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外周组织损伤对脊髓背角AMPA受体突触表达的动态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19-08-17 16:56
【摘要】:目的:AMPA(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型谷氨酸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的绝大多数快反应兴奋性突触传递。AMPA受体的突触输送(synaptic trafficking)在突触可塑性、学习与记忆等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脊髓背角,痛觉信息从外周向中枢的传递也需要AMPA受体参与。本研究旨在探究外周组织损伤对脊髓背角AMPA受体突触表达的动态调控作用及其与慢性炎性疼痛形成的关系。 方法:小鼠后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慢性炎性疼痛动物模型;通过痛行为学检测、细胞膜表面蛋白提取、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深入探讨慢性炎性疼痛过程中脊髓背角AMPA受体突触表达的可塑性变化及其分子机制。 结果:(1)在CFA诱发慢性炎性疼痛之前,鞘内注射选择性非竞争性AMPA受体的拮抗剂GYKI52466,测定非伤害性Von Frey纤维诱发的小鼠机械性缩足阈值(PWT)的变化,发现:GYKI52466预处理脊髓背角,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阻断CFA引起的PWT值的降低,提示:脊髓背角AMPA受体可能参与炎性痛觉超敏的诱导;(2)在CFA注射后的0.5h,鞘内给予GYKI52466能够剂量依赖性地缓解炎性疼痛症状;而在CFA注射后的12h,GYKI52466的镇痛作用会显著减弱;当炎性疼痛建立24h之后,鞘内再给予GYKI52466则不会对慢性疼痛产生任何影响,提示:脊髓背角AMPA受体仅参与炎性疼痛的早期维持;(3)和这些行为学数据相吻合,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脊髓背角突触小体膜结构(synaptosomal membrane fraction)组分中AMPA受体GluRl亚基的含量在CFA注射后的0.5h可见明显升高,在CFA注射后的1h达到峰值,并且可维持6h,随后在12h和24h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提示:外周组织损伤能够时间依赖性地促进脊髓背角AMPA受体的突触输送,增强AMPA受体介导的痛觉突触传递,使得AMPA受体在慢性炎性疼痛的诱导和早期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4)尽管CFA能够瞬间增强AMPA受体的突触表达,但CFA并不影响AMPA受体的总含量,也不影响细胞膜表面和胞浆当中AMPA受体的分布,提示:膜表面AMPA受体的侧向扩散(lateral diffusion)可能介导CFA诱发的AMPA受体的突触聚集;(5)进一步探讨脊髓背角AMPA受体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发现: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的活化与AMPA受体的突触聚集高度相关;PI3K的活性在CFA注射后的0.5h即见明显升高,在CFA注射后的1h达到峰值,并可维持6h,随后在12h和24h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6)行为学数据显示:在CFA诱发慢性炎性疼痛之前,鞘内注射PI3K的选择性抑制剂Wortmannin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阻断CFA引起的PWT值的降低;在CFA注射后的0.5h,鞘内给予Wortmannin能够有效缓解炎性疼痛症状;而在CFA注射后的12h和24h,Wortmannin的镇痛作用会完全消失,提示:脊髓背角PI3K也参与炎性疼痛的诱导和早期维持;(7)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直接证实:CFA致炎30min后,鞘内给予Wortmannin (0.5μg)能够逆转AMPA受体GluR1亚基的突触表达,提示:PI3K的激活是调节脊髓背角AMPA受体突触聚集的关键性因素;(8)而PI3K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促进突触后致密质蛋白-95(PSD-95)的突触分布。 结论:外周组织损伤时间依赖性地激活脊髓背角Pi3K,促进PSD-95的突触分布,增强AMPA受体在突触中的表达水平,使之在慢性炎性疼痛的诱导和早期维持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晓冬,许尚臣,孙若鹏;AMPA受体与缺血性脑损伤[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2期

2 刘勇;AMPA受体与小脑的运动性学习记忆功能[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年06期

3 张和平,周文霞,张永祥;AMPA受体的代谢[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1期

4 魏显招;王雪琦;;GluR2缺失的AMPARs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高放,刘世文;突触传递可塑性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6 胡波,孙圣刚,何立铭,张春光,童萼塘;谷氨酸诱发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钙升高的机制[J];中国神经科学杂志;2004年01期

7 刘宝松,曾琳,陈恒胜,龙在云,John G Mielke,Michael G Fehlings,万芪;OGD后突触后膜GluRs含量变化及神经元延迟性死亡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8 靳令经;詹青;聂志余;黄东雅;;利鲁唑对AMPA受体通道的拮抗效应初探[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年09期

9 刘宝松,陈恒胜,许忠,陈力学,曾琳,龙在云;缺氧所致神经元AMPA受体的结构组成及功能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3期

10 贾玉红;马天舒;姜妙娜;;AMPA受体GluR2亚基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民辉;周椿;沈光建;徐伦山;易良;;PTEN对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牵张损伤后AMPA受体GluR2亚单位定位表达的调节作用[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许民辉;易良;周椿;沈光建;徐伦山;;海马神经元损伤后PTEN表达水平与AMPA受体亚基表达定位变化的研究[A];第二届西部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刘宝松;陈力学;曾琳;龙在云;;缺氧损伤后突触后膜AMPA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薛磊;石建;;SD大鼠上丘视表层神经元LTP/LTD快速转化过程的发育调控机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伟文;;NMDA与AMPA受体亚型在大鼠皮层、海马及新纹状体区域的DARPP-32神经元上不同的表达模式[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刘宝松;陈力学;曾琳;龙在云;;OGD致突触后膜AMPA受体通道结构及通透功能变化[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郭盛珍;师咏勇;赵欣之;段世伟;周坚;孟俊伟;杨异凤;顾牛范;冯国鄞;刘慧君;朱邵敏;贺林;;在中国人群中AMPA受体亚基GluR4基因(GRIA4)与精神分裂症不存在关联[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蒋雨平;伍期专;廖卫平;;神经生化临床基础研究的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渝;梁培基;;钙在鲫鱼视网膜水平细胞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10 信文君;刘先国;胡能伟;杨红卫;周利君;张彤;;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在脊髓背角LTP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A];中南地区第六届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繁东;GRIP1和GRIP2在大鼠脑缺血性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与意义[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郑婵颖;NR2A亚单位胞内C末端区对NMDA受体装配、运输以及表面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3 钟伟霞;大鼠海马可塑性改变对谷氨酸受体通道及其相关突触蛋白表达调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黄仕勇;鲫鱼视网膜水平细胞的Ca~(2+)动力学和突触可塑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丁杰;慢性束缚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中枢AMPA受体的影响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岳利峰;逍遥散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和杏仁核AMPAR的调节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郭黎;1.谷氨酸刺激引起泛素蛋白酶系统降解GRIP1可以影响AMPA受体在细胞膜的分布 2.泛素蛋白酶系统调节Akt分布影响海马神经元极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张丽;BZD类和THIQ类非竞争性AMPA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修饰[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艳春;AMPA受体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机体低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许兢宏;生后早期声环境影响中枢听觉功能发育的细胞分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滑玉林;应用荧光检测法分析AMPA受体N末端结构域的相互作用[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丽雁;AMPA受体拮抗剂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贾佳;年龄及单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AMPA受体GluR2/3亚单位表达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4 韩玉霞;绞股蓝皂苷对谷氨酸所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D];山东大学;2008年

5 岳海源;Melittin对成年大鼠脊髓后角胶状质细胞自发性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作用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4年

6 陈晋;氯胺酮成瘾机制及钩藤碱的干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黄曼;NMDA受体与AMPA受体亚单位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表达及共定位[D];浙江大学;2005年

8 关振;神经可塑性的磷酸化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明华;慢性应激对胃运动的影响及其与海马Glu及受体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洪星;不同发育时期双酚A暴露对子代成年小鼠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7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27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