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18-10-10 10:05
【摘要】: 实验目的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重要的生理菌,其表面分子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已被证实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延缓衰老,但其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用H2O2诱导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出现“应激诱导早熟性老化”(stress-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SIPS),观察双歧杆菌LTA是否具有对抗H2O2诱导细胞衰老的作用,以及WI-38细胞中p21、CDK2和cyclin E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双歧杆菌LTA抗细胞衰老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实验方法 1.采用噻唑兰比色(MTT)法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前后,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生存率影响的变化;用亚致死量的H2O2诱导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衰老细胞,计算其阳性百分率并检测经双歧杆菌LTA处理前后对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百分率的变化。 2.双歧杆菌LTA体外作用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后,用RT-PCR检测衰老相关指标p21、cyclin E和CDK2的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分析p21、cyclin E和CDK2蛋白水平的变化。 实验结果 1.经双歧杆菌LTA作用后,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的生存率增高并且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率降低。 2.经双歧杆菌LTA作用后,WI-38细胞中与衰老相关的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yclin E和CDK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实验结论 1.双歧杆菌LTA能抑制H2O2对WI-38细胞氧化损伤作用,抑制H2O2对WI-38细胞诱导衰老的作用。 2.双歧杆菌LTA能明显下调WI-38细胞中p2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上调WI-38细胞中cyclin E和CDK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Bifidobacterium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bacterium in human and animal intestinal tract. Its surface molecule (Lipoteichoic acid has been proved to have antioxidant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delay senescence, but its mechanism is not very clear. In this study, H2O2 was used to induce human embryonic lung diploid fibroblasts (WI-38) to appear "stress-induced premature aging" (stress-induced premature senescence,SIPS). Whether the bifidobacterium LTA could antagonize the senescence induced by H2O2 was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expression of p21 CDK2, cyclin E mRNA and protein in WI-38 cells were also studied to explore the cell cycl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bifidobacterium LTA against cell senescence. Experimental method 1. The changes of WI-38 survival rate of human embryonic lung diploid fibroblasts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LTA were detected by thiazolam colorimetric (MTT) assay, the senescence of cells was induced by sublethal H2O2, and the aging cells were detected by 尾 -galactosidase cytochemical staining. The positive percentage of 尾 -galactosidase was calculated and the changes of 尾 -galactosidase cy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Bifidobacterium LTA. 2. Bifidobacterium LT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mRNA levels of p21 cyclin E and CDK2 in human embryonic lung diploid fibroblasts treated with WI-38 in vitro.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21 cyclin E and CDK2 protein levels. Experimental results 1. After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LTA, the survival rate of human embryonic lung diploid fibroblasts increased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尾 -galactosidase cytochemical staining decreased. 2.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RNA and protein of senescence related p21 in WI-38 cells wa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bifidobacterium LTA. The expression of mRNA and protein of cyclin E and CDK2 was increased. Conclusion 1. Bifidobacterium LTA inhibited the oxidative damage of H2O2 to WI-38 cells and the senescence of WI-38 cells induced by H2O2. 2. Bifidobacterium LTA coul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p21 mRNA and protein in WI-38 cells, and up-regulat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cyclin E and CDK2 in WI-38 cell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耀;张德纯;;双歧杆菌脂磷壁酸抗衰老的研究现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邓一平,王跃,胡宏;双歧杆菌及表面分子对胃粘膜糖蛋白的粘附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4期

3 蒋虹!400016,胡宏!400016;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诱导大肠癌细胞分化的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年02期

4 蓝景刚,胡宏;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免疫增强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3期

5 王跃;付玉荣;刘明方;陈淑惠;;双歧杆菌脂磷壁酸抗免疫衰老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6 张宏娟;王跃;刘明方;陈淑惠;;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表型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3期

7 刘春梅;魏华;郭亮;万翠香;;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8 侯任穷;李玉涛;张宇;刘宁;;纳米四氧化三铁双歧杆菌LTA对实验性胃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5期

9 蓝景刚,胡宏,康格非;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MNNG致小鼠肠粘膜细胞DNA损伤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1998年01期

10 蓝景刚,胡宏,康格非;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MNNG诱导SOS反应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宁;郭斌;王跃;;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增强化疗药物抗肝癌细胞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程茜;聂晶;;双歧杆菌及其WPG对脐血来源DC分化成熟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熊菲;程茜;;双歧杆菌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黄鸿眉;程茜;;双歧杆菌对轮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IL-8、TNF-α分泌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斯大勇;张日俊;;乳酸菌粘附的机制、特点、生物学作用[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丽达;倪学勤;曾东;;双歧杆菌植酸酶的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管晓冉;张德纯;李金玲;席青;;双歧杆菌发酵果蔬汁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8 程茜;黄鸿眉;;双歧杆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IL-8、TNF-α分泌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9 庞小燕;赵立平;;基于属特异性PCR基础上的TGGE和克隆文库方法分析人粪便中双歧杆菌的组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袁静;王恒梁;黄留玉;;双歧杆菌体内体外的比较蛋白质组和比较转录组学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在这里 生命将会出现奇迹[N];科技日报;2000年

2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低聚木糖与微生态、双歧杆菌及人体健康[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3 何德功;日本研究出用双歧杆菌治疗癌症的技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北京军区总医院营养科 魏文青;益生菌——肠道清道夫[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严双红;保健从肠道开始[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副主编 杨景云 教授;龙拱双歧因子制剂——奉献给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健康[N];科技日报;2000年

7 谭医生;调节肠胃,从宝宝开始[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地位[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低聚果糖的发展历程[N];消费日报;2007年

10 比利时新鲁汶天主教大学 玛塞尔·罗伯弗劳德(Marcel Roberfroid) 陈晓林 马志民 译;益生元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N];中国食品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青;耐氧性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特性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邹强;双歧杆菌微胶囊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许飞利;我国食品工业常用益生乳酸菌菌种分型与溯源数据库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4 姚君;携带hIL-10基因的双歧杆菌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孟祥晨;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6 李平兰;长寿老人源双歧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生理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7 付艳茹;婴儿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生产工艺及其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8 钟世顺;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体外调节肠上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龙若庭;胃泌素调节激素(OXM)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转基因双歧杆菌对肥胖小鼠食量、体重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国兴;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宁;双歧杆菌脂磷壁酸联合5-氟尿嘧啶抗肿瘤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李芙蓉;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B16荷瘤小鼠NK细胞受体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邹芳勤;双歧杆菌抑制因素研究和动力学模型建立[D];江南大学;2004年

4 陈玉梅;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治疗食物过敏小鼠及对调节性T细胞影响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学敏;化疗药物对血液肿瘤患儿肠道菌群影响及微生态调节剂干预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莉滟;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7 于静;用PCR法快速定量人类粪便中双歧杆菌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

8 黎永学;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包海泉;益生菌制剂对家畜免疫促进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10 徐广超;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功能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1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261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