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介素27(IL-27)是一个IL-12相关的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免疫和炎症发生的过程中表现出似乎相互矛盾的作用。IL-27包含p28和EBB两个亚基,作用于WSX-1亚基(也叫作TCCR)和gp130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IL-27R)传递信号。很多类型细胞如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表达IL-27R。IL-27R与配体的结合诱导了胞内的信号途径,包括Janus kinases(JAK)和STAT转录因子。起初IL-27被认为通过诱导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 cells)的分化而促进炎症的发生。很多研究表明,在TH1分化的早期,IL-27诱导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T-bet可上调初始CD4+T细胞IL-12受体的β2亚单位(IL-12Rβ2)的表达,使其获得对IL-12的反应性;也有研究表明,IL-27可以不依赖于T-bet而促进TH1分化。然而,在许多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中,缺乏IL-27受体的小鼠在TH1和TH2型反应中都发展成为过度的病理性炎症反应,这表明IL-27有抗炎作用。就IL-27的抗炎机制而言,IL-27可通过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IL-2的产生而抑制其增殖。IL-27还能在很多动物模型中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多发性硬化的动物模型),抑制产IL-17的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最近的研究还发现了IL-27的另一个新功能,即IL-27能诱导产生IL-10的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IL-10参与IL-27对IL-17的抑制作用,但不为IL-27抑制Th1细胞IL-2的产生所必需。在继发性转移而形成的EAE模型中,IL-10介导了IL-27对脑膜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IL-27的抗炎和促炎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MHCⅡ类分子和它们的辅助分子,如恒定链(Ii)和非经典的MHCⅡ类分子(DM和DO)在胸腺分化(thymic education)的过程中限制机体对自身和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他们的表达也对外周T细胞激活至关重要。MHCⅡ的表达被很多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γ(IFN-γ)调控,IFN-γ能通过上调免疫细胞MHCⅡ的表达而增强免疫反应。MHCⅡ基因的转录主要由一个关键的的调节子,Ⅱ类转录活化子(classⅡtransactivator,CIITA)控制,CIITA的基因至少包含3种不同的启动子(CIITApⅠ、CIITApⅢ和CIITApⅣ),这些启动子表现出组织细胞特异性的激活及对细胞因子的不同反应性。 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IL-27促炎的机制。首先我们观察了IL-27对内皮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IL-27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可快速诱导干扰素调节因子1(IFN regulatory factor-1,IRF-1)的表达,并显著升高CIITA亚型Ⅳ的表达。与CIITAⅣ的表达相一致,MHCⅡ基因的表答也升高。IL-27也能增强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另外,在IL-27的作用下,β2-m和TAP-1 mRNA的表达水平也升高。基因芯片分析表明IL-27可以显著上调内皮细胞很多和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包括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3CL1的表达。这些结果首次表明IL-27能在内皮细胞上调MHCⅡ类和Ⅰ类分子的表达,提示IL-27对血管内皮的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我们进一步观察IL-27对THP-1单核细胞系的作用。THP-1细胞是研究单核细胞的很好的模型。与在内皮细胞相似,IL-27可上调THP-1细胞CIITAⅢ和CIITAⅣ的mRNA表达水平,导致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增加,以及HLA-DM和DO的表达水平升高。另外,IL-27可上调beta-2m、TAP-1和MHCⅠ类分子的表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IL-27可增强THP-1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及粘附分子CD54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IL-27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 为了进一步分析IL-27通过何种信号机制参与调节CIITA和MHCⅡ的表达,我们用ERK抑制剂U0126、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和PI3K抑制剂LY294002来观察各条信号通路在IL-27诱导CIITA和MHCⅡ表达中的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p38MAPK和PI3K信号通路都为IL-27作用下最优化的MHCⅡ的表达所必需,而ERK信号通路对IL-27诱导的MHCⅡ表达有抑制作用。另外,PI3K信号通路也为IL-27诱导最优化的MHCⅠ表达所必需。这些结果表明PI3K信号通路参与正调控IL-27介导的效应,而ERK信号通路对IL-27诱导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LR2激动剂Pam3CSK4和TLR4激动剂LPS介导的TLR信号能部分阻断IL-27诱导得THP-1细胞MHCⅡ的表达。LPS的抑制效应部分通过ERK和p38MAPK信号途径介导。 研究表明IL-27对很多实体瘤有很强的抗肿瘤效应。IL-27的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诱导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IL-27还能通过诱导IP-10和MIG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我们的另外一项研究是构建IL-27的表达载体而评估其对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抗肿瘤效应。我们用重叠延伸PCR来扩增信号肽和单链IL-27融合基因,然后把这些基因插入许多真核表达载体中,包括pIRES2-EGFP、pcDNA3.1(-)、p3XFLAG-CMV-9和PCAGEN。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IL-27表达载体转染的293T细胞上清中IL-27的分泌和表达。我们用液压基因转移法(hydrodynamic gene transfer,HGT)将IL-27表达载体导入小鼠体内后,在小鼠血清中也能检测到IL-27的表达。我们用能否诱导HUVECsCIITAmRNA的表达来鉴定IL-27的生物学活性。 总之,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IL-27能够诱导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CIITA和MHCⅡ的表达。IL-27还能上调MHCⅠ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另外,IL-27能激活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IRF-1。ERK、p38MAPK和PI3K信号通路可被IL-27直接激活并在调节IL-27效应的过程中有关键作用。这些结果表明IL-27有调节抗原提呈的新功能,并揭示了一种IL-27促进T细胞的激活和获得性免疫发生的新机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强,纪春岩,马道新;NOTCH配体Jagged2和Delta4对32D细胞的分化抑制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年04期
2 吴长有;初始和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J];现代免疫学;2005年05期
3 国海东;张贵焘;王海杰;王新艳;谭玉珍;;PI3-K/Akt信号通路对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J];解剖学报;2008年04期
4 ;美国开发出使干细胞分化成肌肉的基因开关[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9年03期
5 李均;岳瑞华;沈钧乐;肖俊;;CDK2促进K562细胞早期红系分化[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5期
6 陈博;彭代智;;组织和器官脱细胞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年06期
7 吴易元;;T细胞成熟和分化的因子[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84年06期
8 Haynes BF ,陈英玉;T细胞前体的个体发生—有关人T细胞早期发育的模型[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0年03期
9 孟希娟;干细胞的故事[J];科学启蒙;2003年12期
10 陈万涛,何荣根,周晓健,刘兴坤,张志愿;维甲酸受体-β基因联合维甲酸对Tca811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彦;;《细胞分化》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2 尹青;张雷;李莉;谢丹丹;龚淼;;体外心肌样环境对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3 丁建东;;图案化表面与干细胞分化[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大会邀请报告[C];2013年
4 陈思;黄欣;陈少华;杨力建;郑海涛;李扬秋;;BCL11B基因在T细胞分化和增殖中调节作用的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江键;崔黎丽;宋诚荣;王小平;宋茂海;;负极性驻极体诱导3T3细胞表面电荷和游离钙浓度的变化[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梁冀;于会梅;傅继东;郭昂;杨黄恬;;内质网钙离子释放受体对干细胞分化的调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罗家江;;TH17细胞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项盈;金洁;沈丹;郑强;谢纯刚;贾冰冰;黄国平;王金福;;复苏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多系细胞分化的诱导[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汪洋;朱椰凡;余华军;符竣惠;徐启纲;曾其强;吴建波;张启瑜;;三种全肝脏去细胞化流程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细胞组分残留量的研究[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常平安;陈瑞;李薇;伍一军;;神经病靶标酯酶的增强表达抑制哺乳动物细胞的增殖[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荣祥;人类生命细胞 再生物质的发现与研究[N];健康报;2007年
2 张佳星;干细胞分化路径存在差异性[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常丽君;美生物学家打造出“细胞黑客”[N];科技日报;2010年
4 史军;剥开黏合的细胞之书[N];健康报;2012年
5 张佳星;分化之路 殊途同归[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施嘉奇 通讯员 王姿英;探索中药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N];文汇报;2009年
7 记者陈超;日开发细胞间隔离培养技术[N];科技日报;2003年
8 记者 钱铮;日本用人类iPS细胞首次制成血小板[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陈超;科学家发现引发细胞分化的分子通道[N];科技日报;2010年
10 记者 白毅;我国科学家用iPS细胞首获克隆猪[N];中国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NIH3T3细胞中PKC通过MPF影响G2/M期进程[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2 孙丽光;诱导T细胞成熟及免疫抑制剂对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3 孙敬岩;吲哚胺2,3双加氧酶诱导调节性T细胞参与肿瘤免疫耐受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4 胡石琼;细胞附着的力学和动力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恩德;人记忆性T细胞的调控及调节性T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钧;中医圆道理论指导下模拟微重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7 陈,
本文编号:2343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43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