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人CD160转基因细胞株的构建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发布时间:2018-11-20 17:31
【摘要】: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CD160是一个27 kDa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q21.1。CD160最早发现于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细胞表面,有一个IgV样结构域,由于剪接拼接的不同,CD160有四种异构体,之前的研究都是针对于传统的GPI-CD160。CD160的mRNA和蛋白在人CD56_(dim)CD16~+NK细胞,NKT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高表达,而在B细胞和脊细胞中不表达。组织中,CD160在脾、小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较高,而在脑、肝、心、胸腺等表达较低。在NK细胞上,CD160也能广泛的识别经典和非经典的MHCⅠ类分子,并在免疫应答中起到正向刺激的作用。同时,CD160跨家族结合HVEM,抑制CD4~+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且降低CD3ζ链的磷酸化,产生新的共抑制信号途径,在免疫应答中起到负向抑制的作用。由于这一新的共抑制信号途径发现较晚,CD160在许多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可知。本研究旨在克隆人CD160基因,并建立CD160的转基因细胞株,研制抗人CD160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物质基础。 第一部分人CD160基因的克隆、基因转染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克隆人CD160编码区基因,构建含有人CD160基因的重组载体,获得稳定表达基因的转基因细胞,并验证其是否具有功能性。 方法:从人外周血cDNA文库中扩增出了CD160的基因,并克隆入pMD19-T载体,另以VSIG4基因的cDNA为模板扩增跨膜区基因。将T载体和跨膜区基因双酶切后回收的两个基因片段装入pIRES2-EGFP载体,转染L929细胞。经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CD160分子的转基因细胞株,并命名为L929/CD160TMV。采用流式细胞仪等分析鉴定CD160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和L929/HVEM共培养后的结合情况。 结果:成功克隆出了CD160的基因,构建了含人CD160基因的重组载体,筛选并获得稳定表达人CD160分子的转基因细胞L929/CD160TMV。初步检测该转基因细胞能结合L929/HVEM转基因细胞,证明其功能性。 结论:成功建立了可稳定表达人CD160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为研制抗人CD160单克隆抗体提供了有效的免疫原。 第二部分抗人CD160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目的:研制鼠抗人CD160单克隆抗体,为探讨CD160/HVEM相互作用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提供手段。 方法:以表达人CD160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L929/CD160TMV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和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并以转基因细胞L929/CD160TMV和L929/mock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筛选细胞进行筛选。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培养,获得特异性分泌鼠抗人CD160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法,Dot-Blot和位点竞争结合抑制等实验,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和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 结果:成功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CD16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E2,经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分析显示,其重链为IgG1亚类,轻链则为κ链。Dot-Blot鉴定分析,3E2能与L929/CD160TMV细胞裂解液反应,而不与L929,L929/mock细胞裂解液反应。竞争结合抑制实验显示,3E2和商品化抗体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不产生竞争作用。 结论:成功获得1株稳定分泌特异性鼠抗人CD160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且与商品化抗体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从而为研究CD160/HVEM共抑制信号对T细胞的抑制性调节提供手段。 综上所述,本课题成功建立了可稳定表达人CD160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为研制抗人CD160单克隆抗体提供了有效地免疫原并成功获得1株稳定分泌特异性鼠抗人CD160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与商品化抗体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为研究CD160/HVEM共抑制信号对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提供手段。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善华;;用于诊断试验和亲和层析的单克隆抗体;抗体工程的初步阶段[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1983年03期

2 闫燕华;;分泌抗HTG(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J];现代免疫学;1985年03期

3 蒋性凡;周继文;黄翠英;任继明;杨守纯;;鼠单克隆抗HBc检测病人血清抗HBc应用的研究[J];现代免疫学;1985年03期

4 林漓;;用单克隆抗体成像法检测血管栓塞[J];国外医学情报;1985年02期

5 韩荣兴;人肝细胞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6年04期

6 白炎;用单克隆抗体来研究T细胞受体结构及激活途径(文献综述)[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6年01期

7 Berndt MC;杜晓平;Berndt C;阮长耿;;免疫沉淀法鉴定抗人血小板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年03期

8 江庆平;;抗体结合氨甲喋呤试治肿瘤[J];国外医学情报;1986年14期

9 刘尔翔;李文渌;刘宝丰;樊汝恭;毛映红;;三株抗恶性疟单克隆抗体(M26-32,F5-3F9,F5-4E9)的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1986年01期

10 樊代明,张学庸,陈希陶,牟震先,胡家露,乔太东,陈宝军;抗胃癌人、鼠单克隆抗体系列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综合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爽;徐焱;;单克隆抗体在输血领域的应用探讨[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2 李安民;;单克隆抗体标载的~(131)I治疗恶性脑胶质瘤Ⅱ期临床试验的三种给药途径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于翠;施曼铃;王桂珍;吴建祥;周雪平;;几种重要植物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振勇;邓国华;李呈军;张立春;田国彬;何后军;于康震;陈化兰;;抗禽流感H9N2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六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振宇;赵益明;董宁征;沈飞;阮长耿;;抗FⅧ-C2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改连;黄烽;;抗CD20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rituxima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郝波;张国新;林艳;杨杨;王宏娣;;抗HCCR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肝癌检测中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8 陶薇;杨连华;何卓晶;洪艳;陈勇;;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马翠卿;郭奕阳;顾海燕;曾瑞红;杨丽娟;魏林;;一株抗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的单克隆抗体对应的表位与Fba结合调节蛋白FH的位点重叠[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杨天兵;沈倍奋;;抗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rHIL-1)单克隆抗体的研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超时邋李德成;单克隆抗体产业研发项目将落户大庆[N];大庆日报;2008年

2 小许;市领导会见美国生物医药巨头[N];无锡日报;2010年

3 姜海;英科学家发现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7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朝;单抗:生物医药发展的主旋律[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项铮;赛诺菲巴斯德研制抗狂犬病单克隆抗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杨俊坚;单抗药物:站在同一起跑线[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张蕾;治疗用单克隆抗体[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晓;“苏州系列”单克隆抗体走向世界[N];苏州日报;2008年

9 张骁束;梅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邹平;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琳;肝再生增强因子与肝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侯桂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同种移植排斥中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高勇;新型单克隆抗体荧光探针染料的合成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应用[D];西北大学;2006年

4 江敏;大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基因克隆、抗原分析以及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5 秦迎松;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emangiopoietin, HA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6 万忠海;抗PEA单抗和单链抗体制备及在绿脓感染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吕大伟;抗RANKL单克隆抗体在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中的应用及RANKL转录调控的探索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8 庄国洪;抗DR4、DR5单克隆抗体诱导胶质瘤细胞株凋亡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付建芳;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王晓洁;对虾白斑症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毅;人CD160转基因细胞株的构建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子逸;LIGHT基因转染细胞株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铁民;抗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4 李晓龙;肝癌相关抗原SMP30 mRN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郑杰;分泌抗猪流感病毒(河南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制备、鉴定和初步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邵炜慧;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扬州大学;2005年

7 杨宁;纳豆激酶的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8 唐琦;抗麻痹性贝毒素GTX2,,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9 贾娟娟;抗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10 李彬;TLR4单克隆抗体诱导同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45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45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