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1 13:37
【摘要】:背景:纤溶系统不仅介导纤维蛋白的溶解,而且还参与体内很多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细胞迁移、组织重塑以及炎症反应等。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作为纤溶系统中一个重要成员,是一个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的分子。它可以与细胞外及细胞膜上特定分子结合,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玻璃体粘连蛋白(VN)、整合素等,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理学功能。作为一个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于细胞膜上的受体,uPAR余了可以激活细胞周围蛋白水解,还参与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和趋化等过程,这些生物学功能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的始终。越来越多证据表明,uPAR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中确切的机制尚未明确。 目的:利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动物模型,检测斑块发展各阶段外周血单核细胞及斑块内部uPAR的表达水平,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与uPAR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39只纯合C57BL/6雄性apoE-/-小鼠喂养至8周龄时被随机分成3个对照组(以Ⅰ、Ⅱ、Ⅲ组表示,每组6只小鼠)和3个实验组(以Ⅳ、Ⅴ、Ⅵ组表示,每组7只小鼠),分别喂以高脂饮食和普通饮食。于喂养第10周处死Ⅰ、Ⅳ组,第13周处死Ⅱ、Ⅴ组,第16周处死Ⅲ、Ⅵ组,分别测量每个动物的体重及腹部脂肪重量,留取外周血标本、心脏及主动脉标本(包括头臂动脉)。外周血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单核细胞中uPAR阳性细胞的比例。动脉标本通过HE染色寻找并计数各期斑块,通过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斑块内部单核巨噬细胞及泡沫细胞中uPAR的表达水平。 结果:首先,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小鼠模型,在三个实验组动物身上均出现了明确的斑块,而三个对照组动物身上却没有发现任何斑块。其次,在实验组动物中,随着高脂饮食喂养周数的增加,动物的体重及腹部脂肪含量也逐渐增加,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此同时,动脉斑块病变的严重程度也逐渐加重,第10周动物以早期病变为主,如脂纹,而第16周动物则晚期病变如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为主。第三,对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阳性率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动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3个实验组内部,随着高脂喂养周数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阳性率也逐渐升高,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斑块内部uPAR表达量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第四,对斑块内部uPAR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数量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钙化斑块纤维斑块早期病变如脂纹正常动脉管壁(p0.05),而在纤维斑块或钙化斑块内部:脂质核心或坏死核心纤维帽(p0.05)。 结论:利用纯合apoE-/-C57BL雄性小鼠饲以高脂饮食能够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随着斑块的发生及发展,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uPAR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斑块内部uPAR表达量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所有这些结果均证实uPAR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之间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uPAR在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打下了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43.5;R-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未;陈连凤;朱文玲;张抒扬;方全;严晓伟;汪玄;陈太波;刘震宇;谢洪智;沈珠军;高鹏;刘博江;;冠心病危险因素促使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高表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432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32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1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