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内皮细胞STIM1在钙库排空后其细胞内的分布变化

发布时间:2019-01-30 09:45
【摘要】: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其中,钙库控制的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2+) entry,SOCE)是非兴奋性细胞钙离子内流的主要机制,其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参与体内许多生理反应:细胞内钙库的充盈,酶类的激活,基因的表达,细胞活素类的释放等。近几年的研究发现,STIM1(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 1),即基质交感分子1,在SOCE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STIM1最先是由于其肿瘤抑制作用被人们所关注,其在免疫缺陷病及多类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新近的研究发现STIM1对细胞钙离子内流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STIM1是一种存在于内质网上的跨膜蛋白,含有几个保守的且重要的结构域:位于内质网腔的EF-hand和sterile a motif(SAM),测序表明,从蠕虫到蝶类再到人类EF-hand和SAM是很保守的结构域;位于胞浆中的卷曲螺旋区和脯氨酸,赖氨酸富集区。 STIM1N端的EF-hand是一钙离子感受器--可以感受ER中Ca~(2+)的变化:Ca~(2+)充盈时,EF-hand以单聚体的形式存在,这种单体有着致密的α螺旋结构;当Ca~(2+)排空时,EF- hand的紧密螺旋结构减少,促进二聚体和低聚物的形成。其它的结构域,如SAM,卷曲螺旋区和脯氨酸赖氨酸富集区在STIM1颗粒的转位及激活胞膜上的SOC通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ER利用钙泵ATP酶行使摄取钙和储存钙的功能, TG,即毒胡萝卜素,是钙泵ATP酶的抑制剂,即钙库不能摄取钙并储存,能够达到钙库排空的目的。2 ER钙库充盈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或是融合蛋白STIM1-YFP的过表达方法发现STIM1主要位于胞浆,其中位于内质网内的N端EF-Hand与内质网内的Ca~(2+)结合。在TG作用下,ER钙库排空时,STIM1 EF-Hand与Ca~(2+)解离,STIM1转位于胞膜下,激活胞膜上的SOC通道,从而导致Ca~(2+)内流入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 STIM1引起外钙内流入细胞的过程归纳如下:1)内质网膜上的STIM1作为Ca~(2+)感受器监测内质网钙库的排空;2)随着钙库的排空,STIM1由原来的均匀分布变成聚集分布,形成颗粒,转位至胞膜下;3)转位到胞膜下的STIM1引起胞膜上的Orai1聚集,进而激活SOC通道引起外钙内流入细胞。更具体来说,这种信号传递分为四步:1)内质网中的Ca~(2+)浓度降低使STIM1的EF-hand和Ca~(2+)解离;2)与Ca~(2+)解离后的STIM1迅速在内质网上形成低聚物;3)STIM1低聚物的C端可以指引其向胞膜方向移位;4)移位到胞膜下的STIM1颗粒激活钙通道。 本实验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首次检测到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STIM1主要分布于胞浆,在TG作用下STIM1的分布发生转位,但是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其转位也有所不同,随作用时间的增加呈振荡性分布于胞浆及细胞核膜。为了进一步验证STIM1在钙库排空后发生核转位,本实验将克隆的内皮细胞STIM1并构建共GFP融合表达的GFP-STIM1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监测其TG刺激后的分布变化。另有报道称Jurkat T细胞在TG作用下STIM1发生胞膜转位并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那么,是什么机制导致两种细胞在TG作用下分布变化的不同呢?STIM1在核钙信号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这是本课题组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对于细胞核内的钙信号研究一直存在争议,本实验的深入研究将可能为细胞核内钙信号调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STIM1在钙库排空后移位至细胞膜可引起膜SOC通道开放促使Ca~(2+)内流。本文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膜或核内是否存在STIM1及在钙库排空后其转位变化,并探讨其对核钙信号的影响。 方法: 1.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 2.采用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的内皮来源。 3.细胞TG刺激后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TIM1的分布。 4.核浆蛋白分离提取和Western Blot检测STIM1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分布。 5.细胞鉴定后,利用转染技术或是病毒感染使带荧光的STIM1 cDNA在内皮细胞进行过表达。 6.用2μM的TG刺激转染或是病毒感染成功的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实时监测GFP-STIM1的分布变化,分为两组:TG刺激组和TG未刺激组。 结果: 1.细胞的形态以及内皮细胞八因子的特异性表达证实所培养细胞为脐静脉内皮细胞,且纯度100%。 2.未刺激前,,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STIM1主要分布于细胞胞浆,细胞核内几乎无表达。用1μM的TG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分钟时STIM1分布变化不明显;3分钟后STIM1明显向核膜聚集;10分钟时STIM1又恢复到未刺激前的状态,即主要分布于胞浆;作用30分钟时,STIM1再次聚集于核膜;60分钟时其重新主要分布于胞浆。简而言之,随着TG作用时间延长,STIM1的分布呈振荡性的转位于胞浆与核膜。 3. Western Blot检测到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STIM1表达于胞浆,核内无表达。 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TG的刺激下检测到GFP-STIM1的转位变化: TG未刺激组,GFP-STIM1没有分布变化;TG刺激后,GFP-STIM1由散在均匀分布状变为颗粒状,并且向核转位。 结论: 1.胰蛋白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地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STIM1主要分布于胞浆,TG刺激后,STIM1转位于核,并随TG作用时间的延长STIM1在胞浆与核膜之间来回转位。 3. GFP-STIM1在TG刺激后发生转位,进一步证实了STIM1在钙库排空后发生核转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霄;何芳;;STIM和Orai在钙库操纵的钙内流途径及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1年03期

2 曹汉忠,曾因明,陈海涛,张育才,陈群,燕宪亮,陈志新;K_(ATP)在异氟烷预处理减轻低温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11期

3 汪衍德;提踝按膝法整复髋关节脱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5期

4 闭兰;用蒸汽加热法灭活血浆制剂中的甲型肝炎病毒[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8年02期

5 周宏,罗宏,唐延先,李元,王传麟;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10期

6 巩言;A VNTR ELEMENT ASSOCIATED WITH STEROID SULFATAES GENE DELETIONS STIMULATES RECOMBINATIONIN CULTURED CELLS[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1995年02期

7 郑时春;LEISHMANIA PROMASTIGOTES EVADE INTERLEUKIN 12 INDUCTION BY MACROPHAGES AND STIMULATE A BROAD RANGE OF CYTOKINES FROM CD_(4)~(+[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1995年02期

8 杨哲,陈群长,赵龙柱,王坤正,鱼全生,李辉,金辽沙,杨大志,卢居安;VALUE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BY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DIAGNOSIS OF LUMBOSACRAL RADICULOPATHY[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1996年02期

9 黄晓军,郭乃榄,范韫明,陆道培;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FTER 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996年11期

10 冯晓东,蔡英年;HYPOXIA AND ENDOTHELIN-1 STIMULATE DNA SYNTHESIS OF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J];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凤容;胡亚莉;阎岩;朱莉萍;胡清华;;钙贮池排空后STIM1分布的变化及其在核钙信号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2 陈桃香;张继伟;朱莉萍;汪涛;胡清华;;线粒体源性过氧化氢协同STIM1调节组胺诱导的钙内流[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3 Roland Malli;Wolfgang F.Graier;;STIM and Orai modifies the insulin exocytosis in clonal pancreatic β-cells[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4 刘行榕;;EFFECTS OF PROSTANOIDS ON RAT PERITONEAL MAST CELLS ACTIVATED BY DIFFERENT STIMULI[A];海峡两岸三地药理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吴延萍;钟铃;沈皓;宓奰;;复旦大学核微探针系统[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李永强;沈皓;;STIM实验系统的建立与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岳斌;刘桂雄;洪晓斌;;基于Petri网的智能传感器STIM性能优化设计[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2)[C];2010年

8 钟铃;宓奰;沈皓;承焕生;王建中;李嘉庆;杨明杰;;复旦大学核微探针系统[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石丽霞;王玉平;;事件相关电位N270可作为辅助诊断轻度认知损害的一个敏感性指标[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童利标;徐科军;梅涛;;智能传感器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油藏解决方案(下)[N];中国石油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大卫;GENEMEDIX在中国开展癌症治疗[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网络化传感器的接口标准[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王新佳;火炬计划变革 打包贷款破融资难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许昌市农业银行 赵钢;也谈在Unix系统中杀死相关终端的进程[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记者 王明毅;跟踪世界先进水平 自主研制测试系统中国石油压裂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实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王彦清 刘喜科 张补文;国防潜力调查不搞“概略瞄准”[N];中国国防报;2004年

8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高春涛;历年股价结构分布[N];中国证券报;2001年

9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夏炎兴;钙与人体健康[N];解放日报;2000年

10 杨力勇 周勇 董文安;河南构建艾滋病防治模式[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翔宇;STIM1分子生化特性研究及其生理功能探索[D];南开大学;2013年

2 杨雪;SOCE中重要蛋白STIM1胞质区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况春燕;STIM1/TRPC1复合体对EPCs修复损伤血管能力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刘慧敏;钙池操纵钙离子通道在乙醇诱导肝细胞钙超载及相关肝细胞损伤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彭海勇;mTOR活化增强的钙库操纵性钙内流限制TSC肿瘤的生长[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石燕昆;HGF/c-Met在血管损伤修复中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机制及归巢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刘晓如;野百合碱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TRPC/SOCC信号通路变化[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8 李恒宇;Orai1/CRACM1在内毒素引起钙超载中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耿爽;SOC通道在组胺诱导的人树突状细胞介导的Th_2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张志勇;microRNA在结肠癌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亚莉;内皮细胞STIM1在钙库排空后其细胞内的分布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胡亚莉;内皮细胞STIM1在钙库排空后其细胞内的分布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后显华;STIM1在缺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张娜;STIM1在黑色素瘤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连凤;MSC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机制探讨[D];中山大学;2012年

6 庞春秀;动脉平滑肌细胞STIM1/Orai1信号分子相互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7 文津;STIM1/STIM2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2年

8 孙志娟;STIM1/STIM2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FcγRⅡ功能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2年

9 楼宁;STIM1/Orai1对原代SD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葛春蕾;STIM1在非小细胞肺癌增殖中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8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18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