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创伤与非创伤性应激对大鼠循环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3-29 11:19
【摘要】: [目的】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EPCs不仅维持正常脉管系统的生理功能,而且主导病理状态下的血管再生与修复。但目前对于颅脑创伤后的血管生成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组前期研究发现了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循环血中EPCs随病程呈先低后高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拟对比研究TBI以及非创伤应激对大鼠循环血EPCs动态变化的影响,以确立TBI大鼠EPCs是否为特异性变化,并探索可能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为进一步治疗干预TBI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250-300g,鼠龄7周),分为脑创伤组(TBI)、电休克组(electroconvulsive shock, ECS)、冷水游泳组(cold water swim,CWS)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CON)。TBI模型建立:在颅骨前囟后3mm,矢状缝侧方2mm钻直径3mm的骨孔,应用大鼠液压(Fluid-Percussion injury, FPI)打击仪以1atm的打击力度致伤;ECS组建立:在大鼠清醒状态下,用鼠耳夹电极分别夹住生理盐水湿润的鼠耳,给予电刺激,刺激电流强度为90mA,时间1秒。刺激后大鼠立即意识不清,并出现持续数秒的身体及四肢强直痉挛;CWS组建立:在直径1.5米的圆柱形容器中储4℃水20cm深,放置清醒大鼠持续游泳3分钟。分别于创伤或其他应激实施前24h和实施后3h、6h、24h、48h、72h、168h、取大鼠内眦球后静脉丛血液约0.6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循环血单个核细胞,以CD34、CD133双抗体阳性作为EPCs标志,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 FCM)测定大鼠循环血中EPCs数量。应用小动物血细胞分析仪完成其他血细胞的测定。 [结果] 1.大鼠循环血中存在表达CD34/CD133双阳性的EPCs,正常大鼠循环血中EPCs为33~57个/20万单个核细胞,平均为42个/20万单个核细胞。 2.脑创伤后,大鼠血中EPCs3小时明显下降到正常值以下(创伤前的36.96%),至10-24个/20万单个核细胞;然后迅速升高,到6小时明显超过正常水平(比创伤前增高60.54%),24小时再回落到正常水平,P0.05。 3.电刺激后,大鼠循环血EPCs3小时也明显增高(增高56.92%),持续到24小时达高峰(增高78.61%),到72小时回到正常水平。P0.05。 4.冷刺激后,大鼠循环血EPCs3小时就明显增高(增高38.31%),持续到48小时,6小时(增高64.74%)和24小时最明显(增高79.21%),72小时降低回到正常水平。P0.05。 5.三个实验组应激后各时间点的EPCs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TBI、ECS、CWS后大鼠循环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都有明显增高。 [结论] 1.CD34、CD133双抗体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可实现对大鼠循环血中EPCs的定量测定。 2.两种非创伤应激对大鼠EPCs的数量影响比较相似,EPCs均出现增高趋势。非创伤应激可以促进大鼠循环血EPCs的动员,为急性应激成为机体保护机制提供一种理论依据。 3.大鼠液压模型脑损伤后EPCs变化特征与TBI患者伤后循环血中EPCs的变化特征相似,TBI后大鼠循环血的EPCs水平同样存在先降低,后增高的变化特征。 4.各种应激后大鼠循环血中的EPCs的数量变化与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均无显著相关。 5.TBI大鼠循环血EPCs一过性降低,可能并非由于机体应激不足或动员受抑制,而是损伤组织的消耗导致。这可能是补充或动员EPCs可在未来用于颅脑创伤治疗的理论依据之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3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文友,刘焱;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18例观察[J];安徽医药;2005年02期

2 赵天龙;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王玉贤;危剑安;;对“思伤脾”理论的再思考——浅议思亦伤心[J];北京中医药;2009年05期

4 狄柯坪;内皮细胞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贺国洋;李巍;焦红丽;千新来;;人参皂苷Rg1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年19期

6 吴远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100例回顾性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21期

7 杨洪英;杨俊艳;;银杏达莫治疗肺心病高黏血症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年33期

8 李荣球;韦庆锋;;氯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18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6期

9 孙欣;于雷;;慢性心力衰竭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04期

10 林春,徐隽,黄扬,余涓,王晶,陈崇宏;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玉强;小肠缺血再灌注后TNF-α诱导的Caspase-8与NF-κB在肺损伤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彦;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张雪梅;氟苯尼考抗炎活性及对炎性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海燕;清热祛湿法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佟岩;杨梅素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6 赵正孝;超微和普通生脉散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的比较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王张;基于代谢组学的民族药灯盏细辛、沙棘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风和;HO-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FasL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 林丽霞;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呼吸性碱中毒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胡晓璐;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氧化损伤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郭晨旭;180例肿瘤患者中医体质调查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杜少雄;参附五苓散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段少华;沙白肺炎合剂对反复感染肺炎链球菌老龄大鼠模型小肠相关炎症因子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锋;重组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D];南华大学;2011年

8 雷琼琼;围术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陈文华;姜黄水醇提取液对冰乙酸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陈晓伟;左旋精氨酸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49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449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