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诱导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题:胎盘 + 间充质干细胞 ; 参考:《军事医学》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建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模型,探讨其衰老的相关生物学改变,从而为衰老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细胞模型工具。方法取新生胎盘组织利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第3代细胞接种到培养皿。在完全培养基基础上分别加入终浓度100、200、300μmol/L的过氧化氢(H2O2)培养2 h,处理结束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进行MTT、细胞周期分析、分化诱导实验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验证衰老MSCs模型的建立,应用RT-PCR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p21、p53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00μmol/L H2O2作用2 h,倒置显微镜下见MSCs形态较为宽大扁平;MTT光密度值显著下降,流式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处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减弱;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16、p21、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200μmol/L H2O2作用2 h可建立MSCs体外衰老模型,该模型细胞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是由p16、p21、p53细胞周期蛋白的活性调节引起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ging mode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nd to explore the biological changes related to its senescence, so as to provide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study of aging. Methods Human plac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enzyme digestion. The third passage cells were inoculated into a petri dish. Hydrogen peroxide (H _ 2O _ 2) with final concentration of 100200300 渭 mol / L was added to the complete culture medium for 2 h, and then replaced with the complete medium for 24 h. MTT, cell cycle analysis, differentiation induction test and 尾 -galactosidase staining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establishment of aging MSCs model.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16p21 p21 p53 mRNA.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00 渭 mol / L H _ 2O _ 2 treatment for 2 h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MTT optical density of MSCs under inverted microscope.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cells in G _ 0 / G _ 1 phase was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尾 -galactosidase positive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ression of p16 p21 and p53 mRN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200 渭 mol / L H _ 2O _ 2 for 2 h can induce the senescence model of MSCs in vitro, and the biological changes of the model cells may be caused by the regulation of cyclin activity in p16 p21 ~ (-1) p53 cells.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分类号】:R3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军;徐曼;盛宏霞;孔维霞;扈江伟;廖丽;汤永永;宁红梅;张斌;陈虎;;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的稳定性[J];军事医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冬冰;何志旭;李永念;王凤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后细胞核型稳定性[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Minjie Zhang;Caiyun Yang;Huixian Liu;Yingli Sun;;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re Sensitive to DNA Damage[J];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13年05期
3 何琪杨;;老年病的特征及其与衰老的关系[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张乔;袁方;黄亚琴;陈志文;杨劲;;DNA损伤修复蛋白XPF影响肾癌细胞顺铂耐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印大中;高军;;研究衰老标志物可从衰老生化本质出发[J];医学争鸣;2014年02期
6 杨永录;卜舒;李博萍;;行为性体温调节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7 王艳;王正珍;;40~59岁女性体力活动水平与端粒体相对长度的相关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8 姜洪刚;宁桂兰;郑景辉;;核因子IA在神经角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的关系[J];吉林医学;2014年02期
9 KONG Feng;ZHENG ChengYun;XU DaWei;;Telomerase as a “stemness” enzyme[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年06期
10 任朋亮;范雪娇;杨晓龙;刘明佳;刘戟;黄晶晶;;SIRT1增强青光眼小梁网细胞DSBs修复能力及抗细胞衰老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Qinjun Zhao;Hongying Ren;Zhongchao Han;;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munomodulatory capability and clinical potential in immune diseases[A];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必胜;几个血管、淋巴管相关基因的调控与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翟超;SIRT1在间充质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CX32/CX43在肝干/祖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3 杨璐萌;人参皂苷Rg1延长C57BL/6J小鼠寿命及延缓脑老化的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江建青;尿毒症高转化骨病大鼠BM-MSC培养鉴定及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机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5 杨洁;Sema4C通过介导血管新生和巨噬细胞募集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司晓宇;p21功能缺失在端粒DNA损伤所致细胞衰老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汤浩;强化表达VEGF的老年人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脑缺血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露;SUMO化修饰影响REGγ功能的分子机制及REGγ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赵兰君;突变p53蛋白p53~(N236S)促进肿瘤形成作用及普洱茶对p53~(N236S)的靶向调控[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10 曾涛玲;E3泛素连接酶Nedd4-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双重作用机制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P16基因高表达对细胞衰老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3年
2 王文秀;抗阻运动对自然衰老小鼠骨骼肌Sirt1/p53/caspase-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DNA损伤应答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戴唯;ASPP家族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ROS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3年
5 上官陈燕;DNA损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相关异染色质凝集(SAHF)模型建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佳娜;乳腺癌细胞中ERα与P73α的相互关系[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7 董安亮;咖啡酸3,4-二羟基苯乙酯(CADPE)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敬涛;pCDF-Twist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对结肠癌细胞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程婷婷;P53在高氧致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KGFR表达变化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跃欣;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莉娜;王颖;张艳艳;关伟军;;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28期
2 饶圣宏;;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3 王佃亮;张艳梅;杜娟;;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制备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10期
4 李陈;肖玉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5 李丽春;李剑平;;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治疗:特点与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4期
6 殷海斌;田新;杨春会;高晓慧;;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14期
7 许琴,朱依纯,肖雁冰,田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张明伟,郭子宽,刘晓丹,吴英,侯春梅,毛宁;小鼠骨骼肌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年05期
9 李府;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4年02期
10 陈光辉 ,王燕,李天德,邵建华;自成人脂肪组织分离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菊;胡亮杉;郭坤元;;间充质干细胞对衰老大鼠睾丸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郭勇;张西正;李瑞欣;张春秋;郭春;张彦军;闫玉仙;;力学拉伸对经5-氮胞苷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力;王海燕;杜娟;赖洁娟;刘庆;黄苏娜;蒋建新;;直流电刺激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物理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丽;呼莹;马冠杰;姜学英;赵春华;;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对造血恢复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韩钦;刘艳宁;何东南;闫曦;曹莹;赵春华;;分离和鉴定小肠上皮干细胞及其可塑性与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刘晓丹;刘兵;李秀森;毛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姜玉玲;乔虹;刘梦雪;李强;孙玉倩;张巾超;;瘦素诱导体外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肖娜;郭锦鹏;赵秀华;金文静;卢光t;程腊梅;;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陈广华;杨婷;付t$t$;苗瞄;金正明;唐晓文;韩悦;何广胜;仇慧英;马骁;陈峰;薛胜利;王荧;孙爱宁;吴德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皮质激素耐药的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分析[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洪珞珈;赵明明;张宇晶;;间充质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A];2012年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及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满学杰;天津滨海新区建最大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满学杰;津昂赛打造间充质干细胞生产基地[N];医药经济报;2008年
3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输血科 李忠俊 整理 吴刘佳;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又见新方法[N];健康报;2013年
4 上海生科院 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 曹楷;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中的孙悟空[N];上海科技报;2014年
5 记者 陈建强;首家间充质干细胞库在津建成[N];光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冯国梧;细胞产品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方案获准[N];科技日报;2007年
7 实习生 刘霞;间充质干细胞有望用于面部整形[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新佳;我国“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冯国梧;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规模化运营[N];科技日报;2008年
10 刘莹清;全球首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泰达规模运营[N];北方经济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增强骨形态形成蛋白9介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及成骨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2 郑宗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王宪英;脑组织微环境及神经甾体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4 李晓东;牙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牙向分化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郭虹;胎儿多种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及胎儿骨髓血液血管干细胞特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侯静;间充质干细胞在辐射损伤后干性维持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袁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不同类型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调控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8 来晓瑜;一个新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抗原的鉴定和间充质干细胞亚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韩春;牙根发育期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10 孙念政;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及其对糖尿病鼠降糖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克隆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苏晓华;牛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邓长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杨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D];吉林大学;2013年
5 马云鹏;应用大块平铺法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传代、冻存及复苏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那仁格日勒;溶血磷脂酸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理[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王黎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泌蛋白表达谱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8 唐秋灵;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男性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9 徐小霞;人胎盘绒毛层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优化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军;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培养及成骨潜能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06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106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