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猪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的优化方案

发布时间:2019-01-02 20:17
【摘要】: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被动员到外周血进行损伤的修复。内皮祖细胞又称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既参与出生后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AG),同时亦参与机体、器官损伤后的血管再生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是血液和周围组织的一道屏障,光滑连续的EC层保证了血液中各种细胞在血管里正常的流动,并分泌某些重要的调节因子,如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等。在正常情况下,体循环中有极少量来源于血管壁的EC,维持其正常水平的更新。而当EC大量损伤时,则无法满足内皮层愈合的需要。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来源于骨髓的EPC能在缺血或血管损伤时动员至体循环中,并募集在缺血或损伤处分化为成熟的EC,形成新生血管。大量的动物和临床实验都已经证明:当组织受到损伤时,尤其是缺血性损伤时,循环及组织中EPC动员和增殖能力增强,并可以在组织内分化为内皮细胞替换功能障碍的内皮细胞、修补裸露的血管内皮损伤区,并参与缺血或损伤组织内新血管生成,从而改善的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且临床上通过EPC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获得成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无论从骨髓、脐血、胚胎肝和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出EPC数量都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需要,这是目前限制内皮祖细胞的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探讨如何培养扩增出大量稳定的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很有必要。本研究将根据内皮谱系细胞的特性,参照国内外多家实验室的培养及鉴定方案,在实验中反复摸索,得出影响EPC培养扩增的主要因素,通过生长曲线及增值倍数对常用分离培养条件及方法进行比较,并予鉴定及功能检测,得出最佳方案。为移植内皮祖细胞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研究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常用方法的比较建立起小型猪骨髓EPC的标准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方法,为内皮祖细胞的移植奠定基础。方法:(1)利用无菌技术在猪髂骨抽取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并予诱导分化。对不同的培养条件及方法进行分组:A组(按P0接种密度)、B组(按P0换液时间)、C组(按P4代接种密度)、D组(按基础培养液)、E组(按血清浓度)、F组(按包被液)、(按细胞因子浓度)G组(VEGF)、H组(bFGF)、I组(EGF)、J组(IGF),培养扩增出大量稳定的内皮祖细胞;(2)对原代EPC行细胞集落个数及EPC获得率比较,成熟后EPC通过比较细胞的生长曲线及15天增殖倍数;(3)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各种不同培养条件及方法得到的EPC细胞形态基本相似,但实施每组各水平细胞的生长速度及增殖情况不一。经统计学分析A、B组,不同水平间均有差异(P<0.05),以实施A②、B③方法的原代集落个数生成最多,EPC获得率相对较高。C、D、E、F、G、I、J组中,经统计学分析C、D组,不同水平间均有差异(P<0.05),而E组③、④,F组②、③、④,G组④、⑤,H组③、④,I组③、④,J组③、④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其他水平之间均有差异(P<0.05);以实施C组②,D组②,E组③、④,F组②、③、④,G组④、⑤,H组③、④,I组③、④,J组③、④的培养的细胞生成曲线每天值均较高,生长趋势较好,在15天内细胞增殖倍数最多。结论:经比较得出最佳培养方案:原代接种密度为1×10~6/cm~2,原代换液时间及方法为接种24h弃贴壁取悬浮细胞接种,48h、72h、96h均换液后取贴壁细胞继续接种培养,P4代及以后接种密度为1×10~4/cm~2,包被液(1%明胶、2%FN、1%明胶和2%FN 1:1),最佳培养液为M199+10%FBS+VEGF10ng/ml+bFGF50ng/ml+IGF50ng/ml+EG20ng/ml。 第二部分目的:鉴定培养扩增出的内皮祖细胞并测定其功能,保证分离及培养扩增细胞的性质及纯度。方法:(1)以Dil-ac-LDL、FITC-UEA-1双色荧光染色法和用CD133、CD34、CD31、KDR等表型表达行免疫组化鉴定EPC及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EPC纯度;(2)体外血管生成功能试验、迁徙实验、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分析EPC功能。结果:(1)均行Dil-ac-LDL、FITC-UEA-1双染及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CD31、KDR等的阳性率符合EPC表型特征;(2)体外血管生成功能试验、迁徙实验阳性,本实验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普通培养的细胞(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综合的鉴定体系(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双色荧光、体外血管生成功能试验、迁徙实验、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等)所得结果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完全可证明我们培养扩增的细胞即是EPC。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东;林建华;;血管内皮祖细胞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9年06期

2 姜萌;王长谦;王彬尧;何奔;邵琴;黄定九;;低氧诱导因子过表达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6年03期

3 王秀华;贾兵;陈张根;王克强;;诱导脐血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20期

4 池一凡;孙龙;侯文明;孙忠东;牛兆倬;孙勇;;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时的表型变化特征[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邵春益;傅瑶;陆雯娟;范先群;;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眼科;2009年06期

6 崔斌;黄岚;耿召华;方玉强;宋明宝;赵晓辉;;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J];重庆医学;2006年05期

7 王三明;陈小东;李建文;黄水传;张远起;张智;;大鼠骨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生成内皮祖细胞的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何朝荣,张群林,黄从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内皮细胞能力的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年04期

9 邵琴;王长谦;范华骅;姜萌;刘[?;聂晓绚;高跞;;脐血、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成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J];心脏杂志;2006年01期

10 胡月明;金晓明;李红霞;;大鼠骨髓EPC的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鉴定[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红亮;吕海涛;孙凌;张建敏;严文华;朱伯会;曹磊;周万平;丁粤粤;;辛伐他汀对内皮细胞释放微颗粒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马向红;黄体钢;杨万松;周丽娟;;四氢生物喋呤对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和超氧阴离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冷晔;丁祖泉;高艳琴;;剪切力对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小肠黏膜下基质复合培养物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宋明宝;于学军;朱光旭;;钙离子跨缝隙连接在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间传递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武晓静;黄岚;赵刚;;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对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及迁移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蔡绍皙;陈斯佳;于文娟;;针刺,作为物理刺激对内皮祖细胞的动员作用[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林云锋;田卫东;陈希哲;闫征斌;乔鞠;李志勇;刘磊;郑晓辉;汤炜;;大鼠脂肪源性内皮细胞成脂潜能的研究[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8 马刚;林晓曦;金云波;李伟;王维;胡晓洁;许志成;杨川;;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易龙;陈春烨;金鑫;于斌;舒芙蓉;麋漫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单志新;林秋雄;杨敏;邓春玉;朱杰宁;麦丽萍;符永恒;林曙光;余细勇;;血管紧张素Ⅱ通过AP-1调控内皮细胞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一福;西京医院振荡法支架种植内皮细胞获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中药抗血栓机理及对内皮细胞的生物医学研究取得佳绩[N];科技日报;2000年

3 赵军;耳毒性药物对耳蜗螺旋动脉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4 吴一福;PTFE血管材料可携载VEGF基因转染[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杨茜;美学者发现抗癌药新生物指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衣晓峰 李媛媛;化疗可以有另一种方式[N];健康报;2006年

7 纪英超;Tumsatatin使肿瘤细胞粮尽援绝[N];医药经济报;2002年

8 杨春;伤口暴露好还是湿敷好[N];大众卫生报;2001年

9 衣晓峰 李媛媛;晚期肺癌化疗有了低剂量给药方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衣晓峰 靳万庆 本报记者  □ 李媛媛 本报通讯员 ;晚期肺癌低剂量化疗给药方式优点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s,

本文编号:2398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398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e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