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的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4 14:55
【摘要】: 疟疾是蚊媒传播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热带传染病,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疫苗是控制疟疾发病和阻止其传播的有效的方法,减毒子孢子疫苗虽然能够诱导宿主有效的抗疟原虫反应,但是因为材料来源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应用于现场。因而有效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仍然是目前疟疾疫苗研究的重点,对红前期疟原虫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对红前期亚单位疫苗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C作为体内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是架接宿主红前期特异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最近的研究表明,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宿主后,疟原虫子孢子侵入宿主皮下,部分子孢子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甚至可见少量子孢子在进入DC后仍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发育,而该部位的DC在启动红前期特异的CD8+T细胞的免疫反应,参与清除感染疟原虫的肝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进入毛细淋巴管中的子孢子是主动侵入DC还是被DC吞噬,及其对DC成熟诱导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清楚,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对阐明DC在红前期保护性免疫的产生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首先通过构建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bone marrow-dendritic-cells,BMDC)体外共培养平台,然后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子孢子与DC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子孢子是否主动侵入DC;其次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对应时段DC的共刺激分子的变化情况;最后转染重组质粒pFLAG-CMV8-CSP至DC中,流式检测其对相关共刺激分子的影响,研究子孢子与DC相互作用及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子孢子诱导小鼠骨髓来源DC成熟: 1、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共培养的形态学观察:分离并诱导培养小鼠骨髓DC,第7天后与EGFP-BY265子孢子共培养2h、4h和24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子孢子与DC的作用情况,发现大部分子孢子可以侵入DC,24h后疟原虫为类似肝期裂殖体的形态,说明子孢子可以侵入DC,并在DC内进行发育。 2、侵入的子孢子诱导DC成熟:子孢子与DC共培养2h、4h和24h后检测DC表面成熟相关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可见2h时,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与正常DC对照组相似,无明显变化。4h时,加入子孢子的实验组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有所上调。24h时,MHC-II、CD80和CD86的表达上调比4h时更明显,基本达到LPS的阳性对照组的诱导水平。说明侵入的子孢子可以诱导DC成熟,从而为激活红前期特异的CD8+T细胞的反应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转染pFLAG-CMV8-CSP诱导DC成熟: 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是疟原虫子孢子主要的表面蛋白。自然感染情况下,子孢子在CSP和TRAP的介导下,能主动侵入KC,并躲藏于纳虫空泡内,避免吞噬溶酶体内各种酶对子孢子的杀伤作用。位于纳虫空泡内子孢子表面蛋白CSP在pexel功能域的作用下,能转移到肝细胞浆内,推测CSP可能参与入侵的子孢子对DC成熟的诱导。 我们首先构建了pFLAG-CMV8-CSP重组质粒,转染DC后24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算转染效率,达到40%以上,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的CD80和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转染pFLAG-CMV8-CSP重组质粒与转染pFLAG-CMV8空质粒对照组相比,CD80表达明显上调,但是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说明进入胞浆内的CSP可以诱导DC成熟,但可能并非通过MHC-Ⅱ类分子介导的途径。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DC相互作用的体外研究平台,这为进一步研究子孢子与DC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利用这个平台研究发现,子孢子可以侵入DC并在其胞内进行发育,并且侵入的子孢子能够诱导DC的成熟。我们将pFLAG-CMV8-CSP重组质粒转染DC后,发现子孢子同样能够诱导DC的成熟,说明侵入DC的子孢子CSP可以转移至胞浆内诱导DC的成熟。这为更好地解释DC与子孢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研究DC在疟原虫红前期天然免疫的作用和分子机制,以及设计基于DC的疟疾红外期疫苗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图文】: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的相互作用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硕士毕业论文,1μl FITC 标记抗小鼠 IgG2b,0.8μl PE 标记抗小2b,温和混匀后,冰上孵育 30min,,用 1ml 4℃流式缓,重复洗涤一次后 100μl 流式缓冲液重悬沉淀细胞结 果度 BMDC天,镜下可见细胞表面有短小针状突起,呈现典型细胞表面 CD11c 表达情况,可见细胞高表达 CD1

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的相互作用研究


A: 2h ; B: 4h ; C: 24h图 1-2:子孢子与 DC 共培养的形态学观察荧光显微镜(×400)Fig1-2: Morphlogy of DCs and sporozoites after co-cultureddetected with fluorescence microscope(×400)三、侵入的子孢子诱导 DC 表面共刺激分子及 MHC-Ⅱ类分子的上调子孢子与 DC 共培养 2h、4h 和 24h 后检测 DC 表面 MHC-Ⅱ、CD80 和 CD86 的表达水平。可见 2h 时,MHC-Ⅱ、CD80 和 CD86 的表达与正常 DC(medium 组)相似,无明显变化。4h 时,加入子孢子的 DC (SP 组)MHC-Ⅱ、CD80 和 CD86 的表达较 medium对照组有所上调。较 4h 时相比,24h 时 DC 表面 MHC-Ⅱ类分子、CD80 和 CD86 的表达上调更为明显,基本达到 LPS 刺激的阳性对照组的诱导水平(图 1-3)。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桃莉;付雍;王艳艳;丁艳;谭章平;徐文岳;;抗生素对重组约氏疟原虫BY265株感染斯氏按蚊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黄金贵;李运娜;张西臣;;鸡球虫病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年08期

3 任保彦;陈玉兰;宫鹏涛;李巍;李建华;苏利波;李赫;杨举;刁玉梅;张西臣;;微小隐孢子虫黏附相关蛋白基因CP21的原核表达及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1年08期

4 彭小红;黄复生;;红外期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英文)[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陈甫;;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结构与染色观察[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李婕;胡振林;张俊平;;苦参碱类生物碱对DC成熟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黎霞;黄芳;韦铮;安健;;堆型艾美耳球虫MDBK细胞培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黎霞;黄芳;韦铮;安健;;堆型艾美耳球虫外分泌蛋白的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强;彭毅志;;小鼠骨髓不成熟DC的体外扩增及鉴定[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宋淑霞;常立甲;魏林;;顺铂联合DC疫苗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观察[A];河北省免疫学会第六次免疫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0年

6 杨莉;侯军良;刘玉珍;高会霞;戴二黑;;DC疫苗调节慢乙肝患者CIK细胞相关[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程茜;聂晶;;双歧杆菌及其WPG对脐血来源DC分化成熟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尤长宣;苏瑾;石敏;吕成伟;刘勇;Paul L Hermonat;罗荣城;;rAAV/HCV核心抗原基因转染DC的免疫功能研究[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王莹;综述;雷霆;牛洪泉;万峰;审校;;脑胶质瘤干细胞与DC介导的抗胶质瘤免疫治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崔久嵬;李薇;牛超;;CML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的功能研究[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首席记者 胡军;可更换镜头DC提升摄影乐趣[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胡军;2009年DC市场:拿什么温暖消费者信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3 雪儿;六大维度 构建新一代金融DC[N];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

4 新华;DC入门单反市场再掀风暴[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胡军;2009年DC市场看点多[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6 电脑商报记者 祁萌;海南DC:卖场也要走出去[N];电脑商报;2008年

7 记者 张银炎;国产DC-Ⅲ型数控自动操舵仪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柳 编译;DC漫画的创新市场策略[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江道辉;大功率DC——DC变换器因复合而更“美”[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岳纲举;DC像素数字游戏或将终结[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绍武;DC优化的凸近似方法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群;乏氧及CD137通路对DC功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3 乔军;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的筛选、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赵飞兰;肝癌相关抗原KINECTIN基因的重组、表达及其致敏DC抗肝癌活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童静;微环境酸化通过ASICs调控DC功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屈朔瑶;Der p2重组BCG疫苗调控哮喘小鼠DC表型及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7 王华;HSP65-HBV多表位融合蛋白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卫积书;MUC4多表位嵌合疫苗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体外杀伤功能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9 钟继新;Jak2信号缺陷可选择性抑制DC而对LPS所致内毒素性休克产生保护[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赵俊丽;Cyr61对NK和JEG-3细胞的调节及HIV-1感染患者中DC变化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小红;约氏疟原虫子孢子与小鼠骨髓来源DC的相互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熊先锋;DC级木糖醇制备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年

3 苏再文;县级综合性公立DC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周桃莉;约氏疟原虫BY265株减毒子孢子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朱韩武;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子孢子的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10年

6 李洋;柔嫩艾美耳球虫钙依赖蛋白激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曲海霞;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aries(DC.)Tul.检疫除害处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t$;基于展望理论的DC型企业年金参与人投资决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梁兰凌;DC房地产集团中层管理人员胜任力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宇;可复制型甲病毒颗粒疫苗的制备及其DC靶向化初步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18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18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