1β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4-30 01:05

  本文选题:抗IL-β单克隆抗体 + 生物学活性 ; 参考:《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17期


【摘要】:目的:建立抗白介素-1β单克隆抗体(抗IL-1β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HEK293-NF-κb-luc细胞系,通过荧光素酶检测系统(Steady-Glo湟Luciferase Assay System)进行抗IL-1β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检测,以抗IL-1β单抗参比品通过平行线分析的方法计算供试品相对效价,并对该方法进行精密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抗IL-1β单抗供试品及参比品该方法中均存在量效关系,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呈平行的直线分布。5批抗IL-1β单抗成品经3次测定,相对效价平均值在(84.57±3.46)%~(101.93±7.5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2批回收率样品经3次测定,回收率分别为(113.00±15.32)%和(108.53±23.51)%。结论:已成功建立抗IL-1β单抗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可作为抗IL-1β单抗生物学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anti-interleukin-1 尾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IL-1 尾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s: using HEK293-NF- 魏 b-luc cell line,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anti IL-1 尾 McAb was detected by luciferase detection system Steady-Glo Huang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and the relative titer of IL-1 尾 McAb was calculated by parallel line analysis. The accuracy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Results: there was a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n the method of IL-1 尾 monoclonal antibody test and reference product. The average relative titer of 5 batches of anti IL-1 尾 McAbs was 101.93 卤7.56g%, which was measured three times on the semi-logarithmic coordinate paper, and the relative titer was 84.57 卤3.46%.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less than 10.2. The recoveries were 113.00 卤15.32% and 108.53 卤23.5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activity of anti IL-1 尾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method has good reproducibility and high accuracy. It can be used as a routin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biological activity of anti IL-1 尾 monoclonal antibody.
【作者单位】: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卫生部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及其标准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4ZX09304311-001,2012ZX09304010)
【分类号】:R39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兰;饶春明;李永红;高凯;王军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09期

2 陶磊;饶春明;王兰;韩春梅;李响;高凯;王军志;;人源化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质控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悦;王晓杰;张睿;蔡敏倩;李婷婷;高丽昌;王珊珊;李海燕;李校X;;bFGF生物蛋白海绵体外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稳定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2 尤晓光;白玉杰;涂蓉;;MR靶向对比剂前体——VEGF165-适配体与VEGF165体外结合实验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1期

3 张晟;罗弟祥;刘怡;何刚;李剑红;柯潇;高小平;;生物膜干涉技术、HPLC及ELISA在抗体定量检测中的比较分析[J];免疫学杂志;2014年04期

4 毕华;丁有学;王兰;刘兰;韩春梅;李永红;饶春明;;ELISA法间接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的相对结合力[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年06期

5 李妍;范泉水;张志晓;郭平;叶锋平;姜晓梅;邱薇;张富强;郑颖;敖琳;;东亚钳蝎蝎毒的毒性及其F(ab’)_2抗体的制备[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05期

6 赵峰;张宜俊;冉艳红;王翠玲;李平;李弘剑;;重组人IL-12病毒去除/灭活工艺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07期

7 刘晶晶;郭莹莹;李艳琪;王文文;吴祖泽;靳继德;;荧光定量PCR检测重组新蛭素中毕赤酵母基因组DNA的残留量[J];生物技术通讯;2014年03期

8 汪洁;卢雪梅;黄演婷;金小宝;朱家勇;;地高辛探针检测重组肝靶向干扰素宿主DNA残留量的研究[J];生物技术;2014年05期

9 王平;林海涛;焦小玲;刘梅影;;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年12期

10 刘培培;廖辉辉;刘伟旭;陈香;谭青乔;;重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晟;罗弟祥;刘怡;何刚;李剑红;高小平;;抗体含量检测的生物膜干涉技术、HPLC及ELISA的比较[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饶春明;赵阳;李永红;王军志;;应用荧光法测定重组细胞因子中残余DNA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年12期

2 王兰;高凯;毕华;李永红;饶春明;;荧光法和DNA杂交法检测重组技术产品中残余DNA的比较[J];药物分析杂志;2009年07期

3 陶磊;饶春明;高凯;史新昌;赵阳;王军志;;重组嵌合抗CD20 IgG1型单克隆抗体的结构验证[J];药学学报;2010年06期

4 王兰;王军志;;关于生物制品残余DNA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勃;72肽和77肽IL-8的体外嗜中粒细胞刺激活性和体内早期炎症反应作用的比较[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2年05期

2 刘丽,王颖,田生礼,芦兴武,孟岩,刘立忠,谢宝树,冷爱军;血小板生成素糖基化与其体内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1999年02期

3 高扬,刘志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3年02期

4 王国栋;王世立;韩金祥;孙杰;车婧;赵甜娜;李俊玲;;重组人成骨蛋白-1的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J];山东医药;2006年14期

5 董燕;王捷;谭刘欣;张宏斌;武婕;;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6年02期

6 李碧婵;;多糖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22期

7 张晴妮;徐骥;李飞;芮康宁;贾世香;杨子义;;重组小纤溶酶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08期

8 贾茜,景红,田雪虹,谭丽霞,齐晓波;国外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产品的体内外生物学活性测定[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0年04期

9 赵宝华,许崇波,边艳青,段相林,朱平;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英文)[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英华,朱威,胡福良;蜂胶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下)[J];蜜蜂杂志;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冷静;;成团泛菌低分子脂多糖的生物学活性研究[A];广西微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晓明;李策生;张爱华;刘俊生;李萍萍;方志正;;人SARS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魏冬梅;朱敏生;;重组人内皮抑制素单体和二聚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活性探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兰;史新昌;高凯;饶春明;;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生物学活性分析[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罗绪刚;李素芬;刘彬;卜友泉;邝霞;余顺祥;;以含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评价肉鸡对不同形态锰源的生物学活性[A];家禽研究最新进展——第十一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童铁钢;白宇;王群;张维军;刘光亮;徐树兰;林燕;孙庆歌;吴东来;;重组马白细胞介素-18生物学活性的测定及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瑞军;田志刚;魏海明;孙lm;刘金生;王郡甫;王增鑫;张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的高效表达、初步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陆长明;邓忠彬;郁建峰;马泓冰;王凤鸣;张学光;;人ICOS/GL5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李鸿昌;焦玉莲;孙文萍;赵跃然;;重组人可溶性突变体BAFF蛋白的制备及生物学活性鉴定[A];泛环渤海地区九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康乐;胡庭俊;;一氧化碳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梅;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生物学活性检测及其对鸡免疫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张志珍;基因工程制备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黄河;Flt3配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D];吉林大学;2006年

4 秦艺e,

本文编号:1822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1822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