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实验医学论文 >

生产场地变更后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的动物安全性

发布时间:2019-10-03 11:43
【摘要】:目的观察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简称出血热疫苗)的肌肉刺激性,评价该疫苗的动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经新西兰白兔左、右侧大腿股四头肌肌内分别注射氢氧化铝佐剂和出血热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各3批),均1.0 ml/只,给药1次。于注射后第3天进行大体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新西兰白兔的出血热疫苗与氢氧化铝佐剂注射侧肌肉刺激性损伤相似,生产场地变更前、后的局部肌肉组织的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生产场地变更后的出血热疫苗具有可靠的动物安全性。
【图文】:

病理组织学,显微镜观察,肌纤维


注射侧有4只(4/6)。2.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2.1氢氧化铝佐剂注射侧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分别有4只(4/6)和3只(3/6)新西兰白兔注射局部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清晰,肌纤维无变性、坏死,肌肉组织未见病理改变;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分别有2只(2/6)和3只(3/6)新西兰白兔注射局部肌肉组织内可见局灶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少数肌束间质少量出血,局灶性少量炎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其中,生产场地变更前有1只新西兰白兔(1/6)可见少数肌纤维变性、坏死,见图1。病理检测结果表明,肌内注射氢氧化铝佐剂后,新西兰白兔股四头肌有轻度的局部刺激性损伤,疫苗生产场地变更前、后氢氧化铝注射侧局部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2.2.2出血热疫苗注射侧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分别有3只(3/6)和2只(2/6)新西兰白兔注射局部肌纤维排列整齐,结构清晰,肌纤维无变性、坏死,,肌肉组织未见病理改变。生产场地变更前、后分别有3只(3/6)和4只(4/6)新西兰白兔注射局部肌肉组织内可见局灶性炎症反应,表现为肌束间质少量出血,局灶性炎细胞浸润,以巨噬细胞为主,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其中,生产场地变更前有1只新西兰白兔(1/6)可见少数肌纤维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肌纤维内及肌纤维间质伴有较多巨噬细胞及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生产场地变更后有1只新西兰白兔(1/6)可见少数肌纤维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肌纤维内及肌纤维间质伴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见图1。6只新西兰白兔注射局部肌肉组织均未见与疫苗相关的病理改变,病理检测结果表明,出血热疫苗与氢氧化铝佐剂注射侧有相似的局部刺
【作者单位】: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长春祈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分类号】:R3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海鹰,张晓元,梁宋平;虎纹镇痛肽-1的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3期

2 孙美芳,王取南,魏凌珍,徐德祥,佘素贞;地洛他定对ICR小鼠的致畸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3期

3 张天宝;新药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癌变.畸变.突变;2002年04期

4 刘晓秋,王荣先,田庆伟;放射增效剂Ⅱ号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1期

5 梅树江,刘娅,王宝贵,章培标,张桂英,赵林伊;杂多化合物九钨三钛硅酸盐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3期

6 韩晶;盐酸洛美利嗪(KB-2796)致突变性试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3期

7 廖雪,王捷,宋宏宇,鲍清,乔良,张沈平;盐酸吡格列酮对大鼠致畸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3年04期

8 刘永学,王琼,高沛永;重组葡激酶致突变检测试验[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5期

9 于燕,林飞,张瑞娟,张振军,李安静;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多肽的致畸毒性[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3期

10 林飞,吕廉,杨旭清,崔维川,王凤敏;双环铂及其衍生物对大鼠靶器官毒性损伤的比较[J];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卉;种子期代表方养精种玉汤生殖及遗传安全性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刘卫海;新藤黄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杨楠;利福喷丁海藻酸钠缓释微球肺部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1年

4 陈光建;药品安全管制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徐晖;聚甲基丙烯酸—泊洛沙姆水凝胶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6 刘俊康;肠易激综合征CGC致病和AWA治疗的二步效应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7 裴剑浩;吡格列酮对NOD鼠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与机理探讨[D];中南大学;2003年

8 张锦;复方氯胺酮口服溶液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甘乐凌;新型β_2受体激动剂SPFF的抗哮喘作用及机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10 祁俊生;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存军;王健;吕凤林;黎晓敏;熊仲良;张一;;铝佐剂作用机制及其在人用H5N1灭活疫苗中的辅佐作用[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耿风廷;张彩乔;;氢氧化铝佐剂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4年14期

3 田俊楠;叶祥忠;张娜;张明祥;鲜阳凌;李益民;张景海;;氢氧化铝佐剂对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239抗原的吸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0年06期

4 孙营;陈静;陈少华;曹t

本文编号:2545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iyanyixue/2545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