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动外排耐药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09:39
【摘要】: 金黄色葡萄球(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临床常见的致病细菌,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该菌感染性疾病曾受到较大控制,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某些菌株产生青霉素酶,表现为对青霉索耐药,于是人类又研制出耐青霉素酶的二甲氧苯基青霉素,即甲氧西林,自1959年应用临床后曾有效控制SA产酶株的感染。但是1961年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在英国发现后,至80年代其感染几乎遍及全球,最高可达SA感染总数的58%[1]。MRSA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致病力强,可引起脓毒血症及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63.1%[2]。MRSA传播速度快,常出现多重耐药性,可引起感染的流行及暴发流行,近年还出现了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3],使治疗MRSA感染非常困难。由于其具有传播途径广,致病性强,多重耐药性等特点,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因此对MRSA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现已明确MRSA耐甲氧西林的机制主要是产生一种新型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由MRSA特有的mecA基因编码合成,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当其它青霉素结合蛋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合的活性受到抑制,PBP2a可替代起到合成细胞壁的作用,从而产生耐药性。但仍不足以解释不同的MRSA菌株为何耐药水平不同?而且MRSA产生PBP2a的多少与其耐药水平的高低无关,更不能解释MRSA多重耐药(包括对β-内酰胺类以外的多类抗菌药物也耐药)的复杂机制! 近年来,细菌对药物的主动外排所致的耐药性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越来越多的临床常见致病菌存在与抗菌药物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系统。且SA的主动外排可被利血平及碳酰氰间氯苯腙(CCCP)抑制[4]。研究发现,多重耐药菌株中的主动外排系统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抗菌药物的浓度,同时由于主动外排系统转运底物的广泛性,使细菌呈现对多种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研究认为MRSA的耐药可能跟细菌获得主动外排基因有关,现已发现MRSA中存在多种主动外排系统。Markham和Neyfakh [5]早在1996年就推测外排系统在MRSA多重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许飞等[6]的研究表明,主动外排是MRSA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重要机制之一。存在nora、qac、smr等多种外排系统。在qac家族中,除对消毒剂耐药外,对多种抗菌药物存在高耐药率。喹诺酮类药物原为MRSA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但对喹诺酮类耐药菌株迅速增多,且溴乙啶、喹诺酮是多种主动外排泵的底物,此种耐药性可被能量抑制剂CCCP、利血平及质子泵抑制剂拮抗。本文就ICU病房中MRSA的感染状况、耐药性分布及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动外排机制做进一步研究。 目的: 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状况,探讨MRSA的主动外排机制。 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08年三年期间本院ICU病房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通过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和mecA基因检测法,从102株SA中筛选鉴定出8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琼脂稀释法测定21种抗菌药物MRSA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观察药敏结果;通过计算机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norA、qacA、qacB、qacJ 4种主动外排基因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将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摄像保存,并分析结果;将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中,进行协同抑制试验,测定药物主动外排基因阳性的MRSA的MIC值,分析试验前后药敏结果的变化。 结果: 1.收集本院ICU病房中住院患者感染的10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中,源自住院患者有96例,源自医护人员双手携带有6例;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检出MRSA78株,检出率为76.5%,mecA基因检测法检出MRSA80株,检出率为78.4%;且从MRSA感染患者年龄构成比可以看出,以年龄≥60岁、合并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多发。 2.所检出的MRS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均为100.0%,而对其他19种抗生素(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奇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均耐药。 3. PCR扩增法检出80株MRSA中的4种主动外排基因norA、qacA、qacB、qacJ分别为54株、12株、17株、9株,检出率分别为67.5%、15.0%、21.2%、11.2% 4.当加入奥美拉唑浓度达到20mg/L时,测出主动外排基因阳性的MRSA的MIC值较单用左氧氟沙星时出现变化;所选取的31株实验组菌株中,有4株MIC值变化较为明显,其余27株的MIC值均降低一个浓度梯度;另有11株为无主动外排基因菌株,其MIC值基本上无明显变化。 结论: 1 ICU患者感染MRSA严重,加强医护人员手的卫生对于预防MRSA的医院内感染较为重要。 2 MRSA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糖肽类抗生素表现敏感,对其他常见类抗菌药物菌耐药,并出现2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处于中介值的菌株。2 MRSA中存在norA、qacA、qacB、qacJ主动外排基因,以norA基因居多,其次为qacB,而qacJ检出率相对较低。 3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可抑制MRSA对于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动外排作用,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复;;2005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5期

2 朱德妹;汪复;张婴元;;2005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年06期

3 胡云建;艾效曼;宣天芝;陶凤蓉;许宏涛;陈东科;;2005年北京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7年04期

4 周爱春;;我院近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化[J];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01期

5 许飞,段德卿,林耀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耐药的主动外排机制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06期

6 李家泰 ,李耘 ,王进;中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7 黄妮妮,刘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01期

8 严智昌,于庆萍,孟昭彦,李跃宇,马文慧,王泮福,张彦芳;2001~200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年10期

9 杨长顺;刘文恩;;MRSA耐药机制与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究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沈洪;急诊危重病合并感染的降阶梯治疗策略[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8期



本文编号:2360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60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