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病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7 17:38
【摘要】: 研究目的: 肌肉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疾病症状,肌肉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肌内及其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和腱鞘)产生疼痛,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其饮食起居带来巨大的困扰,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生活质量。在临床中,有很多患者都是由于此种非器质性疼痛(多半是由于骨骼肌引起的)前来就诊的,根据几十年来国内外对疼痛临床治疗积累的经验总结,把此病定义为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国外对于此病症的研究有着较久的发展史,而国内的研究贡献仅是一些介绍此病的综述性文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的文章。由于对此病的诊断标准目前尚未定论,所以许多征候都是靠临床医生的主观来判断的,很多缺乏经验的医生会忽视肌筋膜触发点而把其误诊为其它类型的肌痛疾病或是神经性、心理性以及行为性的疾患,因此常常耽误了此病的最佳有效的治疗时间,加剧了患者病情的深入发展,无形中加重了疾患的痛苦。鉴于临床上前来就诊的大部分患者多是处于此病的慢性期,即由最初疼痛症状的出现已经迁延形成了一种疾病的慢性发展状态,而此慢性疼痛发病率的年轻化又呈明显增高的趋势,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搞清楚慢性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疼痛的来龙去脉,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但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关于此慢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可以拿来应用,以研究此病的病因、发展、转归及其临床治疗方法,并做到有效的预防。因此,本实验的目的旨在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触发点处的肌肉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研究,为其基础理论以及治疗方法上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一个有效的平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可靠的诊断依据,以解除病人的疾患痛苦,为国内医学在肌肉疼痛领域的研发展做出贡献。 方法: 采用24只雄性SD大鼠(七周龄),随机将其分成ABCD 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三组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每周一次,不同组采取不同的干预周期,即B组干预一个月,C、D两组均干预两个月,实验围期三个月。分别在不同时间分期分批地对大鼠进行解剖取材,并对其紧张带,局部抽搐反应进行检查,观察其肌电信号和病变肌肉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作比较。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阳性率的比较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以P0.01为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各项检查均为阴性。 紧张带检查中发现:B组的阳性率为0,未发现有紧张带;C组的阳性率最高100%(6/6),与正常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D组的阳性率为83.3%(5/6),与正常组比较P0.01,也有显著性差异。 局部抽搐反应的检查:B组的阳性率为33.3%(2/6),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C组的阳性率为83.3%(5/6),与正常组比较P0.01; D组的阳性率为66.7%(4/6), P0.01,CD两组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肌电信号检测:B组的阳性率为16.7%(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阳性率为100%(6/6), 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D组的阳性率为83.3%(5/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也有显著性差异。 病理切片:A和B组均未发现有挛缩的收缩结节,C和D组发现有挛缩的收缩结节。 结论: 1.一个月的实验干预强度,虽激活了触发点,但其仅处于此病的急性期,如果一个月后不再对大鼠采取相同的干预措施,那麽其症状会自行缓解和消失,使活化的触发点失活,因此不足以形成慢性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这样一种疾病模型。 2.采取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两个月的干预,这个干预程度可以形成稳定可靠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慢性的发展,此种方法是建立慢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最稳定可靠的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685;R-332
本文编号:2393390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685;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AWN A.,MARCUS M.D.,肇丽群;非恶性慢性疼痛的处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年05期
2 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04年05期
3 黄强民,张雄文,王俊,张竣;大小园肌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35例报道[J];颈腰痛杂志;2004年06期
4 徐建鸣;疼痛管理概述[J];上海护理;2002年04期
5 黄强民,敖丽娟,刘燕;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特征的要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3期
6 黄强民;王俊;张雄文;王建龙;;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5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8期
7 张学林,王凤阳,王玉蕊;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肉损伤、适应的机制及其意义[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8 姚明华;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9 戴红;慢性疼痛的机制和处理原则[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10期
10 黄强民,张雄文,赵永明,吕志平,徐丽芬,陆锦华,王建龙,徐恒旭;颈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和头部牵涉痛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本文编号:2393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933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