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血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9 13:49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津市源自病人的麻疹病毒野毒株的基因变异状况及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1.采集2002-2008年疑似麻疹患者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 2.提取病毒培养液中的RNA,用一步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编码核蛋白(nucleoprotein)的N基因C端594个核苷酸片段,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后与国际标准株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3.使用GENRUNER软件筛选N基因C端594个核苷酸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确定BcnⅠ用来建立RT-PCR-RFLP的麻疹病毒基因分型方法,以区分麻疹病毒疫苗株和中国流行的野毒株; 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前的抗体水平进行分析,了解保护性抗体的衰减过程; 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中和抗体检测法对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健康人群免疫前后的抗体水平进行测定,评价麻疹减毒活疫苗对流行病毒株的保护效果; 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2010年麻疹疑似病例血清特异性IgM抗体,了解天津麻疹疫情变化趋势,据此评价麻疹计划免疫和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的效果。 结果: 1.采集2002-2008年天津地区散发和暴发的麻疹疑似病例标本,共189份,其中132份尿液中分离到57株麻疹病毒,阳性分离率为43.18%;采集57份咽拭子中分离到23株麻疹病毒,阳性分离率为40.35%; 2.在所有分离到的80株麻疹病毒株中有11人是咽拭子和尿液同时阳性,取其一做PCR和序列分析,鉴定的总数为69株。69株麻疹病毒经对N基因C端594bp的RT-PCR-RFLP证实均为H1基因型,其中除2002年1株(1.45%)病毒为H1b基因亚型,其余均为H1a(98.55%)基因亚型,未发现疫苗相关株(A基因型),表明H1a亚型为优势流行型; 3.选取24株麻疹病毒进行N基因C端450个核苷酸的种系发育分析,2002-2008年流行的H1a亚型毒株的变异范围为0.002-0.038(1-17个核苷酸差异),表明天津地区流行的麻疹是由不同麻疹病毒株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 4.本论文建立的RT-PCR-RFLP方法可以区分中国麻疹病毒流行株H1a、Hlb基因亚型及A基因型(疫苗株),与序列分析结果完全一致。该方法简便、快速、特异、经济,适用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5.对922名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疫苗免疫前后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比较,显示其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滴度(GMT)方差分析提示小于8月龄、高中二年级和20-25岁三个年龄组的GMT水平较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6.采用中和抗体法评价13名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后IgG抗体对疫苗株和流行病毒株的保护作用,两者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前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的有效性; 7.对160例8月龄以下婴儿的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新生儿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仅为36.8%,到7月龄时降至12.5%,随着月龄增长逐渐衰减; 8.2010年565例疑似麻疹病例中,小于8月龄组和大于14岁组共计509例(90.09%),远远多于8月龄-14岁组(9.91%)。509例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329例,阳性率高达64.64%,表明2008年麻疹强化免疫是有效的,但现行麻疹疫苗的免疫程序需要进一步调整。 结论: 1.天津市流行的麻疹病毒株以Hla亚型为优势流行型,N基因C端450个核苷酸分析显示流行毒株间有1-17个核苷酸的差异,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传播链,其变异属于抗原漂移; 2.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初免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对疫苗株和流行病毒株的保护作用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前使用的麻疹减毒活疫苗用来预防是有效的; 3.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前抗体平均浓度(GMC)随着月龄增长逐渐衰减,易感儿增多;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疫苗免疫前后的特异性IgG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滴度(GMT)方差分析提示小于8月龄、高中二年级和20-25岁三个年龄组的抗体水平较低(P0.0001),结合2010年麻疹疫情反弹的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现行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需要进一步调整; 4.本研究建立的RT-PCR-RFLP方法能够区分中国麻疹病毒流行株H1a、Hlb基因亚型及A基因型(疫苗株),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经济的优点,适用于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丰达星;张珍英;徐瑾;;河南省2008~2009年麻疹野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战昀;韩文瑜;丁壮;;麻疹病毒细胞膜受体研究进展[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智宏;王晓红;朱启昒;;2005年1~6月上海地区儿童麻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杨志军;唐俊杰;;麻疹减毒活疫苗几种途径免疫小鼠的抗体应答[A];生命科学与微生物专辑[C];2004年

4 谢蕾;王宇芳;;625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艳霞;董菊;穆耶赛尔;;运用PDCA程序阻断麻疹病毒在门诊的传播[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李凌云;齐义鹏;渡边伦子;上田重晴;;控制麻疹病毒血凝集性及病毒与细胞受体结合作用的重要功能位点[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卢亦愚;;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我省今年麻疹流行株的基因特性[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8 陈震霖;张景明;;陕西省麻疹发病与运气理论的相关性[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宋战昀;韩文瑜;丁壮;;麻疹病毒细胞膜受体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寇宇;孙昼;于新芬;杨旭辉;李钧;谢立;潘劲草;;一起婴幼儿医院内获得性麻疹病毒和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调查[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有国;麻疹病毒自述[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市疾控中心 仲秋;麻疹的临床症状及预防[N];无锡日报;2007年

3 王有国;麻疹病毒自述[N];家庭医生报;2006年

4 慰鄂;防麻疹:开窗通风打疫苗[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杨燕贻;正确护理麻疹患儿[N];家庭医生报;2007年

6 中国消费者报 孙燕明;麻疹患者发烧时不要过分使用退烧药[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7 季壮壮;婴儿早春防麻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季壮壮;小心早春婴儿麻疹[N];科技日报;2007年

9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宝甲;冬末春初防麻疹病毒[N];健康报;2009年

10 王振戎 记者 张平;力争2012年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N];南昌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淳玲;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麻疹病毒侵染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刘鑫;麻疹病毒通过受体SLAM对昆虫细胞的感染及其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俞雪莲;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边疆;吉林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淑华;计划免疫后麻疹流行特征与预防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胡钰;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喜悦;小反刍兽疫(PPR)ELISA及PCR诊断方法的建立[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8 任桂杰;副粘病毒F蛋白特异性膜融合功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麻疹病毒基因分型及血清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郑敬彤;长春地区麻疹野毒株H基因与F基因变异情况及流行病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马春燕;麻疹感染与糖代谢相互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范丽霞;青海省2000-2011年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5 谢天胜;浙江省一起麻疹爆发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观察[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杨以平;重庆市主城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刘淑霞;1963~2010年聊城市麻疹疫情变迁及原因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杨珊明;奉化市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原因探讨[D];浙江大学;2011年

9 丁晓艳;江苏省麻疹的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10 孙凡太;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麻疹抗体检测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59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259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