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mtDNA及GNB3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7 11:33
【摘要】: 背景 “健康与长寿”是生命科学永恒的主题,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奋斗目标和研究方向之一。那么,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衰老归因于发育、遗传失误、环境、疾病以及与生俱来的衰老进程(inborn aging process,IAP)。在衰老的研究中涉及对寿命的描述,其指标分为平均寿命和最大寿命。平均寿命决定人们对寿命的期望值。平均寿命与公共卫生状况和社会健康护理水平有关。最大寿命也就是寿命的极限,并不随公共卫生水平而改变。如何抵御或延缓衰老,达到人类应拥有的自然寿命,各国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不同机制和理论,涉及到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信号转导途径、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多种机制,而这些机制间又相互影响和作用,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识别长寿相关生物学标记对深入理解其携带者免受常见疾病侵袭和/或衰老进程减慢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与炎症和免疫相关的基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信号途径、脂代谢相关基因以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等成为研究热点,而线粒体基因组也逐渐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百岁老人代表着寿命的极端情况,是进行人类长寿研究最佳的人群。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百岁老人数量和相对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世界四大长寿区之一。并且由于环境、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形成了特殊的遗传隔离群,因此被称之为自然长寿人群,是长寿遗传学研究的难得资源。 长寿的遗传学研究方法,除常用的比较长寿者和对照人群之间单个多态性基因型分布的研究方法外,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逐渐成为研究寿命这一受多基因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的复杂表型更为有效的遗传研究方法,对关联分析尤其复杂疾病的关联研究极为有用。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5178A/C、10398G/A多态性及其单倍型和G蛋白β3亚单位(G protein beta3 subunit,GNB3)基因C825T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之间的关系。 方法 新疆和田地区275例研究对象均为和田地区常住居民,分为以下三组:165名年龄90岁以上的健康维吾尔族自然长寿个体分为百岁组(年龄≥100岁)65例,长寿组(年龄≥90岁、100岁)100例,以112名地域、民族、性别相匹配的无长寿家族史,在75岁前自然死亡的个体为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测定身高、体重、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和血糖(blood glucose,BG)水平。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分别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PCR直接测序等技术对mtDNA 5178A/C、10398G/A多态性和GNB3基因C825T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单倍型分析。 结果 研究显示,mtDNA5178A/C和10398G/A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百岁组和长寿组5178A等位基因和10398G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百岁组和长寿组比较5178A等位基因和10398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日本人群中的研究报告结果一致。我们同样发现,在百岁组5178AA与10398GG基因型组合明显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线粒体DNA 5178AA及10398GG基因型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关联,而5178CC及10398AA基因型则可能是影响长寿的不利因素。单倍型分析显示每组有四种基因型组合,所有基因型组合频率分布在百岁组和长寿组中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对照组比较,百岁组和长寿组中mtDNA5178A/ 10398G基因型(A-G单倍型)组合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质基因多态性与长寿相关的诸多研究结果表明长寿与性别关联。但在本项调查中,我们对mtDNA5178A/C和10398G/A分析的结果显示其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性别差异。 对GNB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显示,在百岁组和对照组间,GNB3 825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百岁组中CC基因型的频率为60.0%,而在对照组中为36.6%。长寿组中CC基因型的频率为51.0%,提示在长寿组和对照组中,也存在这种统计学意义。在百岁组和长寿组间,GNB3 825C/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按照性别分组分析显示,该多态性不同基因型在长寿组与对照组男性及女性中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mtDNA5178A/C、10398G/A多态性与长寿相关,5178AA和10398GG基因型及A-G基因型组合(A-G单倍型)为长寿的保护因素。而5178CC及10398AA基因型则可能是影响长寿的不利因素。但在本项调查中,我们在mtDNA5178和10398位点分析的结果显示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性别差异。GNB3基因825多态位点CC基因型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寿命强相关,GNB3基因的C等位基因与该地区人群长寿呈显著正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新红,刘少军,刘巧,刘筠;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新进展[J];遗传学报;2004年09期

2 高树辉;浅谈线粒体DNA分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曹阳,唐任天,刘良式,唐维六;家蚕后部丝腺线粒体DNA的制备[J];遗传学报;1986年03期

4 郭晓华,蔡淑频;线粒体DNA变异的致病机制与线粒体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年10期

5 于满,牛瑞芳;线粒体DNA突变与实体瘤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12期

6 卢义钦,刘俊凡;线粒体DNA与老化和疾病——记第七届亚太地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议的两次专题讨论[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96年03期

7 江斌,郭景元;线粒体DNA测序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法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8 张庆;线粒体DNA突变与母系遗传糖尿病[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1997年03期

9 李红霞,刘宏,刘超,王穗保;mtDNA测序技术在法医检案中的应用[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年S1期

10 周云丽;肿瘤细胞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慈海鑫;蔡振媛;林恭华;唐利洲;苏建平;;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基于线粒体DNA(mtDNA)序列的种群遗传结构[A];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邵韵平;;线粒体DNA突变对衰老的影响[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曹洋;贾东涛;万立华;黄映雪;胡淑辉;;运用固定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检测人类mtDNA HVI区碱基变异[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4 徐怀亮;姚永芳;钟丽菁;刘家斌;李萍;陈德敏;李佳薏;倪庆永;简宏波;周亮;;峨眉山藏酋猴mtDNA控制区序列变异及种群遗传多样性[A];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查代明;杨福合;张兆刚;邢秀梅;;利用mtDNA序列鉴定动物物种研究进展[A];2010中国鹿业进展[C];2010年

6 雷雪芹;徐廷生;闫义清;李振红;;河南地方鸡种mtD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关系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雷初朝;张永德;陈宏;范光丽;;朱瀗人工饲养种群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分析[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廖剑华;王泽生;陈美元;李洪荣;卢政辉;;双孢蘑菇mtDNA粗提物的酶切分析[A];全国第6届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孔庆鹏;姚永刚;孙昌;Hans-Ju rgen Bandelt;朱春龄;张亚平;;基于全序列的东亚人群mtDNA系统发育及汉族人群的遗传分化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王立铭;刘克健;郑白羽;杜泓;张忱宏;郝彤辉;;人类生物硬组织mtDNA—D环区序列分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侠;相洪琴;抗艾研究不断出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崔大涛;符合中国国情的AAID分子诊断新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衣晓峰;哈人群遗传资源研究成果丰硕[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衣晓峰;不同人群遗传资源成果多[N];健康报;2004年

5 安榆林 刘 利 杨晓军;不支持“美国光肩星天牛是从中国传入”的观点[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6 崔大涛;基因诊断 探究遗传性疾病真面目[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李壮;基因芯片向实际应用迈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8 安榆林 李正法;我国星天牛种间及光肩星天牛种群研究通过鉴定[N];国际商报;2004年

9 谭博文、熊争艳;冤不成“杀人犯”,就冤“诈骗犯”[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阿尔茨海默病转线粒体细胞模型建立[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叶赛·尼加提;mtDNA及GNB3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张帆;中国古代人群的mtDNA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晓红;中国主要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mtDNA异质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杨越;mtDNA突变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5 文波;Y染色体、mtDN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湘斌;BPH患者前列腺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和mtDNA~(4977)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7 李红霞;妇科肿瘤组织及血浆中mtDNA突变与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8 陈永标;线粒体转录因子A对肝外胆汁淤积肝细胞mt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龙继蓉;中国家兔遗传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10 姜洪华;脾气虚证患者线粒体DNA多态性与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明;虎mtDNA cyt b 和D-loop区序列特点及其在亚种识别中意义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桂程;武汉汉族群体24个mtDNA编码区SNPs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桂程;武汉汉族群体24个mtDNA编码区SNPs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赵金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外周血和盆底组织中mtDNA和mtDNA~(4977)的含量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郑必霞;MUTYH基因AluYb8MUTYH多态性对人线粒体DNA(mtDNA)影响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姚伟丽;抗衰汤对血瘀证大鼠线粒体DNA(mtDNA)的影响[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赵常春;胆汁淤积时肝组织线粒体功能改变及mtDNA损伤的临床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8 冯国英;潮汕人群mtDNA遗传多态性及与其他人群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9 杨坤;海南仡隆人群mtDNA谱系和族源初探[D];海南大学;2010年

10 何婷;线粒体mtDNA~(4977)缺失突变质粒标准品的构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0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60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