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表达树突状细胞激活因子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8 15:08
【摘要】: 最近研究发现,先天性免疫反应的激活是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减弱的机制之一。诱导先天性免疫的因素包括炎性趋化因子(RANTES, MIP-1α, IP-10等)和细胞因子(IL-6, IL-1β,和TNF-α),干扰素和干扰素相关基因(IFN-α, STAT1, Mx-1),Toll样受体(TLRs1-3)。这些先天性免疫分子具有诱导树突状细胞活化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发很强的获得性免疫和对机体提供很好的保护能力。因此,我们把免疫刺激分子整合到病毒中用来增强免疫效率。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加强针对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方面。我们利用树突状细胞活化分子作为狂犬病病毒疫苗的遗传佐剂,试图影响先天性免疫反应,诱导出更高的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包括从淋巴结中成熟的和迁移的树突状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本研究中,证明树突状细胞活化分子能够诱导出针对RV的保护性免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巨噬细胞来源的趋化因子CCL22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alpha MIP-1α)分别被克隆到RV基因组全长CDNA中,并且每一个重组的RV分子的抗原性和安全性都在小鼠模型上得到了确认。所有的重组的RV分子对成年鼠无致病性,即使用最高剂量攻击成年鼠也不产生临床症状。对重组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3天和6天的时候利用RT-PCR技术,,检测病毒的总RNA和小鼠腿部肌肉中所含的插入基因,在感染开始之后,RV和重组狂犬病病毒基因组几乎相同,然而插入激活因子的病毒,相应的在免疫后激活因子含量明显升高。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进入淋巴结和血液双阳性的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细胞的数量和活化状态进行量化比较。重组GM-CSF的RV rLBNSE-GM-CSF,重组MDC的RV rLBNSE-MDC和重组MIP-1α的RV rLBNSE-MIP-1α实验组与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重组RV rLBNSE组感染比较,在淋巴结和血液中产生了更多的B细胞和DC细胞。说明我们插入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吸引更多的B细胞到神经末梢免疫系统,可以对成熟的DC起到激发和活化的作用。用RV的强毒CVS-24攻击免疫的小鼠,针对重组RV分子的一个单一的免疫反应能够产生GM-CSF或者CCL22的保护率是100%,而针对重组RV分子产生MIP-1α的保护率是80%,总结我们的结果表明,重组的RV分子表达树突状细胞活化分子能够加强免疫保护反应并且具有发展成为下一代RV疫苗的潜力。
【图文】:

表达树突状细胞激活因子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研究


体外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ri}.3:6Canfirmatioraofinsertgeneexpressioninvitro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敏;黄宏;徐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创面愈合[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李楠;张峰;仲飞;;小鼠GM-CSF基因的扩增及在HEK293T细胞中的分泌表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郭敏;崔文慧;黄宏;徐祥;简华刚;;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创面愈合[J];创伤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4 ;HBsAg loading on dendritic cell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expressions of phenotypic molecule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6年01期

5 王传生;王庆林;;huGM-CSF研究现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4期

6 叶辉岩;杨永华;田鸣;;GM-CSF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8年12期

7 胡章华,卢晓晖,白卫,李志斌;特尔立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J];陕西肿瘤医学;2002年01期

8 董向锋;周兴军;;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预防及治疗性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9 罗利;尹如铁;;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06年06期

10 郭代红,刘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学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芳;高特异性HER2/neu手性多肽疫苗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王化磊;表达免疫刺激因子的重组狂犬疫苗对狂犬病的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敏;小鼠急性皮肤缺损创面GMCSF表达特点及其作用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赵冰;黄芪多糖作为乙肝病毒DNA疫苗佐剂对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郭晓兰;HBVPreS2S-rhGM-CSF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冯励;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初步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5 曹亮;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竞;rhGM-CSF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7 谭玮;启动子对hGM-CSF基因在鱼腥藻7120中表达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龙女;rhG-CSF致急性肺损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3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43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